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中国现代戏剧的先行者“谷剑尘”

昨天的百官:中国现代戏剧的先行者“谷剑尘”

2013-10-26 21:03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29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谷剑尘(1897—1976),原名谷斯江,出生在我们百官上堰头谷家台门一户殷实家庭,中国现代戏剧的先行者。五四期间,参加少年化装宣讲团。民国10年(1921年)12月与应云卫等人在上海创立了我国早期话剧团体-“上海戏剧协社”。“上海戏剧协社”的前身为少年化装宣讲团和由中华职业学校学生麻疹激发起组织、得到黄炎培支持的上海戏剧社。最初成员来自学校、报社、银行等各行各业,主要负责人为应云卫、谷剑尘,成员有应云卫、谷剑尘、陈宪谟、孟君谋、唐越石、钱剑秋、王怡庵、王毓清、王毓静等。其后,汪优游、汪仲贤、欧阳予倩、徐半梅等人将其扩大为“上海戏剧协社”,民国12年后,洪深、顾仲彝、沈浩等相继入社。“上海戏剧协社”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新剧”为目的,来创建中国现实主义的现代话剧。

谷剑尘首任排演主任,1923年,曾在美国哈佛大学专修过戏剧的洪深由欧阳予倩、汪优游介绍加入戏剧协社,继谷剑尘后任排演主任。洪深他要求协社建立严格的排演体制,为实现表演艺术的完美,肃清文明戏的不良影响,决心革除男扮女角的陈规,提倡男女合演。为此,洪深同时排演了《终身大事》和《泼妇》两剧,前者由钱剑秋、王毓清等男女演员合演,表演自然真切,受到观众欢迎。后者由应云卫、谷剑尘、陈宪谟等男扮女角演出,因演员表演时忸怩夸张,受到观众的嘲笑。通过这次演出,洪深成功地开创了中国话剧男女合演的新风。洪深在排演过程中,还加强对演员和舞台美术人员的培训,增进他们对剧本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从而在协社内部逐步清除了残留的文明戏类型化表演以及演出中的种种陋习,提高了演出水平,为现实主义话剧的创建作出了贡献。

1924年4月,“上海戏剧协社”公演了洪深根据英国作家O.王尔德剧本改译并执导的《少奶奶的扇子》(洪深在剧中兼演主角刘伯英)。此剧揭露了上流社会的伪善,情节曲折生动,台词幽默诙谐。洪深在改编时既注意保留原作精神,又力求使它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要求,赋予它以浓郁的中国气息和上海乡土风味。在表导演处理上,要求演员认真细致地表现人物,并严格按照导演指示的舞台调度行动,不允许随意夸张。在舞台装置、化装、服装及道具制作诸方面也都有所创新。此剧演出的成功,标志着作为戏剧艺术的基础-剧本受到了重视,导演制度初步建立,演员开始掌握创造角色的途径和方法,舞台美术工作也被提到应有的地位,完整的现实主义舞台艺术的模式开始形成。

以后,戏剧协社还陆续演出过一些欧洲名剧,如《傀儡家庭》(欧阳予倩改译)、《黑蝙蝠》和《第二梦》(均由洪深改译)等。这些演出,推动了学校戏剧活动,扩大了现实主义戏剧在学校中的影响。1927年后,洪深与其他一些演员相继离社。协社虽于1929年和1930年间演出了《血花》(根据萨都的《祖国》改译)和《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但终因内部产生矛盾,组织逐渐涣散,外加经济拮据,陷于停顿状态。

1933年“九·一八”两周年纪念之际,在左翼戏剧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协社由应云卫主持,演出了描写英国军舰在四川省开炮肇事制造万县惨案、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苏联剧本《怒吼吧,中国!》,由黄子布(即夏衍)、孙师毅、沈西苓、席耐芳(即郑伯奇)、顾仲彝、严工上等集体导演,应云卫任执行导演,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发动进步戏剧工作者、业余戏剧爱好者协助演出。导演选用《国际歌》作为全剧的主题曲,气势磅礴,充满被压迫民族人民的战斗激情,获得极大成功。《怒吼吧!中国》在黄金大戏院公演,每天3场,连演3天,轰动一时。这次演出,是当年文艺界一件大事,影响遍及全国。因此,协社为国民党反动派及租界当局所注意。不久,“上海戏剧协社”停止活动、宣告解散。

“上海戏剧协社”是一个非常注重舞台实践的社团,对中国现代话剧排演的正规化方面最大的贡献是在洪深的努力下建立了导表演制,这是中国第一个“讲组织、讲纪律、讲方法”的话剧团体。到1933年被国民党查封为止,他们共举行公演16次,先后排演过谷剑尘的《孤军》、陈大悲的《英雄与美人》、欧阳予倩的《泼妇》和《回家以后》、洪深根据英国作家王尔德所著《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改编而成的《少奶奶的扇子》、易卜生的《傀儡家庭》、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等,对中国话剧从剧本走向舞台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是中国早期戏剧团体中历史最长的一个。

谷剑尘在“上海戏剧协社”期间编著有反映市民生活的独幕剧《冷饭》、《孤军》等。谷剑尘的四幕话剧《孤军》是我国第一部有台词的话剧剧本。谷剑尘在1927年编写的电影剧本《花国大总统》,由上海第一影片公司拍成了电影。

谷剑尘于20年代影响很大,除了在上海组织成立“上海戏剧协社”,还和沈雁冰、郑振铎等成立了“民众戏剧社”,又先后在明星、华剧、中华第一电影制片公司当编剧。曾担任明星影戏学校校长等职。发表了《民众戏剧概论》、《电影化妆术》、《艺术上的仿效与创造》、《电影中之绝对导演中心说》等大量理章。其中,在《中华电影年鉴》中发表长达4万字的《中国电影发达史》,是民国时期中国电影历史的重要资料。

谷剑尘于30年代起,从事戏剧教育工作,先后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后任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副教授、教授等职。谷剑尘在1935年还被聘请为“无锡文戏改进委员会”委员,主持无锡文戏改革。解放后谷剑尘任职于上海戏剧学院。

谷剑尘是中国现代话剧理论的早期研究者、探索者。其论著《剧本之登场》是中国话剧舞台二度创作理论的开山之作,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在《民众戏剧概论》一书中,他较早地探索了民众戏剧的本质和意义,论证了民众戏剧和时代的密切关系。他认为,民众戏剧是“民享、民有、民治的戏剧”,主张话剧不但要表现民众的呼声,还要成为民众自己编导、自己创作、自己扮演、自己欣赏的艺术作品。他的戏剧主张对于30年代方兴未艾的民众戏剧运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他的理论是对民众戏剧的系统阐述。解放后,谷剑尘主要从事话剧史的研究,其代表作有《甲寅新剧中兴运动》等。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中国现代戏剧的先行者“谷剑尘”》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