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百官:上虞人民广场
今天生活在百官的人们都知道在新建路舜江东路有一个大型体育场,可是当年的百官还有一个"上虞人民广场"就鲜为人知。记忆中的"上虞人民广场"座落在新建路,今天的百官新建路菜场位置。当年是东邻百官木业社,就是后来的上虞轮胎翻修厂。南至百官河,就是如今的人民中路。西靠新建路,隔马路对面就是当年的百官镇中学。而北面全是百官二村的田畈。
整个广场呈长方形,四周全是用小石头垒起的围墙,东南转角有一扇铁丝网大门,南边上虞体委办公楼下面也有一扇二开大门,在西边是广场的正大门。可容纳十万人集会和举办大型体育比赛,北面正中有一检阅台,这是当年百官面积最大的广场。
人民广场最早於1956年就开始征用了百官分水江的土地23亩建造,1959年至1961年因国家困难时期复垦土地,1972年恢复建设修筑了围墙,内有300米跑道和篮球场3个。文革中许多大型政治活动,群众集会都在这里进行,文革结束后改建成了体育场,每年春秋二次中小学校的运动会都在此进行。
弹指一挥间,体育场於1985年底易地建在了新建路东段圆山桥北侧,总面积达到了14.87万平方。而原来的"上虞人民广场"改造成了如今的新建路农贸菜市场。
我的记忆中在文革年代"上虞人民广场"经常是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上虞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十万军民在这里举行了庆祝大会,接着还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活动。上虞欢送首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会后,许多知青从广场出发,到边疆去、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那天,"上虞人民广场"上黑压压地一片,站满了人。喇叭里传来了中共中央正在举行的追悼会的声音,每一个人对着毛主席的大幅照片深深地鞠躬,整个广场哭声一片。人们就那样直直地低着头立在广场上近两个小时。
上世纪70年代每年的“五一”、“十一”都要在广场上搞大型的庆典活动,大批群众聚集在这里共同欢度节日。厂矿职工队伍、学生队伍、农民队伍站在广场上,手拿小彩旗开始游行。游行队伍最前面的是手拿肩扛着枪炮武器的民兵队伍,然后是是乐队、是彩旗队伍,后面就是一个个方块队,有穿着工作服的大型企业的职工和学校的学生,扭秧歌、挑花篮、打腰鼓、舞龙耍狮这些节目紧跟其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广场一年之中总有几次公判大会,通常选择在元旦、“五一”、“十一”之前。开公判大会时广场戒备森严。广场上满满的都是人。每个单位都分配到名额,抽派人员来参加大会。台下参加审判大会的人员就会席地而坐,有人拿报纸垫垫,有人准备充分,还带了小凳子。会后武警押着犯人开着卡车一路游街,最后终是押到沙湖塘大樟树下抢毙。
百官人民广场,曾走过了多少世纪风雨路,见证了沧海桑田人间事。许多老百官人对它怀有一份特别的眷念。
人民广场中曾举办过几次物资交流会,每逢展会期间,整个广场简易篷棚连成一片,展销的各种商品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好不热闹。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每次的展会对于我们这些囊中羞涩,生活又枯燥单调的穷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大家成群结队地涌向广场,欣赏着各种漂亮的服饰,诱人的装饰品,可爱的小玩意。虽然那些东西比平时要便宜的多,但在我们的眼里都是奢侈品。我们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不错过每一个摊点,来来回回地逛遍了人民广场的角角落落,享受着难得的热闹气氛。
随着城市的改建,市区先后有了各种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公共设施,昔日辉煌的人民广场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如今,人民广场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一段记忆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