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上虞造船厂

昨天的百官:上虞造船厂

2013-10-22 16:09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34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百官是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那穿镇而过的狭长河道上水波鳞光,一座座精美雕刻的石拱桥横跨水面,划划船悠悠驶过。船上有时会升起缕缕炊烟,烟慢慢散去,飘过小桥,飘向空中。

老底子的百官人搬砖运瓦建房子靠船,捕鱼捞虾运稻谷驾船,读书串门走亲戚驶船。船是人们出门行走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百官水乡的人乘着小船摇摇晃晃走进这个世界。摇啊摇,摇大了一代又一代人;摇啊摇,摇老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代又一代人在这千年古镇的水乡繁衍生息。

记忆中的百官造船厂在如今的江东路人民大桥下,当年那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曹娥江广阔滩涂,船厂就设在那方土地上造(木)船、修(木)船,细木、油漆、铁件、?作、蓬作、索作、缆作是一条龙生产线,木船造好后就直接在曹娥江下水。

据史料记载,上虞民间造船最早的的时候是在民国初年,三汇那里就有制造沙卤船的,吨位在30、40吨左右,风帆船一般配1至3支桅杆,航运于绍兴—宁波—上海间,也有远航武昌、汉口的。30年代上虞小打小闹生产的民用船品种倒不少,有农用袒畈船,渔用?鱼船、代步用小划船,客用埠船、夜航船,摆渡用揉渡船,货运船以及游玩用的画舫船等。船上设置遮篷的称乌篷船、白篷船,无篷的称袒船。

解放后的1956年,百官镇上成立了百官船业社。1958年上虞的沥海、东关、啸金三地有6家船业社被公私合营,兼并组建了上虞造船厂,专业制造近海用的木帆船和修造内河用的农船。

在那个年代能够造船修船的船匠师傅可算是一种手艺精湛的技术人材,而要跨进这一行业初学船匠手艺的人,只能帮师傅们打打下手,做点锯木、出料、钉边、车眼、调浆、补缝之类的活计。算计船体尺寸,构建船形轮廓,安置关键部件等技术系数高的活,那是掌作师傅的专利,一般不轻易教人。

以前修补木船都是用最原始的修船器具,像斧头、木锯、扯钻、顶锥、凿子、刨子、马钉、桐油灰浆等,他们小心的清除一块块腐朽的船底板,仔细的拔掉一颗颗锈乱的铁马钉,认真的校正一格格歪斜的船隔舱。锤的轻缓起落,锯的细慢拉扯,钻的柔和节奏,弹的准确无误。一条破烂的木船在这锤、锯、钻、弹中修整完好。

造船一般使用的都是椿树、梓树。后来因为国家为了保护森林,禁止乱砍乱划树木以后,这二种树木越来越少,而用其他替代树木造船,当然耐腐抗撞能力都会相差很多。1964年上虞造船厂对木质轮船进行了改造,逐步以钢丝网水泥船替代木质驳船。

上虞造船厂主要生产1.5至10吨位的农用船,15至40吨位的货船,7至25吨位的机动船。还有各种规格的挂桨机船。

那种钢丝网水泥船以其材料要求低、造价相对便宜、耐腐朽好等优势,逐渐取代了木船的地位。但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钢丝网水泥船也有不耐碰撞、容易碎裂的缺点。

我在小时候经常看见河江里有沉灭的水泥破船,被人弃之不用,船舱里往往浮着死猫死狗,那个买相非常难看。

80年代初上虞造船厂就开始修造钢质船了,这是一种更为坚固耐用的新船种。史料记载,1989年上虞造船厂生产水泥船共2629吨位,不过在我的记忆中这个时候的船厂已搬迁到如今的人民东路铁路边,在加油站的位置上。

千百年留传下来的木船,带着曾经的辉煌,披着昔日的荣耀,在不断更新的制船材料与工艺中,在日益发达的陆上与航空交通里,逐渐退隐了江湖,也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当年的上虞造船厂早已变成了江东路曹娥江十八景观长廊中的一景之地。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上虞造船厂》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