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叶焕华”兵驻百官抗击北洋军阀

昨天的百官:“叶焕华”兵驻百官抗击北洋军阀

2013-10-22 02:45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41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武昌起义后,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做了中华民国总统还不够,想做洪宪皇帝,结果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一命呜乎倒台了。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至1917年7月张勋复辟。1917年8月至1918年8月由冯国璋任总统。1918年9月至1922年6月徐世昌任总统。1922年6月至1923年6月黎元洪任总统。1923年10月至1924年11月曹锟任总统。1924年11月至1926年4月段祺瑞任临时政府执政。而段祺瑞下台后,北洋政府就处于混乱状态。1926年12月,张作霖以“安国军总司令”名义控制北京政府,1927年6月,改称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1928年6月,张作霖与蒋介石作战失败,退回东北,北洋政府彻底垮台。

民国六年(1917年)11月北洋军阀杨善德夺取了我们浙江政权,担任了浙江督军。当时驻守宁波担任浙军第三混成旅的旅长叶焕华,为了响应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护法活动,联络了前浙江督军蒋尊簋,会同外海警察厅厅长王萼、驻省城的第十二旅旅长童保暄和宁台镇守使顾琼洲、营长朱光斗、第五团团长刘秉枢等人,以驻扎在宁波的军队为基础,脱离浙江督军杨善德的领导宣告独立,并号召全省人民响应。

11月25日叶焕华出面邀集了宁台镇守使顾乃斌,宁波警察厅厅长周琮,王萼,会稽(绍兴)道尹刘邦骥,商会会长费绍冠,会董徐方来、王贤瑞,及赵家荪、魏炯等几十个人,在旅司令部里开会。大家一致公推蒋尊簋做会议主席。会上,叶焕华说明,为达到“浙人治浙”目的,要推翻杨善德,并说浙西各县已经接洽好了,只要一发动,全省就会响应。同时还提到,浙江的革命同志象高文登、徐乐尧、周日暄等都已到宁波,前督军署参谋长周凤岐明天也可以到了,大家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讨论。会后,叶焕华把旅部改成为浙军司令部,推举蒋尊簋为浙军总司令,率先在宁波举旗独立,并通电全国与北洋军阀控制的浙江军政两署脱离关系,宣布“自主”。

叶焕华在军事上派兵进驻了我们百官镇,沿曹娥江一线布防,以抗拒北洋军阀。而北洋军阀政府派出的浙江督军杨善德,最后收买了起义军杭州的第十二旅旅长童保暄,并封官童保暄为浙江第一师的师长,由童保暄率兵渡过钱塘江一路冲杀进犯,前往我们百官,激战于曹娥江两岸。经过几个昼夜战斗,以蒋尊簋为浙军总司令的起义军节节败退。叶焕华的部队虽然拚死抵抗,由于寡不敌众,死伤无数,被逼退出我们百官的曹娥江防线阵地。童保暄率领的浙江省防军步步进犯,一路占领余姚、慈溪、宁波,宁波的“自主”被取消了。当时的温州亦曾继宁波宣告独立,但旋即也被取消。北洋军阀的北京政府还发文全国通缉蒋尊簋、周凤岐、叶焕华、高尔登、斯烈、韩尚文等人。叶焕华率领所属的残部边打边退一直退避到了上海的吴淞口。虽然浙江起义军在我们百官只是短短的几天战斗,但也为我们百官抗击北洋军阀的历史写下了浓重的一页。

“叶焕华”何须人士?我从网上百度了一下,“叶焕华(1884-1947),字南坡,乳名小勤,浙江省青田县鹤城镇水南人。民国陆军少将,混成旅旅长。清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初六日生。幼时家境贫寒,父叶裕德,课教蒙童,母项氏,养蚕纺织,赖以维持生计。他随父读书,兼业农樵,在亲戚资助下,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16岁时应处州府试,考取秀才,名列前茅。以天资聪敏,并代人作应试文章,取得若干酬谢,方能赴外地游学。初念家计维艰,就读于杭州蚕桑实业学堂。后考入南京陆军师范学堂,毕业后派往山东省实习,期满回浙,任浙军管带(营长)。

叶焕华才华横溢,思想激进,1907年春加入蔡元培为会长的革命团体光复会,后又加入孙中山、黄兴领导的中国同盟会。9月中旬,策应宁波革命党举旗起义,成立军政分府。辛亥革命时,参加浙军攻克南京天堡城战役。中华民国成立后,任浙江督军府军事参议,浙江督军蒋尊簋以其人貌口才出众,特派往参加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袁世凯“登极”典礼,补授陆军少将军衔,授予“三等文虎勋章”。

民国二年(1913)二月,浙江全省各属巡防水师营队,改编水上巡警,特在省城设立全省水警筹备处,浙江督军朱瑞奉派军政府参议叶焕华为水警处督办、处长,专办水师改编警察事宜,附设水上巡警传习所,择前陆军小学堂校址,分期分批培训水警骨干人才。五月二十七日,改任征兵补充教育团团长。七月二十三日,浙军参谋长金华林因病销差,军事会议公举周凤歧接办兼领军事总参谋,添派补充团长叶焕华为军事参议官。

民国三年(1914)七月,叶焕华任浙江陆军第六师第十一旅长。民国六年(1917)十一月,叶焕华为响应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护法活动,当时驻守宁波任浙军第三混成旅旅长叶焕华,联络前浙江督军蒋尊簋,会同驻省城的第十二旅旅长童保暄和顾琼洲、朱光斗等率先在宁波举旗独立,宣布“自主”,与浙江军政两署脱离关系,并推拥蒋尊簋为浙军总司令,派兵进驻上虞县百官镇,讨伐北洋军阀,温州应之,旋因童保暄出卖而失利,随后叶焕华率师退避吴淞口。

1918年1月,因参与护法运动的叶焕华、蒋尊簋、周凤歧等人被北洋政府剥夺了勋位、勋章和军职,并通辑拿办,叶焕华只得转赴日本避难。回国后,叶焕华重新活跃在浙江军政界。民国十年(1921)五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嗣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并制宪。八月十三日,浙江省制宪委员会举行立宪会议,宣布浙江自治,九月九日宣布《中华民国浙江省宪法》诞生,史称“九九省宪”。会议选出曾为护法运动做过贡献的蔡元培、卢永祥、虞和德、王正廷、朱庆澜、沈金鉴、陈?、叶焕华、黄郛等九人为省宪法执行委员。诸辅成、王廷扬、王文庆、阮性存、陈时夏、吕公望、沈钧儒、周继、俞炜等九人为候补执行委员,以符合“九九之数”。

夏超任浙江省会警察厅长、省长后,叶焕华任浙江水上警察厅厅长、全省警务处处长。民国十三年(1924年)后,叶焕华痛感军阀专横倾轧,政治腐败,以“君子群而不党”为古训,解甲归田。居家时,不时替乡里排难解纷,主持公道,颇得乡人称誉,时人尊称为“南坡相”。

1927年6月,浙江省防军,正式编为两个独立师,仍受省政府节制,由蒋伯诚、叶焕华分别担任师长。7月22日,北洋政府任命吕公望为嘉湖镇守使(使署设在吴兴),张载阳为台州镇守使(使署设在海门),叶颂清为浙江陆军第六师师长,叶焕华、童保暄为该师旅长。兴武将军朱瑞还将全省五路二十一营巡防队改为省警备队,编成十二个营。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焕华被推选为青田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主任由县长兼),负责后方支援任务和抗日宣传工作,协助吕公望筹建难民工厂,对进步青年姚立(即柯里,青田人,后任中共青田县工委第一任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经济干部局局长)的抗日爱国热忱给以支持和奖掖。他善于演说,声如铜钟,铿锵有韵,令人动容,他的抗日动员报告深受群众的欢迎。

《青田报》创刊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年二月,一年后因经费困难停刊。1939年10月,为了宣传抗日的需要,在叶焕华等人的努力下,《青田报》复刊,他自任报社社长兼发行人,历任总编辑有李和等人,一手包办,日夜奔忙。当时三天一刊,八开二版,以仿宋铅字排版,每期印行500份,发行全县各乡镇,后改四开四版。报纸版面分国内外要闻、评论、副刊及广告等。1944年4月起,每两周另出增刊十六开一张,名“艺园”,内容以新文艺创作为主,免费附报赠阅,颇获学生及青年所喜爱。当时日本侵略军多次犯境,报纸时停时出,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维持出版,对当时抗日宣传活跃和发展青田县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青田报》曾登录于军事委员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浙江新闻检查处1945年6月编印刷的《浙江省报社通讯社一览》之内,登记证为警字9488号。后终因经费欠缺被迫停刊。

1939年1月叶焕华还曾被推选为浙江省临时参议会第一届参议员,1943年浙江省临时参议会(第二届)改选,蝉联为参议员。1942年,国民党浙江省政府迁至云和县,叶焕华去云和县赤石,与前浙江督军兼省长吕公望一起,办了一个以工代赈的“浙江省难民工厂”。在当时敌人重重封锁,外来物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发山区,以工代赈,不但解决难民就业,而且也带来了山区的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为山区人民开阔视野起了很大的作用。

1944年,叶焕华晚年到松阳县古市卯山叶姓故里与堂弟叶芳创办“俭公中学”,担任董事长,1947年兼任俭公中学校长,致力于教育事业。1947年6月24日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卒于故里水南村,终年64岁。叶焕华武为干将,文是才人,尤善联对。其书法独创一格,是当时青田县一支有名的“笔杆子”。抗日时期在县城官埠头城角树立的“七·七阵亡将士纪念碑”及础石上的“县长以定邦奠基”、“李乃常落成”等大字,即出自他的手笔。

叶焕华有十子二女,居青田、杭州、上海、福州、台湾和葡萄牙等地,事业各有所成。三子叶衮荣、五子叶齐荣为青田水文站技术员和工程师;七子叶沛荣,浙江大学毕业,温州水文站站长、高级工程师;八子叶凯荣,大连工学院毕业,福建师大副教授;九子叶庆荣,南京海河大学毕业,温州市建委高级监理师;十子叶培荣,浙江师范学院毕业,旅葡画家、葡萄牙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在这次参与兵驻百官抗击北洋军阀的起义中,还有个重要人物叫斯烈,我从网上也百度了一下,“斯烈(1882-1953)字夔磬,诸暨斯宅新谭家人。浙江讲武学堂毕业后,历任弁目学堂、陆军小学、兵备学堂助教、学长、教官。1910年应蒋尊簋(诸暨人,国民堂上将)之邀赴广西,任陆军小学提调,(李宗仁、白崇禧、黄绍告等皆为其学生),参加辛亥革命。以陆军小学学生为骨干组织学生军,支援武昌起义,军次长沙,闻和议成,撤回广西。旋调任浙江都督府副官长。1916年4月,为反对袁世凯称帝,举义旗响应童保谊、夏超及在宁波的独立旅长周凤岐等的反袁独立,驱走浙江都督朱瑞后,当时暂兼都督的屈映光仍暗中通信,使独立成为骗局。袁世凯殒命后,北洋军阀公开废除《民国约法》。

1917年11月,斯烈再次响应护法运动,配合驻宁波第三旅旅长叶焕华,联络前浙江都督蒋尊簋,在宁波宣布“自主”,并以蒋尊簋为浙军总司令,派兵进驻百官。遭北洋军阀袭击,后败回宁波遣散,取消“自主”。1918年1月,北洋政府下令,对浙江响应护法运动的蒋尊簋、周凤岐、叶焕华、斯烈等褫夺勋位、勋章、原有军职,并下令通缉拿办。斯烈逃避日本。回国后再次东渡,入日本明治大学攻读政法经济,对日本水力发电和造纸工业颇感兴趣。毕业后回国,协助俞丹屏筹建武林纸厂(华丰造纸厂前身),任常务董事。又与俞丹屏开办长兴煤矿,任业务主任,致力于实业。

1925年投奔广东革命政府,初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师七团团长,次年任旅长。1927年春,任第二十六军副军长兼第二师师长,由闽入浙,率师北伐,并进军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斯烈把正在上海指挥工人运动的周恩来“请”去师部,实际上是奉命“扣押”,经党代表赵舒对斯烈进行个别谈话,晓以大义,斯烈毅然释放了周恩来。1928年5月1日,进军济南,遇日本侵略军阻拦,日军多方寻衅,并制造“蔡公时惨案”,斯烈坚决主张抵抗,但蒋介石下命撤出济南,绕道北伐,斯烈愤而辞职南归。回浙后,闲户杭州达七年之久,时为中将。

1936年福建省政府主席阵仪邀请斯烈任福建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同年7月2日继任福建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长。1938年,陈仪被免职,斯烈亦回诸暨斯宅。不久,被聘为浙江省运动委员会委员,拥护共产党抗日救亡十大纲领,坚持全面抗战。与何燮侯分别兼任诸暨县抗日自卫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1943年,任浙江省地方银行董事长,兼管粮政。解放前夕,社会动荡,毅然担负稳定金融界的任务,动员各银行、钱庄继续开业,不可疏资外逃,所有在杭银行均有职工守护,行长不离职,为军管会顺利接管金融界作出了较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选为浙江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兼任杭州救济事业委员会副会长。斯烈还在筹建斯民小学期间,为斯氏族人共谋良策。为了坚定族人办学的决心,当即捐大洋300元,并负驻杭募集建校基金之责。斯烈于1953年4月5日病逝。”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叶焕华”兵驻百官抗击北洋军阀》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