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百官:下市头的“党校”
今天的上虞党校在人民路三江超市旁边,上虞博物馆对面,是上虞市政府从丰惠搬迁到百官后,唯一没有变动驻地的行政单位。据史料记载,上虞党校的最早建立是在1952年12月,当时叫“上虞县干部学校”;1955年12月更名为“中共上虞县委干部学校”,1961年7月正式改名为“中共上虞县委党校”。
生活在百官的人知道上虞党校的不少,但今天的上虞党校的原先房屋建筑叫什么,恐怕没有几个人能知道了吧!上虞党校入驻的最早房子,我们百官人叫作“糜家大夫第”,这是老辈手里百官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的大宅夫第。说起糜姓家族在当年不但是百官的名门望族,也是百官镇季、谷、糜三个大姓之一。
在我的记忆中,最早的上虞党校坐落在百官下市头“百官河”岸边“糜家大夫第”内。大门前正对还有一座独木桥横跨“百官河”,而大门前则是一条石板路沿着“百官河”弯弯曲曲地通向三棚桥。
当年的“糜家大夫第”坐北朝南,错落有致,画梁飞檐,气势恢宏。主要由大门、庭院、厅房、天井、厢房构成,建筑呈方形,为二层走马楼式楼房。檐下梁枋之间雀替斗拱,龙凤花鸟、楼台亭阁以及人物图案雕饰精美。墙壁中花砖装饰、豪华大方。天井两侧厢房,都是方格隔心的长隔扇。明堂为正方形,前后开门,是会宾之所。
四周墙脚全用青石板,上面由青砖严口构砌。门高2.8米,阔2.1米,砖雕门罩上砖刻着“大夫第”三字。门槛石呈半圆柱体,直径58厘米,高35厘米,工艺十分精致。进得大门有前后厅、东西侧厅,庭院,前厅、天井、后厅、两侧厢房,构造对称,雕凿精美。前厅庭院的地面及两厢走廊使用规格相当的青石板铺就,各厅房的地面均铺青砖,平整美观。共有房屋一百多间,建筑面积二千多平方米。
上虞党校始建于1952年12月,其前身是“上虞县干部学校”;1955年12月更名为“中共上虞县委干部学校”,1961年7月正式命名为“中共上虞县委党校”。上虞党校是中共上虞市委领导下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市委的一个重要部门。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上虞党校建立开始一直轮训和培训了大量的党员领导干部,极大地提高了许多党员干部的政治文化素质。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上虞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理论建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作出了贡献。
走进上虞党校,就是走进了一面飘扬在虞舜大地上用镰刀和斧头图案绘成的旗帜。各行各业的人先后走进到这里。他们以学员的身份在这里领会和学习来自党中央的声音,以实践者的姿态掌握在不同时代的本领。他们带着虔诚的心态走进来,在短暂的培训之后,又满怀信心地走出去。
上虞党校是培训领导干部的一所特殊学校,学员在里面通过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及其最新成果,以及当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学科的前沿理论后,既增强了学员的党性修养,又极大地提高学员的领导水平,出走校门后就能更好地为上虞的经济发展和为人民服务,我想这就是上虞党校的主要工作任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