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活石头馄饨店”

昨天的百官:“活石头馄饨店”

2013-10-23 18:35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37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老底子的百官从上堰头龙山路到下市头糜家桥的三里长街上,老字号商铺不少,最古老的百年老字号是老季家开的“活石头”馄饨店。季家后代传人季幼青是我朋友,季幼灿也是我同学,他们的母亲与我家还沾了点宗亲。每当季幼青说起他上辈开设的“活石头”馄饨店,总会习惯性地表现出手舞足蹈、沾沾自喜。

他也曾经想继承父业光宗耀祖,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季家开的“活石头”馄饨店,[上虞县志]里面是这样记载着的,百官镇活石头馄饨店开设于清嘉庆年间。如此屈指一算已有200年的历史了。

我经常听老季说过,清朝嘉庆年间,他的老祖宗是从诸暨过来的,原来也姓俞,因为做了上门女婿才改姓季。他们来到了百官下市头凤凰山脚,在镇安桥(如今的劳动路口位置)附近租房居住,在吊脚楼的铺面开出了一家名为“活石头”的馄饨店,以卖馄饨谋生。但他们不曾想到的是自家小本经营的买卖,会在不经意间创出了百官能追溯到的最早一个老字号,从而在百官的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而更没想到的是这么好的手艺会失传于老季家。

老底子的江南水乡古镇百官,从上堰头“百官坝”开始至下市头交界桥,上街与下街的中间有一条百官街河,下市头的百官街河水中躺着一块很大的半沉半浮“活石头”。街河东边依山傍水耸立着一排木桩支撑的“吊脚楼”,上面开着许多店铺。

其中的一家“活石头”馄饨店,是一个姓季的人家开着的,由于为人豁达爽直,长于言谈,待人处事,一团和气。这点从季幼青身上完全体现出了他们家的遗传因素。“活石头”馄饨店做出来的馄饨皮薄馅多,味美汤鲜,不但很快赢得了我们小镇上居民的赞誉,渐渐的也在县内外也有了名气。

那个时候凡到百官来的旅客或生意人大都愿意到他们的店里吃碗馄饨,小坐一会歇歇脚。因此“活石头”馄饨店顾客盈门,生意非常兴隆。

据说著名导演谢晋老先生他在8岁的时节跟着爷爷每每从谢塘来百官,就要到“活石头”馄饨店吃碗馄饨,其鲜美可口的滋味令他几十年后还齿颊留香,记忆犹新。后来谢晋老先生读春晖中学时还经常到百官来光顾此店。

2001年国庆节谢晋全家回上虞老家休息,有一次想去下管看看下管山区的农村风光,品尝一下农家土菜。于是在10月3日上午这天去了下管许天村王介根家作客,旅途中的车上谢晋老先生还对身旁的人说起他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念念不忘他第一次去百官下市头吃的“活石头”馄饨,那个鲜味啊让他至今都没有忘怀,以至他以后在任何地方吃的馄饨都感觉比不上“活石头”馄饨的鲜美可口。

据陈秋强老先生介绍,传说清朝道光年间的一天,有一位朝廷官员亲兵护卫途经百官下市头镇安桥,在“活石头”馄饨店小憩。店主老季送上馄饨一碗,那位朝廷官员只见敞口大碗中浮起的紫菜蛋丝间,一只只馄纯如朵朵白莲,载浮载沉,煞是好看,热气蒸腾中一股香气直透心脾。朝廷官员面对这碗馄饨不觉眼前一亮,胃口大开。十只馄饨片刻吃光,汤水不剩。感觉不但味好,而且那碗汤水更是鲜美无比。吃进嘴里后余香满口,果腹提神。

朝廷官员虽然走遍大江南北,吃腻了山珍海味,但面对这爿小小的馄饨店竞有如此手艺,实在让他惊奇。于是他对店主老季拱手询问有何决窍?老季看这位大人十分和气又极口夸赞自己的馄饨,不免十分开心。回话说道:“我这小店有三活之宝,所以馄饨才鲜美可口。”朝廷官员不解地问:“何谓三活?愿闻其详!”老季洋洋得意地说:“三活就是人活、缸活、石头活。人活,就是人头活络,待人接物和善为本。缸活,就是我店里的水缸是活的,从开店挑下的一缸水,多少年头常用不少,且清冽甘甜,四季不变。石头活,我店后河中有一块石头,能避船让路,人称活石头。”

朝廷官员对老季所说“人活”这点已经认同,因为从他进店到现在,店主的待人接物他都看到了,但对还有“二活”倒要亲睹一番。于是朝廷官员请老季带路,来到店后,只见后边近街河的地方有一只硕大的水缸大半埋在土中,一缸清水清澈碧透,望上一眼只觉神清眼明。“真是好水,这决非一般的河水、井水、天落雨水所能比。”朝廷官员走南闯北颇有见识,不禁伸出手指赞叹!

他细细打量了一下周围地势,“活石头”馄饨店前有凤凰山,后临街河,而水缸下面原来是有一股泉水。朝廷官员见后心中暗暗称奇,再伸头往街河中看,只见街河水中有一块斜躺着的大石头,一小半露出水面,很象一只浮起的馄饨。而再再奇怪的是,到了此处河面看上去很狭窄,所有船只通过这里仅能单船独行,就是小划船也仅能一只通过。而大船经此,眼看就要撞上石头的瞬间,那石头恍惚会往岸边一动,通过的船身刚好擦石而过,安然无恙。

朝廷官员看到此景不禁脱口赞道:“好个活石头!”朝廷官员回到店中,对老季连连说:“恭喜、恭喜,贵店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前途不可限量。适才进店看到贵店并无招牌。下官之意以活石头取作店名,尊意如何?”老季一听高兴极了,连声称好道谢。于是朝廷官员饱醮浓墨挥笔写下了:“活石头馄饨店”六个大字,待到落款时他忽然停笔三思,终于没有具名。

朝廷官员辞别老季钻进轿子前呼后拥扬长而去。

从此以后“活石头馄饨店”的名字不胫而走,传扬四方,馄饨店也因此更加生意兴隆而历经百年不衰。

馄饨我吃过很多很多,其实百官街上馄饨店不少,味道也并不差。但“活石头馄饨店”皮薄馅多,味美汤鲜,一好在皮子,这皮子被老季操在手里的一根尺把长的木棍滚摊得不能再薄。二好在鲜肉馅,这鲜肉馅新鲜了得,当年老季的老娘娴熟地将一小撮肉馅包进皮子里的时候,鲜肉馅透过纸样薄的皮子刹地显出暗红的颜色。当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馄饨端上桌时,会吃得人鲜美无比齿颊留香。

这“活石头馄饨店”的馄饨确实名不虚传,后来季幼青老婆包的馄饨也不错,只是老季没有好好用心操持。这百年老字号“活石头馄饨店”而今虽已停开,但那曾经的馄饨风味,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永远“活”现在我的脑海中。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活石头馄饨店”》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