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百官:驻防“白米堰机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空军为了指挥方便,8月初设立了空军作战前敌总指挥部,周至柔任总指挥,毛邦初任副总指挥。8月4日淞沪抗战前夕,空军就下达了战斗动员令,做出周密部署。增设了第一军区司令部,沈德辔任司令,石邦藩任参谋长,下辖9个大队、5个独立暂编中队和1个暂编教官大队。
第一大队留驻南昌,负责空运支援任务;第二大队进驻绥阳,警戒中原,相机对上海作战;第三大陆进驻句容,警卫首都南京的领空;第四大队进驻河南周家口,监视中原日军动态,准备作战;第五大队进驻江都,负责监视津浦路和上海方面的日军动态;第九大队进驻信阳,相机进驻蚌埠,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第九大队(攻击机大队),大队长刘超然,副大队长龚颖澄。下辖2个中队:第26中队(中队长王汉勋、副中队长赖逊岩)、第27中队(中队长孟广倍、副中队长张旭夫)。2个中队装备寇蒂斯·A12飞机20架(也有说是“施莱克”攻击机18架),按开战前的部署由蚌埠转至曹娥“白米堰机场”。
国民革命军第九飞行大队成立于1936年8月16日,下辖26和27两个中队。1936年5月后,国民政府从美国购回的20架A—12型战斗机全部分配在这里。美制A-12型机是中国第一种对地攻击机--寇蒂斯许来克,全名叫A—12Shrike。
(一)主要军械装备为:①在起落架左、右两边裙罩内的机轮上方,分别有2支布朗宁式固定前射机枪,每支枪配有子弹弹600发。C—4式机枪瞄准器位于风挡正前方,备有左右两个装置位置,以供飞行员选择使用。②后舱同样装有1支C—4式活动机枪,并配有5个100发弹匣。③驾驶舱后方的主油箱两侧,各装有一组N-2式直立挂装炸弹架,每组可挂装5枚13.6千克的杀伤弹,炸弹舱门的开启依靠炸弹下坠重量致动而作用。④在主油箱下方托架外部的机腹部位,装有P-1式炸弹架。炸弹架可供挂装45.4千克的爆炸弹,或挂装4枚22.7千克的化学弹,或挂装1个236.4升的外油箱,还可安装烟幕施放箱,这写挂状物均可投放或抛掷,紧急时机内之主油箱亦可抛下。⑤在后舱下方机外,还可挂装2枚照明伞弹。
(二)A-12型机的性能规范:①机身长9.6米,高2.84米,翼展13.4米。②净重1825.3千克,全重2687.6千克。③最大时速293.4公里,巡航时速275.2公里。④发动机功率570千瓦,升限高度为6309.4米,爬升率为8.13米/秒。⑤油量518.3升,航程774.1公里。
1936年10月31日,为庆祝蒋介石50岁生日,第九飞行大队的寇蒂斯·A12飞机首次在南京对国人公开亮相,作为最先进的飞机战队参加了空中阅兵。同年12月,第九大队被派驻驻河南信阳。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第九大队被编入南苑支队,支持华北战场作战。8月上旬上海抗战爆发形势告急,第九大队被急调百官曹娥“白米堰机场”,他们在曹娥“白米堰机场”伺机准备歼敌。当时上海的杨树浦,是日本侵略者向我国东面登陆的军事根据地,日本三井、三菱兵工厂所赶制的飞机大炮都用军舰运到此地。大队长刘超然,副大队长容章炳接受任务后,率队飞往杨树浦。在黑夜中驾机轰击敌舰和低空扫射敌军,给日本侵略者以重大钉伤。第九大队还参加了闻名中外的淞沪抗战“八、一四空战”,中国空军在未伤一人一机的情况下,击落了6架敌机,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周自柔还亲自带外国记者去察看日机残骸。
8月15日,敌机60余架分别轰炸南京、杭州、嘉兴、曹娥等机场。第九大队在曹娥上空击落敌机4架,第四大队在杭州上空击落敌机16架,第九大队还协助第三、五大队在南京上空击落敌机14架。这一战役,第九大队损失惨重:20架飞机只剩下12架。8月25日,第九大队奉命出击上海长江口岸一带的日军登陆部队,因情报不实、弹药运补有误和战术错误,九大队遭到日军10余艘舰艇的猛烈攻击,因机队队形密集,无法及时转向疏离,只好强行自敌舰上方通过,并以机枪还击,当场被敌击落2架,数架受伤迫降,人员伤亡很重,受到重创。经过这两场惨烈的战役,26中队的飞行员大都牺牲。整个第九大队只剩下5架飞机,27中队成为了独立中队。
10月6日,在太原保卫战忻口会战中,27中队乔倜与枪手麦振雄驾驶寇蒂斯·A12飞机2707号,还有队员曹鼎汉等人驾机,一起从山西汾阳出发,侦炸宁武、代县、繁峙、平型关等地的日军,当飞行在平型关附近时,遭到日军3架驱逐机的攻击,乔倜驾机利用低空回翔,伺机凭后座机枪抵御,但飞至定县上空时,又遭到敌军地面高射炮的射击,乔倜和麦振雄不幸遇难。这一年,乔倜年仅23岁。牺牲后,乔倜被追赠中尉军衔。经过这一场战斗后至此第九飞行大队的所有飞机就全部拼完,名存实亡。据说最后大队长刘超然被撤消了职务。
在“8·14空战”之后的三个多月中,中国空军击落日军飞机230架,日军损失飞行员27人,中国空军的力量也耗尽了。当时的中国空军才有飞机600架,而日军有飞机3000架,尽管中、日空军力量差异悬殊,但中国空军的将士们,毫不畏缩地勇敢参战,给了敌人以沉重地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