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百官火车站

昨天的百官:百官火车站

2013-10-22 13:18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27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由于工作关系我长年累月地奔波在大江南北,和火车结下了不解之缘。想当年每次出门远行都是从百官火车站启程,可是随着时代的巨变,古老的百官火车站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在我的心中却永远留下了不灭的印记。

火车站是每一座城市的一张脸孔,一扇窗口,一段历史,一部故事。百官火车站的变迁,其实就是一部浓缩了的上虞发展史。

记忆中的百官火车站,是在如今的文化广场上面,当年的文化广场这里还是一片低洼田,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池塘叫马路池,百官火车站高高地挺立在山坡上。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每次去百官火车站,接父亲回家探亲或者接送上海、杭州来做客的亲戚,都要攀爬很多档数的石砌台阶才能上去。那时在车站卖火车票的我们都叫他小高叔叔,很多百官人都认识他。

史料上说百官火车站建成於1913年,因位于百官镇故定名百官站,最早的百官火车站设在三棚桥。1986年百官站改名为上虞站。

杭萧甬铁路最早由浙路公司兴建。1903年从宁波至曹娥江东岸的东段开工,1913年通车。1936年萧山至曹娥江西岸的西段开工,1937年11月建成。两端之间隔着曹娥江,需要中途换车。

1937年12月为了阻止日军进犯,全线钢轨拆除。

1953年7月萧甬铁路开始复建,1959年10月1日全线通车。其中1955年3月18日建成曹娥江大桥,连通东西两段。2002年完成复线改造。

1998年上虞火车站进行了站舍改造由百官而移至曹娥。以前的百官火车站改成了现在的绿岛歌舞厅。

走进老站历史的印迹已不见,可是它曾经承载了多少人的梦想?曾经有多少对南来北往的列车被你拥抱?又有多少熙来攘往的人群从你身边走过?而如今只有孤独寂寞陪伴着它,那沉寂的铁轨或许还能让我感受到历史遗留的风貌。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大家心中对百官火车站有着许多许多的亲切感,珍藏着许多许多自己有关火车站的动人故事。

据我考证,甬曹铁路线从宁波至百官的开工时间是1903年,1913年通车。火车从宁波出发,地点就在今天江北桃渡路姚江畔的江北公园,这个地方就是宁波历史上第一个火车站的所在地。

途经庄桥、慈溪、余姚、驿亭,一直延伸到我们曹娥江边的百官镇,甬曹铁路全长78公里。铁路经过处,河流湖泊特别多,光是桥梁就造了52座,平均一公里多就有一座桥梁,足足花了1019万银两。

据说当年从宁波开出的第一列火车是客车,只有两节车厢。这条铁路的开通缩短了人们往来的距离,大大加快了铁路沿线的经济发展。老辈手里从曹娥江边走到余姚,曾经是要“鸡叫百官走,点灯到余姚。”可搭上火车后,只要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宁波了。

1916年8月22日,孙中山先生曾应邀赴省立四中(即今天的宁波中学),作“振兴甬帮实业,讲求宁波水利”的演说赴宁波途中留宿百官旌教寺,为该寺书写了“博爱”匾额一方。次日于百官火车站站乘火车去了宁波。

因为资金和技术问题,那时杭州至曹娥段的68公里的铁路迟迟难以动工,据说在甬曹铁路建成后的20多年时间里,曾出现了以曹娥江为界,宁波这头热闹非凡,杭州那边反而冷冷清清的局面。

当年还流传着曹娥江耸立的三个桥墩故事。民国初年,当时的政府在甬曹段铁路建设时,曹娥江铁路大桥的桥台桥墩是由德商捷成洋行承建的,聘请了德国工程师修建铁路桥墩,至民国26年(1937)建成桥墩桥台,全桥尚未完成,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预订的由德国制造的钢质桥墩未能运抵,德国工程师奉召回国当兵。战争一打打了四年,造桥工程师大概战死沙场了吧,从此就没来中国。而我们国家年年军阀内战,再加上技术落后,钢轨只铺设到曹娥江东岸。曹娥江大桥只有三个桥墩孤冷冷地挺立在曹娥江中几十年。

解放后于1954年12月29日动工续建,1955年3月18日才建成了曹娥江铁路大桥。

1937年“八·一三”淞沪杭战打响。日本鬼子狂轰滥炸甬曹铁路的重要目标。1938年2月1日,3架日本轰炸机向宁波火车站投下了14枚重磅炸弹,车站的房舍和月台悉数被毁。1938年,国民党政府为抵御日本侵略者进犯,下令将萧甬铁路给拆除了,仅留下了路基。从此花费了大量财力精力的萧甬铁路又化为了乌有。

抗战胜利后,萧甬铁路的路基被改成了公路。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风雨的百官火车站终于迎来了春天。1953年7月1日起,萧甬铁路分段重建,铁路建设大军热火朝天,开工不到3年就分段先行通车。

1955年1月,铁路连通萧山至曹娥,6月通到余姚,12月又通到了宁波庄桥。1959年6月9日,庄桥至宁波南门段续修,9月30日竣工通车。

从此宁波铁路从曹娥江、钱塘江一路向北延伸,和全国的铁路网接上了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日趋繁忙,1999年4月又建成了萧甬铁路复线。

很多老百官人也许还记得,那时的火车叫慢车,时速是60公里。到上海坐火车的时间是10多个小时。上午一列发往上海的客车,到达目的地时上海已是万家灯火。

1986年9月才开始有了第一对甬沪特快列车,到上海的时间从10多个小时缩至6个半小时。进入80年代后,百官火车站开始天翻地覆的巨变,车站站舍不断改造,车站广场一再扩展,铁路成为上虞经济发展的主要陆上通道,火车则成了上虞人远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直至由百官而移至曹娥。

今天的上虞火车站已经是一座初具规模、更具现代化的火车站,车站广场公交车线路通向城市的四面八方。

其实任何人触摸一座城市就是从打量火车站开始的。我们透过岁月的烟云,翻看百官火车站的历史,在逝去的故事里丈量今天上虞的发展成长。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百官火车站》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