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古今派对说

古今派对说

2013-10-24 12:56 作者:浩淼蔚蓝 阅读量:32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派对(PARTY),是个洋词儿,表“宴会,聚会”之义。经查,派对在英文中解释为:gettogether,byinvitation,forpleasure。forpleasure,也就是寻开心找快乐,稍稍简化也可说是寻欢作乐。

近年来,不知人们生活的好了还是活的不如意了,也许两者都是,总之开派对的活动大有广泛、持久、深入再上新台阶之势。大、中、小同学会要派对;定婚、认亲、结婚、孩子满月要派对;老少中青生日要派对;考上了大学要派对;提拔当官要派对;职称晋级要派对;招商签约要派对;开工竣工要派对;网络论坛网友要派对;QQ一群要派对;除夕、端午、七七、中秋要派对、洋节鬼日也派对;各行各业、各家各户、各群各体、各层各级一年到头都派对。

看来派对是件很不坏的活动,因为凡是能为广大社会成员接受并有生命力的事物,它一定是个好事。在中国追溯派对的历史渊源恐怕要从三皇五帝时考量了,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期阶段的派对多有生存意义的内涵,还没达到“寻欢作乐”的境界,所以还不能说是派对,起码够不上“准派对”的级别。到了春秋、战国,派对活动才开始大力兴起。最著名最腐败的寻欢作乐派对当属夏桀、殷纣组织的娱乐活动。春秋是中国思想大解放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贤人雅士或聚会座谈,或游说变法,这时候的派对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到后来的“说纵连横”,小国联合互救,大国想办法去拆台,又是献图又是搞刺杀恐怖主义,这期间一系列的幕后派对更是频繁得不可想像了。

在历史上,派对走上正轨还是自唐宋以后,唐初以寺庙文化为依托的派对占统治地位,稍后就是文人派对兴起,一直沿盛到宋代。在这个时期,以吟诗唱曲饮酒轻歌曼舞为主要内容的派对,为人们开心释劳打开了通道,上至宫廷的“霓裳羽衣”“舞榭歌台”,下至田叟井妇槐下说书,溪畔唱曲,无不是在找快乐。更有文人们的“曲水流觞”,歌楼妓馆的词曲唱和。此间斤今人留下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今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千古佳句。元明清三朝的派对活动渐有两极分化之势,真可谓之,大俗大雅。

落拓文人、纨绔子弟、地方豪富极爱繁华,他们也有条件去爱。他们好园林精舍,好美婢娈童,喜鲜衣美食、骏马娇猫、媚犬嘹蝈、彩灯焰火、梨园鼓吹、花鸟虫鱼、古董字画、投壶猜令、茶楼酒肆、抚琴弄管不一而足!这一点在《金瓶梅》中有全面的描写,如以西门庆为首的应伯爵、常时节、白赉光、花子虚、吴典恩、谢希大、祝实念,孙寡嘴等人就常常出入青楼茶屋进行非法派对活动。当时在下层民间的派对多以相聚听“说话”(说书)为娱,其派对地点因条件不同而有别,城镇多在坊市空场,乡下多聚槐荫巷口,最简单的就是在田间地头了,那些驮商脚贩,多是在雨雪日聚于途中的茅店吃喝唱乐而已。

历史时光如流水,水流到今派对新!今天的派对名目多,形式更多。虽说各种俱乐部、沙龙、协会、联合会、论坛,或多或少都有些政治经济色彩,但形式还是很活泼很令人开心的。这些派对和民间的社交宴会、婚丧宴会的派对都偏重了实用性,直接表现了物质文明。然而,那些同学会、同事会、文学社、诗词会、楹联会、驴友会、车友会、棋牌社、书画社、网友会多是精神上的期会。这些具有健康内容、新颖形式的派对,无论对参加者还是对社会发展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不可否认的是,社会的暗处也有内容粗俗,形式奇怪的派对,好在不是派对大潮中的主流。值得鄙夷的到是那些同级官员,在节假今天相约去你单位吃喝消费、明天去他单位、后天再由我做东的公款派对,他们歌、洗、吃、按,揉进去的都是人们的币!

网络的广泛应用,为新人类的新派对提供了全新的形式,我称之为虚拟派对或网络派对。一个个BBS,一个个主题,或小说、或诗歌、或贴图、或交友、或朗诵、或时尚、或美食、或时装、或音乐、或驴友、或酷车、或时政……都有自己的一群在网上开心的聚着。近两年来腾讯公司开通QQ群功能,人们便类聚于群,略有闲暇就在群中畅聊生活,慨叹人生,彰才显智,叙说不惬,交流学业、互通信息,或歌或哭尽释一时之郁闷,遍享网友之喜悦,如遇佳节,还可以走出网络共赴歌厅酒店,一吼豪情吟婉约,芳女帅男夜光杯。这种时尚的健康的派对是古人比不了的,即便当代那些少数贪官豪富的派对也只能遥望其尘了。

相关文章关键词

《古今派对说》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