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百官:巾帼英雄陈安芳
千年古镇百官是一方神奇的热土,和平时期,这里的女孩子一个个水灵艳丽、千娇百媚。非常时期,她们一个个壮美刚毅,慷慨悲歌。每当我看到女孩子花枝招展地从我的面前走过,我总会想起解放前在上海第一个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女烈士陈安芳,她是从我的家乡百官走出来的巾帼英雄。从创建中国共产党到新中国的建立,无数革命先烈义无反顾地投身了革命,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前仆后继、百折不挠。
陈安芳(1909——1927),出生于上虞百官镇小桃园的一户信仰基督教的教师家庭,陈安芳刚读完小学,父亲就去世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只好辍学经亲友介绍就来到了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所装订车间做工。在这里,她积极参加工会发起的爱国运动,并成为积极分子。在党员王景云的影响下,她逐渐懂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理。
“五卅”运动爆发,为了响应“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大革命,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陈安芳和商务印刷所工人一起积极参加了前两次罢工。第一、二次起义由于准备不充分和条件不成熟而挫败,但对陈安芳来说却是最现实的革命锻炼。接着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联合组成中央特别委员会,作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最高决策机关。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党中央领导人参加了特委,周恩来担任武装起义总指挥。总指挥部就设在商务印书馆。
在上海工人准备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日子里,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火热的斗争中。尽管当时结婚后女儿才六个月大,但她仍积极要求参加救护队。她对劝阻她的姐妹们说:“救护伤痛的人,比哺育孩子更加重要。”她还从自己拮据的收入中,抽出钱来捐助起义。
民国26年(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在中共中央特委领导下,发动总同盟大罢工。中午12时在上海总工会的命令下,全市80万工人同时罢工,并随即转为武装起义。起义工人使用粗劣的武器装备,夺取军警武器,向军阀部队进攻。经过30个小时激烈的战斗英雄,终于击溃北洋军阀在上海的驻军,占领上海。
陈安芳放下怀中正在哺乳的女儿,临危受命,担任救护队长,奔赴救护第一线。她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冲在最前面抢救伤员,不幸被暗藏在宝山路天主堂(今宝山路鸿兴路口)附近民房里的包打听(暗探)开枪击中胸部,当场牺牲,时年23岁。同时牺牲的还有工人纠察队队员王金有(镇海人)、余茂宏(鄞县人)、徐文思、胡林根、俞敬忠、赵延经等7位烈士。陈安芳是上海第一个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女烈士。
起义胜利后,总指挥周恩来得知陈安芳丢下喂奶的孩子,毅然参加斗争而英勇牺牲的消息,当即派专人对她的家人进行慰问、抚恤。民国16年4月3日,上海商务印书馆职工,在东方图书馆同仁俱乐部广场,为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牺牲的该馆职工徐文思、胡休根、王金有、俞敬忠、余茂宏、赵延经、陈安芳(女)等七烈士举行追悼会。表彰陈安芳等烈士的英勇事迹,称誉他们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周恩来、赵世炎等党的领导人参加了大会,共有1万多人参加了追悼大会。
当时王云五先生所赠挽联写道:为四百兆同胞争自由,舍生取义。踵七十二烈士以奋斗,杀身成仁。尔后由商务印书馆工会和互济会将遗体葬于闸北八字桥中华基督教会老坟山,商务印书馆工会还立碑一座,镌刻墓志。原碑毁于20世纪30年代战事。
上海解放后,195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陈安芳为革命烈士,遗骨迁至江湾公墓烈士区275穴。1972年6月,迁至上海市烈士陵园,合葬,立陈安芳、林育南、欧阳立安、龙大道、阿刚(段楠)、费达夫、彭砚耕等集体碑一座,碑文直书“陈安芳烈士”。
英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勇於牺牲的革命精神,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永远是我们家乡百官人们的精神财富,它将会激励虞山舜水的一代又一代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