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饥饿的故事

饥饿的故事

2013-10-27 04:12 作者:荒漠逸行者 阅读量:36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初期,那时虽然生活贫困,缺吃少穿,但或许父母的精心喂养,记忆中似乎也没有留下多少饥饿的片段,只是偶尔的饥饿折磨,但清汤寡水的还算是可以糊口,而父亲讲述过的关于饥饿的故事,却使我难以忘怀,对生命和人性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那个粮食极其匮乏的年代,能吃的苣苣菜、榆树皮、灰条、刺蓬籽、野胡萝卜等都是上等的食品,在它们生长或者成熟的季节,到处都是寻觅的人群,当然它们的数量也是很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为到处是饥饿的嘴巴张着,所以过不了几天,就会把那些在当时可口的美味一扫而光。如果有谁家能够储存数量较为可观的野菜或者籽粒,那是相当富有和让人眼羡的了。曾经听到多关于用刺蓬籽之类的换媳妇的故事,让人在可笑之余,不得不为食物对人生存底线的考验深思。父亲就曾经告诉我,说村上谁家的媳妇是两升刺蓬籽换来的,谁家的媳妇是一斗野胡萝卜换来的。更让人叹惋的是,有的人家的男子,残疾或者有其它缺陷,本来就是打光棍的命,却因为有几升刺蓬籽,娶上了俊俏能干的媳妇。

那时村上的粮食管理程序和操作都很严格。比如麦子、豌豆、土豆等在快要成熟的时候,村上就开始排那些厉害的人看管。白天黑夜,地头巡逻,甚至安营扎寨,不留间隙。而这个阶段,正是几乎所有的人家都青黄不接的时候,所以尽管看守严密,抱着幻想伺机去偷的人还是层出不穷。青粮食,也可聊以充饥,不用加工熟,就可以吃,鲜嫩的味道不仅留在老一辈的记忆力,更吸引着现在的人们当做美味的小吃享受。现在夏天的街市上,一小杯青粮食都能卖到一两块钱的好价钱。所谓的青粮食,就是小麦颗粒快要饱满但还是翠绿的时候,水分多,把麦穗掐下来在手心揉几下,扑的一声,吹了外壳,丢到嘴里就嚼。父亲说,虽然看护的人是挑选的,但看到被饥饿折磨的没有生气的偷粮食的,大多都会怜悯,看见也装作看不见,只是感觉偷了一些后,才突然发现的样子,一边吆喝,一边去追,偷的人急急忙忙夺路而逃,看田的人只好无功而返。偷的多了,肯定不行,检查时发现,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庄家成熟了,麦子打下来,堆在大队院子里,上面要挨着把一颗大印盖上去,然后把印锁了,再派人看管,印和粮食堆分别看管,这样参加的人多了,串通起来自然很难,也就很少有人打主意了。

春种的时候,种田的人自然是讨到了一份美差,因为大家心知肚明的是种田的人,可以偷吃一些籽种。比如把土豆籽种烧熟,把麦子和豆子放在铁锨上炒熟,能够吃上清香扑鼻的美味,自然谁都乐意去干吃力也讨好的活计,甚至可以偷偷在衣服夹缝中为孩子带回去一点。种子下到地里,没有人会数得清;庄稼成长起来,没有谁会弄清楚发芽率,所以这可是公开的秘密。有时队里也会照顾某一个人,让他去种田。我父亲的一个表弟,就是因为饿得厉害,去种田,等不及烧熟,边扶着耧种田,边伸手在耧斗里抓籽种吃,因为他实在饿极了。谁知下午回来,肚子胀得像是大鼓,医生来也没办法,还是把命送了。那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人缘很好,好多年里,人们都在为他饥饿造成的英年早逝深深叹惋,那也是可怕的饥饿留在人们心中的难以磨灭的印记。

还有一个故事,与我父亲有关。当时我父亲是生产队队长,因为集体食堂丢了一些粮食,村上便组织人员挨家挨户搜查,其实主要嫌疑对象是有的,并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李二婶,李二婶孩子多,人缘却不是怎么好,因为她泼辣尖酸,爱装模作样,得罪了不少人。搜查了好多人家,没有发现蛛丝马迹。到了李二婶家时,大家就像警察破案,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都查了个天翻地覆,但还是一无所获,好多人都不甘心,但又没办法,可以说明明知道也希望就在她家,却找不出证据,只好出了门。谁知到了门口,外面堆的一堆粪土却有翻过的痕迹,大家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聚焦在粪土上,父亲一看,早已感觉到了底细。大家嚷着要挖开,父亲却制止了:谁会把吃的藏在粪土堆里,走吧。因为他是队长,大家也就只好作罢,但谁都清清楚楚看到了李二婶表情的变化。后来,事情过去多年后,李二婶也承认了粮食就藏在粪土堆里,那时时过境迁,自然成了笑谈,但从那件事情发生之后,李二婶对我父亲的尊重和感激却是一直保留着。父亲讲述时,叹息着:饥饿把人逼到了那一步,粮食都藏在了粪土里,你李二婶虽然藏得出乎意料,但还是被人看出了破绽。为了一家人的生存,这种偷也是没办法的,人不能把她的尊严和生存剥离,如果当时搜出来,一家人饿坏不说,还要批斗、扣工分,那就是不仁不义了。一次本来可以谅解的偷窃,背后却是几张饥饿的嘴巴和生存的无奈,孰重孰轻,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往往被人忽略!

其实关于饥饿的故事是讲不完说不尽的,在一个古老的村子中,关于饥饿的故事总是源远流长的。在一个生存受到挑战的年代,饥饿不仅折磨着人的肉体,更是折磨着人的精神,不仅挑战着制度和规则,也挑战着人性和道德。制度和法则虽然是生存的防线,但对多少带有扭曲色彩的制度和法则的变通,不经意间的宽恕,未尝不是对生命的更加尊重之上的保护,所以,饥饿除了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生存困境之外,还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善待面临威胁的生命。

相关文章关键词

《饥饿的故事》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