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百官解放街

昨天的百官:百官解放街

2013-10-24 02:29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23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在百官解放街这条街上我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如今已改造成了步行街。每当我走过大通商城十字路口,就会看见横卧着一块上面书写着“解放街步行街”的石碑,但我平时从来就没留意过这是谁写的?我只记锝在2003年上虞市政府投入了亿元巨资,对百官解放街这条50年老街进行了全面的整改。把南起龙山路北至人民路全长650米地段改造成为了一条集休闲景观,徒步购物和上虞地方文化特色於一体的商业步行街。

各大店铺都装饰一新,花岗岩铺就的淡红色路面,富有创意的时钟雕塑,造型别致的空间膜亭,玩味浓郁的风动雕塑,格调明快的玻璃景墙,抽象粗犷的构成雕塑,动感十足的涌泉水泊,栩栩如生的市井群雕,构思巧妙的休憩座椅,时尚典雅的欧式街灯,玲泷细腻的木作花钵,以及各具特色的路心售货亭,电话亭,灯箱广告让步行街体现出她的精致和与众不同。每当落夜时分,步行街人影憧憧,霓虹灯流光溢彩,俨然是光和影的世界,变成了一座像上海滩南京路一样的不夜城。

在我的记忆中古镇百官解放街,那是它破土而出诞生在1958年的“解放街”。上世纪50年代,古老的百官是典型的江南水城,小桥流水人家,青青石板路连绵街面屋,主要的路是水路。交通、商贸、人们的起居都紧紧围绕着水路。河联着桥,桥连着街,街牵着巷,巷衔着弄,弄堂里便有许多人家。

当年的百官街框架是二直(解放街)一横(横街)井字格局,中间是一条河相隔。河东侧叫上街,河西侧叫下街,横街叫中街。交界桥以南叫上堰头,交界桥以北叫下市头。解放路当年还是上街下街中间的一条河,河两岸沿街两侧,大小商号,鳞次栉比。街道不过一条扁担宽,称谓扁担街。

先前的街路是用青石板铺就的,两侧临街建筑便是纯木结构的青砖灰瓦。街上人群摩肩接踵,商铺店堂内声声叫卖或讨价还价,茶楼酒肆里行令猜拳或小二唱喏,非常热闹,如逢年过节老街更显闹热。而自古以来老底子最闹热的地段就数上街中的上堰头,特别是在大舜庙门口(靠近铁路桥)庙前广场,像庙会集市一样沿街摆设摊位,销售各种商品,衣服鞋帽、百货杂货、烟酒南货、干果水果等等。后来市中心移到了解放桥头(如今一百十字路口),占据了相当年头。而交界桥以北下市头就一直显得比较泠清。

1958年当时的县长朱孔宇,解放思想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把河填平,把街道搞成了宽阔马路,建没成了一条解放街。在我的记忆中当年的解放街只到槐花桥如今的胜利路口,路面是用黄泥填实的那种黄泥路。要知道那是在一辆自行车的声影能钓起街道上所有人群耳朵眼睛的年代。上虞人民真的应该感谢执意建造百官解放街的朱县长,也应该感谢那个大跃进的年代。

而解放街起名却源于一百十字路口南北跨向的解放桥,它的前身叫始宁桥、桃园桥,1958年后成旱桥,1964年拆毁,街名源于桥名。在我的记忆中,从知事开始就知道解放桥头十字路口是上虞百官最繁华的地方。

解放街南侧第一百货公司雄据那里,南旁边是上虞旅馆,人民浴室,上街粮站(大舜庙),北对面是东风饭店,农业银行,西对面应该是县教育局,人民医院,龙山照相馆,西攴厅。现在的五福园这一块当时是五交化商店,解放冷饮店,日杂商店和朝阳商店(据说它的前身是一家南货店)。

龙山路西去是上虞邮电局,文化馆,供销社,二轻公司,人武部,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上虞县人民政府,电影院等,这一区块集聚了当时上虞人民政府的许多重要机构,是上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如今整个步行街显得流光溢彩、绚丽多姿。除了铺设硬质地坪,设置座椅、廊架、活动售货亭,还有竹林景观、涌泉水景、休闲篷架、桂花树坛景观、时钟广场和城市家俱、玻璃墙、人文雕塑广场等。形成了一条较为宽阔、顺畅、美观的休闲街道景观。

今天当我们从大通商城门口进入步行街东端,开始靠左向前走,一路经过桃园商场,大明眼镜,金伯利首饰店,万杰音像,信用合作联社,云飞龙,台湾老婆饼,AYAYA饰品店......步行街的南端出口是装潢一新的上虞一百。

从步行街的西端开始靠左往回走,一路经过五福园,新华书店,青苹果书屋,肯德鸡,上虞大药房,浪漫一身,玉麒麟家居礼品店,农业银行,李宁专卖店......

整条步行街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五彩缤纷地勾勒出了现代城市的一派繁华,再也难览旧时解放街的昔日景象。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百官解放街》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