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设在百官的“梁湖巡检司”

昨天的百官:设在百官的“梁湖巡检司”

2013-10-21 22:09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20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百官的地名由来已久。据《水经注》记载:“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 。”亦云“舜与诸候会事汔,因相娱乐, 故曰上虞。”后人因名其地曰“百官”,百官之得名已有4200年历史了。秦赢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首次在百官设县,定名“上虞”,附属会稽郡(绍兴市),县治所在地就叫百官镇,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因为有了萧曹运河,因为有了四十里河,运河跨过曹娥、梁湖两个堰坝连成了一线,运河的开通,使上虞南部日渐兴起。从此东来西往,南上北下的官船商轮穿梭其间,转口驳运四通八达,很快激活了丰惠的一方水土。唐长庆二年(822),上虞的县治从百官镇迁移到丰惠,百官镇很快地被边缘化,待到元代百官镇已降格成为了古驿道上的一个“百官驿”。

梁湖在百官东南4公里,因为有了“梁湖堰”,四十里河穿村而过,明代初,设置了梁湖巡检司驻兵戍守。明洪武戌寅年汇圮移置百官市,梁湖巡检司署驻在原“百官驿”,这“百官驿”据史书记载曾是唐代上虞县治旧址。我从古代的上虞地图上看,“百官驿”在百官街河后面,金山场署前面,地点应该在百官金家道地,也就是今天的龙山路人武部位置。当年这里是百官上堰头最繁华之地,南靠“百官坝”,这里是曹娥江上船只进出百官街河的水上交通要道,东邻百官大舜庙,庙前广场是百官市的主要场所。

巡检司在古代是设于水陆交通要冲协助州县管理防务治安并兼管河务的机构。设置巡检始于元代。当时元朝划分的县治不多,县与县之间相隔很远,最近者几十里,最远者达几百里之遥。在离县治比较远的江防、河防、关津险要之地,五方杂处,盗寇混迹,出了事各县推诿,无人担责,社会治安极为混乱。为了巩固政权,加强对边远地面的防控,元政府在全国各地特设巡检一职,掌缉补盗贼盘诘奸伪之责。

到了明朝,朱元璋皇帝很看好这种设置,就在原有元朝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充实,并加以制度化,严格规定,关津要冲之处是设置巡检司的主要地点,盘查过往行人是设置巡检司的主要目的。巡检一职,执行的是类似公安分局或是公安派出所的职能,巡检司划归地方州县领导,编入政府序列,级别是从九品,与我们现在的乡镇书记乡镇长差不多。

明代在上虞境内设置的巡检司除了梁湖巡检司,还有黄家堰巡检司、庙山(夏盖山)巡检司、娥江分署(曹娥驿西)三个巡检司署。据史书记载,梁湖巡检司署移设“百官驿”(驻唐县址)后,具有县衙门派出机关的性质,可以经管处理本管区的次要事件。在“百官驿”旧有建筑的基础上又增修了营房三间、了望楼一座。配战兵一人、守兵四人,驻防人数为十三人,其中有弓兵十二人,专司巡盐捕盗之事。梁湖巡检司署是当时百官的重要政府行政机构,明代巡检司的最高长官称司使。梁湖巡检司署设在百官,从而使得百官的寺庙、书院、河埠头、百官市繁荣起来,商旅云集,街市兴旺,富商巨贾迭出一派兴盛气象,百官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所发展。

“崇岗策蹇独夷犹,古迹相传有戍楼。屋圮未闻兵役扰,烽残不睹火烟浮。几多乱石春遮草,半亩荒基夜寄牛。雅欲升平长似此,海邦常见地民稠。”数百年的光阴悄然飘散,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今天在历经沧桑的古镇百官金家道地九曲十八弯的仄逼小巷迂回寻觅,也难以看到昔日梁湖巡检司署的迹象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设在百官的“梁湖巡检司”》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