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龙山烈士墓”

昨天的百官:“龙山烈士墓”

2013-10-24 00:20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31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岁月流逝,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我们读小学的那个年代,每年微风习习的四月“清明节”前夕,学校都要组织我们学生去百官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并在那里举行入队仪式(那时叫加入红小兵)。

清明前的清晨,春寒料峭,马路两旁的树上只是一抹淡淡的绿意。我们学生排着队伍,举着红旗抬着庞大的花圈,一路上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少儿歌曲,举着红旗扛着花圈向龙山烈士墓行进。

我们从下市头的立新小学出发,沿着解放街一路向前,穿过上堰头的铁路大桥桥洞,走过彩虹桥的桥头,来到了龙山脚下,龙山烈士墓的英烈就在龙山的半山腰处。当我们刚跨上通往烈士墓的第一级台阶,就会有一种庄严的气氛在我们心头油然而生,为了表示对烈士们崇高的敬意,我们每个学生摘下了戴在头上的帽子,一脸严肃地来到了烈士墓前。

百官龙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龙山西麓。前临曹娥江,北为杭甬铁路,这是一座为纪念民主革命时期而献身的300多位上虞籍烈士,以及在解放上虞时光荣牺牲的解放军烈士而建立的革命烈士陵园。

百官龙山革命烈士陵园西起山脚公路边,占地面积600平方米,由墓道台阶、墓园、纪念碑三个部分组成。始建于1965年,1985年重建,从山脚到陵园全长142米,130多级石阶,石阶宽4米,两旁翠柏林立。

百官龙山革命烈士陵园为长方形,长17.5米、宽21.8米,陵园西面开口,四周筑以斩刀石水泥护栏。纪念碑用青石砌成,坐东朝西,高11米,宽2.5米。碑身顶置红五星,正面碑的花岗石基上,镌刻着由我国著名书法家、前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同志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金色大字。碑身东侧为上虞县人民政府题跋,阴刻行楷,上书“为缅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社会主义时期在我县因战、因公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特立此碑,永志纪念”。

碑阴镌文,介绍烈士的英勇事迹。烈士墓内安葬着11位烈士的忠骨。他们分别是1944年3月在参加上虞驿亭徐家岙战斗中牺牲的浙东游击队指战员俞菊生、杨有贵和1949年5月渡江解放百官时牺牲的解放军指战员常有臣、邱正富、李宪滨、赵春同、王明生、冯庆令、金良益和两位无名烈士。

我们首先向烈士墓的纪念碑敬献花圈(那时没有献花篮的),低头肃立在英雄们的面前,默默地沉痛怀念。

最让我们为之震撼和感动的是老师为我们讲解埋在烈士墓的烈士们故事。老师娓娓地说:埋在龙山烈士墓的英雄有11个人,其中有两位烈士是浙东游击队指战员俞菊生和杨有贵,因为被叛徒汉奸出卖,让日本鬼子包围在驿亭徐家岙,战斗中壮烈牺牲;而其他9位烈士则是在渡江解放百官的战斗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当年当地的村民只是粗粗地将他们埋在附近的山上。解放以后百官建立了龙山烈士墓,才把烈士们的英灵迁移安葬在这里。老师还说在上虞牺牲的烈士们共有321人,虽然在龙山烈士墓中只有11个人,其余的310人都埋在了别处。

追忆这些无私无畏的英雄们,他们为国捐躯的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我们仿佛看到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英勇们迎着密集而无情的枪林弹雨,前赴后继的壮丽场面。英勇们以他们的血肉躯开辟了如今幸福祥和的美好生活。

然后我们举行入队仪式,被发展入队的同学光荣地在烈士墓前别上红小兵证章,在烈士墓前举手宣誓:

“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革命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每次祭扫烈士墓,都会让我们记住,在百官的这片城市一角,还躺着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烈士的身躯。

现在的孩子恐怕难以想像我们当时在烈士墓前凭吊先烈时内心充满的那种庄严和崇敬。年年清明祭扫烈士墓,年年都接受一次心灵上的洗礼。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龙山烈士墓”》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