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昨天的百官:“国民党长江部队”败退百官

昨天的百官:“国民党长江部队”败退百官

2013-10-25 18:09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35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们浙江宁波的奉化溪口是蒋介石的老家,所以浙江是国民党重兵把守之地。从抗战结束到解放前夕,宁波至我们百官的军事要点防守的军队,一直为国民党青年军八十七军二二一师师直属队和六六一团及六六二团,由张耀明中将率谪系部队青年军八十七军设防于宁波至百官一线。国民党青年军八十七军的代号是“长江部队”,军长是朱致一,二二一师的师长叫吴渊明,六六一团的团长叫萧某后来的代理团长是吴锡麟,六六二团的团长叫陈谦。

国民党“青年军”是在抗战中创建的,1944年8月27日蒋介石在国民参议会上发出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鼓动广大知识青年参军入伍,保家卫国。10月11日至14日,当时的重庆国民政府召集中央各部门、各省党部以及教育界人士150余人参与的“发动知识青年从军会议”,就在这个会议上通过了知识青年从军方案:要求应征青年年龄18-35岁,接受过中等以上文化教育;身体健康者均可参加,服役年限定为2年。同时还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机关干部可以保留原薪,优抚参军青年的家属等。

国民党青年军的部队编制完全按照美国军队的标准进行的,不仅有步兵,还有炮兵、通讯、工兵、运输、辎重以及医疗等特殊军种。青年军部队的基层军官全部来自国民党各主力部队,也有相当数量的中央军校毕业生。青年军和国民党其他部队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参加部队的人员文化素质都是中等以上学历的青年,而且都是怀着为了国家和民族,保家卫国从军的,他们不怕流血牺牲。其训练质量、战斗精神都是一流的。青年军组建以来,经过美国教官的严格挑选和训练,从一个文弱书生变成了标准的军人,又有明确的作战思想,加上掌握了多种战斗技能,装备了全套的美式武器青年军部队的战斗力和那些抓丁拉夫成军的文盲半文盲的部队根本无法相比。这支部队曾在抗日战场上作出过重大牺牲和贡献。

但国民党青年军八十七军“长江部队”已属于青年军二期了。因为1946年抗战胜利后的青年军一期中的大部分知识青年都选择了退役。后来由于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又组建了二期青年军,这个时候参军的人员素质已经相去甚远,入伍的动机也复杂了很多,各人抱有目的也不同,有找不到工作的、有希望通过从军而获得政治利益的,还有蒋介石父子为了确保对青年军部队的绝对控制,很多基层军官是从“三青团”中选拔的,政治上要绝对忠诚,军事素质相因就差多了。我听父亲讲过,开始驻防的国民党“青年军”官兵军纪还是可以的,与百官的老百姓秋毫无犯,拿了东西也是付钱的。

后来的青年军“长江部队”,是从长江防线退下来的部队就不行了,特别是在解放百官的战斗中吃了败仗,从曹娥江溃退的六六三团(长江部队机枪团)就更加不行了,在我们百官老百姓的心目中影响极坏。有些主官已被击毙或逃脱,这些部队的建制已经打散,部队变成了游勇散兵,没有了纪律的约束,买东西不付钱已是小事一桩,当年百官街的商店也不能正常营业了,老百姓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骚扰,抢劫和强奸是“长江部队”最常见的犯罪行为。我父亲说他小时候碰到“长江部队”的败兵逃命时,在下市头我们家抢过很东西,不管吃的、穿的都要。这“长江部队”的军纪真是败坏到了极点,我小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如今七十多岁以上的老人,责骂某一个人道德败坏,就说这个人像“长江部队”、像“乱毛部队”一样。

1949年4月15日,蒋介石、宋美玲、蒋经国、俞济时等随带警卫排于下午乘火车来到杭州,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汤恩伯、胡宗南等高级将令则分别于4月16日临晨从南京、上海飞抵杭州,并于当日上午召开紧急防务会议。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75万的兵力,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的500公里江面上,向长江南岸的国民党部队同时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国民党苦心经营半年之久的长江防线倾刻间土崩瓦解,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长江以南地区。

4月23日解放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汤恩伯下达了总撤退令,京杭公路上国民党撤退部队昼夜不断地蜂拥而过,其所到之处无不是鸡飞狗跳、人仰马翻,粮食钱财无不洗劫一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穿插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追击逃敌,进军神速。于4月24日解放无锡,4月26日解放常州、长兴、溧阳,4月27日克吴兴、苏州,并于4月29日在广德、长兴、郎溪地区围歼了国民党第四、四十五、二十八、六十六、五十一军残部8万余人,迅速解放了江南广大地区。但浙江境内还驻守着国民党青年军八十七军一个主力军,由省主席率领退守浙东、一边准备负隅顽抗,一边做好逃往舟山等海岛的准备。

人民解放大军的节节胜利,使国民党惶惶不可终日。为了阻止人民解放军向上虞、浙东进军,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调兵遣将,亲自部署八十七军沿曹娥江东岸布防25公里,企图借曹娥江天险,作垂死挣扎。其中八十七军二二一师六六三团(长江部队机枪团)以百官龙山为重要据点,沿江向南、北两头延伸,从外梁湖到前江一带分兵防守;所属二二0师的一个营驻守曹娥江中游的章镇;而下游的沥海、崧厦、五甲渡则由国民党上虞县乡镇自卫大队驻守;上虞县城由浙江省保安司令部的一个团驻守。敌人除自南北沿曹娥江东岸25公里布防外,还强迫沿江群众挖筑壕沟,日夜加修防御工事,据参与挖壕沟的群众说,当年每个村的男劳力被统统集中起来,在持枪的国民党士兵和拿着鞭子的伪保甲长监督下没日没夜挖掘壕沟。一共挖了五天五夜。还沉没了曹娥江上所有的船只,妄图以阻止解放军渡江。

当年汤恩伯想炸毁钱塘江大桥,还秘密命令舟山的前浙江省主席周岩(蒋介石任命),从宁波调来45吨炸药和一个工兵连来到杭州钱塘江大桥,将所有炸药全部置放在钱塘江大桥南端桥下,连接了双重起爆装置,随时准备炸桥。周岩甚至还对我们百官的曹娥江大挢也专门布置了爆破计划。后来因为在撤退时,南京国防大学第二教导大队副司令、浙江省主席张居远(李宗仁任命),在钱塘江大桥桥头枪毙了周岩派来的工兵连长,并解散了大桥爆破班,消毁了爆破设施,才保住了钱塘江大桥。张居远在撤退到宁波通过曹娥江大桥时,还特意叮嘱八十七军的守桥部队不要炸毁曹娥江大桥,并劝他们给自己留条后路。就这样才让钱塘江、曹娥江两座大桥在已安放好了大量炸药后又未被炸毁的内幕原因。

1949年5月3日,杭州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第二十二军,从杭州三墩出发,跨过钱塘江,沿杭甬公路向浙东进军。5月6日,中共浙东临工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浙东第二游击纵队,由第二支队政委周芝山、支队长杨亦明率领从枫桥出发进军诸暨县城。诸暨县长张清尘率部出逃,诸暨遂告解放。同日,纵队主力700余人,在政委张瑞昌(顾德欢)、司令员马青率领下,从枫桥出发,攻打绍兴。绍兴守敌2个团,未战先溃,逃向宁波。5月7日下午,坚持游击的浙东纵队二纵队分兵两路首先进城,绍兴解放。5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先头部队抵达绍兴柯桥。5月8日,浙东第二游击纵队在参谋长张任伟、政治部主任诸敏率领下,到柯桥与二十一军先头部队会合。

5月14日,解放大军与浙东纵队会师绍兴后,继续向上虞曹娥江进军,并以六十五师一九四团作前锋直插曹娥。曹娥在曹娥江西岸,是进军上虞的桥头堡,地势险要。当时国民党青年军八十七军二二一师六六三团,已退守曹娥江东,以百官龙山为据点,从前江至外梁湖袋头山一线,负隅顽抗,并且把曹娥江上所有的船只全部沉没于江底,妄图阻止解放军渡江,作垂死挣扎。

5月19日凌晨,一阵阵密集的机枪声,夹杂着手榴弹的爆炸声,在曹娥响起,大约过了不到半小时,解放军迅速攻占了曹娥凤凰山,并继续乘胜追击。国民党长江部队二二一师六六三团驻守在曹娥江的一个连,从上沙渡口,争先恐后摆渡,狼狈过江逃窜。紧接着,大军进入曹娥老街,曹娥解放了。19日这天,天下着蒙蒙细雨,解放军个个头戴小笠帽,脚穿布草鞋,端枪猫腰紧靠屋边行进。他们快速前行,迅速占领了曹娥江西岸沿塘一带阵地。其时,国民党长江部队凭借百官龙山高地和利用曹娥对岸滩涂上的两座石灰窑作为碉堡,进行隔江射击,曹娥老街多处遭到迫击炮弹的轰击。

5月20日拂晓,二十二军六十五师抵达上虞东关、曹娥镇一带,六十六师到达道墟一带,六十四师进入樊江,二十二军指挥机关和直属队设在道墟。二十二军抵达曹娥江西岸后,形成敌我双方对峙的态势。当日深夜,军长孙继先、政委丁秋生、参谋长来光祖、政治部主任刘春等部队首长,赶往东关镇,部署突破曹娥江的渡江战斗。同时,紧急动员沿江群众,投入支前工作。在上虞党组织的配合下,仅半天时间,就组织200多艘民船。曹娥镇数百名码头工人和驳运工人也被迅速组织起来,准备好渡江器材,待命配合大军渡江。

5月20日下午,解放军六十五师一九五团突击队择敌防御弱点,曹娥搬运工人陈璋生熟悉地形,自告奋勇前去引领,从凤凰山后绕道去了距百官15公里的蒿坝馒头山。当晚20时,突击部队侦察发现,杜浦至横山间为空隙地段,无敌据守。该团即以第二营突击渡江,从馒头山上面的一段浅滩,泅渡过曹娥江,占领江东滩头阵地,未遇敌情。随后,解放军师突击队继续从南穴、拗花山迂回急进,经过战斗,占领了笠帽山制高点,俘敌50余人。继而又沿江进击,完成了潜渡曹娥江、断敌退路包围圈的任务。

同时,从馒头山渡江前进的师侦察连也进至横山以南的甲仗村,并向据守该村的浙江保安一团的1个营实施巧袭,一举攻克甲仗和毗邻3个村,连占5个山头。于是,第二十二军大部队立即全线提前迅速渡江,由南向北侧外梁湖、百官之敌包抄。5月21日拂晓,解放军师突击队从笠帽山上。居高临下,向外梁湖袋头山之敌发起进攻。

进驻曹娥的解放军,已于5月20日晚,在上沙顶坝底集结了农船百余艘,做好准备从拖船码头渡江。21日拂晓,第六十五师全部渡过曹娥江。听到对江笠帽山上冲锋号声的联络信号,正面强渡曹娥江的战斗也打响了,开始全线总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军六十五师一九四团首先向百官龙山之敌发起猛烈攻击,战斗十分激烈。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解放军强渡曹娥江。顿时国民党长江部队惊惶失措,全线溃退,急忙向东朝着宁波、舟山方向逃窜败退,解放军所向披靡,一举攻占敌龙山据点,解放了百官。

21日凌晨3时,在曹娥江下游,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军六十六师分别在杜浦、黄家渡渡过曹娥江,在五甲渡经短暂战斗,击溃国民党上虞县自卫大队,俘敌170余人,解放了崧厦、沥海虞北地区。中共余上县二区(崧厦区)特派员、区长张明迅速赶到崧厦镇金冯刘村,会见部队首长,向他们介绍余上县地方党政军组织概况和敌情,提供继续进军的路线。六十六师指战员马不停蹄乘胜追击,分别向余姚、慈溪、宁波挺进。

21日由萧山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一军六十一师指战员,击溃了敌八十七军二二0师一部,攻占上虞南部重镇章镇。大军继续往南向嵊县、新昌挺进。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部渡过曹娥江,百官、崧厦、章镇等3个重镇宣告解放。盘踞在上虞县城的国民党党政军官员得悉解放大军突破曹娥江,县长吴驰湘与浙保一个团共300余人即于5月21日晚10时许,仓惶弃城狼狈逃窜。5月22日凌晨5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一军六十五师先遣队进抵上虞县城,把红旗插上国民党县政府门楼,上虞获得解放。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昨天的百官:“国民党长江部队”败退百官》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