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三八二十三”
杨恒均博士撰文说: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的,有来自48个国家的300多位华人学者、作家参加的“世界华人文学研讨会”上,听了北京师大教授于丹关于中国文化的演讲。于丹说:“为了教育她碰到的一个不懂得高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她讲述了一个禅的故事:“古代一位混混买了三匹八吊钱一匹的布,付款时声称‘三八二十三’而不是‘三八二十四’,这位混混竟然以颈上人头作担保说自己是对的,只肯付二十三吊钱。一位小和尚打抱不平,说如果‘三八二十三’是对的,他愿意输掉头上的帽子。众人相持不下,于是来到小和尚的师傅——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处,请他作主。没想到,老和尚沉思了一会,竟然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小混混是对的。小混混不但用二十三吊钱拿走了三匹布,还得了小和尚的一顶帽子,高兴而去。老和尚却因此受到镇上众人的鄙视与驱逐。小和尚一路上都愤愤不平,最后还是忍不住质问老和尚为何说‘三八二十三’。老和尚说,你说那小混混的头重要,还是你头上的帽子重要?他用头来和你的帽子打赌,我能说‘三八二十四’吗?小和尚明白过来,我们大概也都能够理解那位宅心仁厚、救人一命的老和尚。”
正于杨恒均先生说的,这个所谓禅意故事,是否能阐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否能证明中国古人不分是非曲直,为了救一个所谓流氓无赖的“人头”,就可以昧着良心说假话,而不必坚持按真象说话。谁都知道,大和尚应该做的是,理直气壮地说:“三八就是三八二十四,你不要坑蒙拐骗!”自然,既是“小混混”的流氓无赖,他的头是决不会掉的!他的骗局揭开,他会一走了之。如果中国人都对骗子毫不留情,现在的骗子不会满天飞了。
我这里要说的是:于丹的故事,是否真是古代的禅意故事,而不是她自己杜撰的。因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写过一篇《斑鸠子叫了》的小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湖区帮工挑了一担鱼籽去桃花山区卖。桃花山上只有鱼塘养鱼,认识鱼籽的人不多。湖区汉子挑到半山腰,碰到月口(水沟)摔了一跤,把一担鱼籽“摔”在了草丛里。他坐在田塍上嚎啕大哭,一担鱼籽要卖不少钱,回去向老板交不了差。突然他看到水田里有一窝窝象是鱼籽的东西,那是青蛙卵。这汉子有几分狡猾,顿时眉开眼笑,舀了一担青蛙卵挑上山,四处叫卖。价钱还是鱼籽的价钱,每一碗三吊钱,那户人家买了八碗。主家付钱时,那狡猾但还未完全丧失天良的汉子,退了一吊钱。本分朴实的主家说:
“三八二十四,是二十四吊钱,你怎么还退一吊呢?”
汉子道:“三八二十三,你多给了一吊钱。”
主家坚持三八二十四,汉子坚持三八二十三。主家说:“你这个人也真是,太憨了。”也就收下了那吊钱。
帮工汉子走出门以后,嘴里哼着:
三八二十三,
你憨我不憨。
待到端阳节,
脱尾上高山。
这个故事,是我在华容农村体验生活时,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农民讲给我听的,他当时讲得有名有姓,仿佛是真实发生过的。我觉得这个故事,既表现湖区人的狡黠,又还不失可爱的本分,便写进了那个短篇小说。我手头有佛经故事,没发现有于丹讲的那个“三八二十三”的故事,如果是于教授年轻时看过我的小说,误会出所谓禅佛故事,那就可悲了。因为故事那么一改,还要让高僧背那么丧失“佛旨”的黑锅,有辱佛祖不说,还怎么能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呢?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