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观音山

观音山

2013-10-23 05:08 作者:默卿。 阅读量:24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雅安市四川农业大学《启航》杂志

天,冲着李玉这个名字去看了这部电影。李玉,2010时尚女性,东京电影节两项大奖的缔造者,被誉为最有可能获得奥斯卡的中国女导演。关于她的过去,不是三两句话可以写得下;关于她的未来,不是一两眼纸望得到头。她的现在,和这样一部电影血脉相连——《观音山》。

时代的脚步有些仓促,昨天的光影和故事迷失在光怪陆离的生活中,我们彼此捍卫着青春的最后底线,用勇气做后盾,把自己压伤在灰色的恐惧中,找不到过去,看不到未来。我们怀疑自己三步一扣前去朝拜的信仰神殿,里面的神邸是否真的值得信仰。这时候,李玉带着《观音山》来了,为后青春期的我们写一首理想的协奏曲。

《观音山》是这样的片子,你坐在影院,字幕都已经现完,望着暗下的屏幕,你仍想抱着身边人嚎啕大哭,告诉他你还会再来看一遍再一遍;你回想起南风和丁波,你回想着扒火车的那一刻,祈祷灯不要亮得那么快,清洁工不要赶着过来收垃圾;你沉溺在房东阿姨的悲伤里,你想加入那三个孩子和他们一起去抚平地震后千疮百孔的心和灵魂,你想亲眼去看看那座观音庙。

这场电影在静默的场景中让你想起所有你爱且伤害着的人,让你压抑不住地痛哭流涕,然后再用温柔的镜头把你洗涤干净,懂得释然,懂得原谅。这就是《观音山》,

落弟后的幽暗岁月,彷徨着的血色青春,无常的悲剧人生。想起海德格尔说的时间感,通过爱的人的死或自己的濒死,人才能体验时间的流逝与无论谁死地球照转的真相。这就是《观音山》。

不是台湾文艺片的长梦无垠,不是韩国文艺片的残酷冷漠,李玉导演用平静的叙事把激烈的情绪传达给观影者。大篇幅的后青春的意识流,狠狠抓住了当代最敏感最痛楚的神经。这就是《观音山》。

故事的最后,房东微笑着从那个瀑布的悬崖上消失,地震后重修起的观音庙敲响第一声钟鸣,火车顶上三个年轻人紧紧依偎在一起,南风流着眼泪说起那句“孤独不是永远,在一起才是永远”,你也许会从胸腔内升起一股抵不住压不下的悲怆,然而欲哭无泪,只是长久地浸在这样的情绪里出不来离不开。

《观音山》不是简单的文艺片,同时你也会懂得它还是一部心灵重建的影片。

而范冰冰在其中,不再只是个明星,她成功地回归了本真的身份:一个好演员。

张艾嘉的表演则是电影的精髓,值得期待。这就是《观音山》,李玉导演企图传达给我们的精神的坚强和力量:于爱、于信仰、于昨天、于此刻、于未来,无死无生即是最好的未来。

这就是《观音山》,触动你的痛神经,不容商量。

相关文章关键词

《观音山》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