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百官:“杨威”虎口救母
我在百度的网上查阅,《於越先贤传》里面是这样记载杨威虎口救母一事的。“杨威,少失父,事母至孝,尝与母入山采薪,为虎所逼,自计不能御,急抱母,且号且行。虎见状,弭耳而去。人为精诚,足格猛兽云。”
我在百官镇史上查阅到,据说是阮先羽先生的文章《虎逃弄名称的来历(异文:虎逃弄)》,全文是这样记载的:“汉代百官少年杨威,从小死了父亲,母子俩相依为命。俗话说:穷人孩子早当家。小杨威非常懂事,他知道自己家里穷,母亲一人难以维持生计,所以经常帮妈妈干些家务事,有时家里揭不开锅,他就到外面去拔点野菜,爬到树上掏几个鸟蛋,回家交给妈妈。一天,小杨威随母亲上龙山砍柴。突然一阵狂风刮来,小杨威抬头一看,汗毛直竖,原来离他们不远处,一只吊晴白额老虎张着血盆大口朝他们过来。小杨威第一个反应就是母亲的安危,他边跑向母亲,边高喊:“妈妈,快逃,老虎来了!”母亲抬头一望,吓得魂飞魄散,脚一软栽倒在山坡上。小杨威见状,拚命拉起母亲,又推又拉。这时,老虎已到眼前,小杨威奋不顾身抱住母亲,使出吃奶的力气大声呼喊:“救命啊,老虎要咬人了!”带着哭音的呼救声在寂静的山林里传得很远很远,还传来阵阵回声。附近干活的人听到呼救声,放下手中活,不约而同手持锄头、木棍、柴刀,高喊着从上左右三方赶来,大概是喊声杀声吓坏了老虎,它连蹿带跳逃下山,人群三路合之一紧追不舍,眼看只有十来丈时,老虎窜进一条小弄后,便杳无影踪了。事后,当地人知道这件事后,称赞小杨威是个孝子,还把这条小弄叫作‘虎逃弄’。”
我在国外的时候,从我的家乡上虞的许多资料上曾经看到过“杨威虎口救母”,而且一直是被当作“孝德”来宣传的。在这里我就把它作为百官的一个传说故事加以完整,介绍给我们百官的子孙后代晓得。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的古代,我们百官上堰头大舜庙旁边的寺弄何家台门里住着一户杨姓人家,只有母子二人,母亲杨王氏,儿子叫作杨威,在杨威还是很小的时候,父亲因为生病而早逝,家里非常贫穷,经常揭不开锅盖,平时生活全赖亲朋好友和台门里的邻居周济照顾。但杨威从小却对他母亲非常孝敬,母子俩相依为命。
我记得革命样板戏《红灯记》中有一句台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应在杨威身上十分贴切,杨威人虽然还很小,可却非常聪明懂事,他知道自己家里没有了父亲,全靠母亲一个人替人缝缝补补洗洗衣裳,赚几个小铜钿来维持生计,家里没钱供他读书识字,所以经常帮着母亲干些家务事,母亲去台门口的溪沟里河埠头汰衣裳,他也会跟着帮助用脚去踩踩,或者用棒棰敲打。有时家里实在没有东西好吃了,他就会到对面龙山上去拔点野菜摘点野果,有时下到河里去摸点螺丝啊鱼虾什么的,有时则爬到树上去掏几个鸟蛋,带回家交给母亲烧着吃,何家台门里的大人们经常夸赞小杨威。
有一天下午,小杨威肩上背着一根扁担,腰上插着把“作柴刀”,象个大人一样,跟随着母亲的屁股后面“颠发、颠发”一起上了龙山去砍柴割茅草。当他们母子俩低着头正在捆扎柴草的时候,突然间树林中刮起了一阵狂风,随着一声吼叫声响,惊动了埋头干活的杨威母子俩。小杨威抬头一看,吓了一大跳汗毛根根直竖,心肝都吓得拎出了。原来离他们不远处,一只吊晴白额老虎张着血盆大口从林中呼啸而出,朝他们扑了过来。
小杨威下意识地的反应就是母亲的安危,他对母亲高声喊叫:“母亲快跑,老虎来哉!”母亲抬头一望,吓得魂飞魄散脚一软就跌倒在山坡的一块岩石上动弹不了。小杨威看见母亲这副样子,就立即气定干脆不跑了,拚命从山坡上拉起母亲,边用力拉起母亲边又推着母亲让她滑下山坡。
这时,那只老虎已窜到眼前,小杨威只觉得身后卷来一股凉风,老虎从树后纵身跳出,前爪搭在母亲肩上,把母亲扑倒在地,张开血盆大口,把母亲叼在嘴里。小杨威在这危急关头反而镇定了,忙从坡地上抽出挑柴禾的扁担,用尽全身力气,朝老虎狠命地砸了下去。老虎受到突然打击,吓了一大跳,可嘴里叼着人不能转身,不放下人来又不能和小杨威搏斗,老虎正在着干着急。而小杨威则越战越勇更加使劲地用扁担抽打着老虎。老虎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先松口放下他的母亲杨王氏,准备向小杨威扑来。
小杨威奋不顾身地抱住母亲,挡在老虎面前,并使出全身力气大声地呼喊:“救命啊!救命啊!有老虎要吃人了……”小杨威带着哭音的呼救声在寂静的龙山树林里传得很远很远,龙山顿时还传来阵阵回壁声。附近干活的乡亲听到小杨威的呼救声,大伙儿纷纷急忙放下手中的生活,不约而同地操起家生,手持锄头、木棍、扁担、柴刀,高喊着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朝着小杨威呼救声赶来。
大概是众人的喊声、杀声吓坏了老虎,老虎受到突然惊吓,竟被众人的吆喝声镇住了,一动不动站在原地,惊恐地东张西望。过了好长一会儿老虎突然大吼一声,夹着尾巴连蹿带跳慌不择路地逃下龙山去了,山上的人群四面八方合成为一路紧紧追击着老虎不放,大家一路追杀到了龙山脚下,眼看离老虎只有十来丈时,突然老虎窜进了一条上堰头的弄堂后直奔曹娥江滩岸芦苇蓬而去,大家竟再也找不到老虎的影踪了。小杨威母子二人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化险为夷。
第二天小杨威勇斗老虎的事迹在百官大街小巷里纷纷扬扬地传开了,百官的老百姓们无不钦佩小杨威的胆量和勇气,大家纷纷伸出手来称赞小杨威是个孝子。当百官的县府衙门升堂的上虞县老爷得知小杨威平素勤俭持家,奉母至孝;今天又奋不顾身地斗虎救母,心里十分高兴,便在何家台门的杨威家屋门口,树起了一面高高的旗帜,亲自书写了“纯孝”二个字,以作表彰。而百官街里的老百姓们见了更是无不拍手叫好,从此百官的乡里乡亲敬亲养老之风,大受振益。在百官四千年文明史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许许多多这样的传统“孝德”,它们如同璀灿夺目的明珠,照耀和引导着我们百官的繁衍发展,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