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俞正仪“取肝救母”

昨天的百官:俞正仪“取肝救母”

2013-10-23 05:01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21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据明·万历《新修上虞县志》记载,俞正仪因母病危,百治不效,有人说取肝作羹或能愈,他便设斋坛於舍旁,焚香燃烛,自己捉刀取肝,然后煮成羹汤给母吃,俞正仪割肝救母孝感动天。

俞正仪出生在我的家乡上虞县百官镇下市头一户中等人家。当时家有良田几亩,家境还算不错,俞正仪娶了一房妻子,是大户人家之女,又贤慧又能干。后得一子天资聪明,性情温柔,善解人意,十分乖巧。一家人欢乐度日生活得很开心。俞正仪讲仁义,待街坊邻居一团和气,因此很受大家的敬重。

有道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俞正仪的母亲突然患病,一病就没有再起床,家里的几亩田地为医治母亲的疾病变卖而光,家境日益破落。虽说俞正仪端茶倒水,伺奉汤药,每天给母亲治病,可是母亲的病情仍不见好转,反而一天比一天重。俞正仪很伤心,就对天祷告:求苍天开眼,保佑母亲病体康复。

有一天,俞正仪在去百官街上横街桥前面的中药铺给母亲抓药的路上,遇到了一位郎中先生,俞正仪就非常有礼貌地走上前去问他:“先生,我母亲得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病,不吃不喝,老是说心头疼,心头难受。”

郎中一听眉头一皱,捋着胡子思考了一会说:“你母亲的病是不治之症啊!”

俞正仪一听,急得额头上都冒出了虚汗,接着问:“先生真的无药可救吗?那怎么办呢,难道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死去?”

郎中先生看着俞正仪对母亲病情是那样的急切关注,无奈的说:“有一种药听说可用,但这是历代没有人用过的药。”

俞正仪焦急地问道:“先生,到底是什么药?只要能办到哪怕天上的月亮我也要去挖。”郎中先生起先不肯告诉俞正仪。

俞正仪急得跪到在郎中先生脚下,苦苦哀求,郎中先生看着这位孝子是真心想救母亲,就告知他只有用活人的肝才能治好你母亲的病。

俞正仪回到家里,便设斋坛於舍旁,焚香燃烛,自己动手取肝,并叫家中之人熬粥给他母亲喝。俞正仪的家人忍悲含痛,把俞正仪的肝煮成药粥,给他母亲服下。俞正仪的母亲食后如饮酒沉醉,酣睡整宿,次日醒来顿觉得神清气爽,精神倍增,病痛一扫而光,霍然痊愈。

百官的四邻乡亲深深地俞正仪割肝救母的孝所感动,一时在街上传为奇闻。

当时在丰惠县城的上虞县官听说此事后非常震惊,便想见见这位大孝子,于是命县衙来到百官护送俞正仪到达丰惠。县官查看了俞正仪的剖腹痕迹,又问了当时情况,嗟叹不已!欲将这等事迹上报朝廷褒奖。

俞正仪婉言谢绝道:“本心报母,不想表扬”。县官深为感动也不夺其志,便馈赠果礼,鼓乐送归。

俞正仪平生友爱兄弟,亲睦宗祖,济困扶贫,见义勇为,逝世后下葬于上虞的“潜家岙”。

俞正仪割肝救母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了今天,俞正仪不但是我们俞氏家族的孝子贤孙,也是我们上虞传承“孝德文化”的一张百官城市精美名片。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俞正仪“取肝救母”》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