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记忆补充篇(关不上的记忆之门二十)
自我学上网以来,有好多的人问过我:“你为什么取名(北吹)我告诉他们:“其实我在申请QQ时就想到了取它的意义,因为我出生在北方,我是从北面吹过来的”。
当我开通博客后,又有人问我:“你为什么取名(思念)时”我告诉他们:“我永远思念我的亲人,思念我的老师,思念我人生路上的好朋友”。
在我很小时候,就有过一种奇怪的想法:“我要把经历过的事都用脑子记下来,等我老了的哪一天,在我将要离开人间的哪一刻,我要从头回忆一遍我所走过的路”。
由于人的一生,是部很厚很厚的书,它会记录下许多难忘的事,它包含了甜酸苦辣,也可说是五味俱全,故我就在,我这连续的,杂文标题上取名为“关不上的记忆之门”。在这里我想先回忆,我到南方后度过的最后两个暑假。
我感到我小的时候,喜欢和比我大的孩子交朋友,因为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东西,等我现在年纪大了,却喜欢和年纪轻的交朋友,因为在和他们的交往中能得到,年轻人的思想和心态,这样我会感到我又年轻了,而且能跟上时代步伐。
1960年下半年市场上的物资已越来越少,那年的暑假我有许多难忘的记忆,那些事对现在人来说叫“初涉商场或叫市场经济”对那个年代来说的话叫“干投机倒把活动”我想说:我曾干过投机倒把。
(一)那年头香烟在商场根本买不到,这也苦了那些老烟民,他们只能去买高价,在我租住房的隔壁,有个靠贩卖香烟人,因她们刚从宁夏回来还没有工作。我记得那时的香烟有“大连珠,腰鼓牌,万象牌”,万象牌大贩子拿来的价,是一元六角一包,到街上或茶馆里去卖是一角钱一根,这样一包烟可赚四角钱。
有天我对妈妈说:“你借给我三元两角钱,我要到隔壁的大婶那里去买两包烟,拿街上去卖”妈妈一句话也没说就给我了,可能她想:你想去尝尝赚钱的味道,那就去试试吧。
我到隔壁拿了两包烟,站在轮船码头,不到两个小时就卖完了,回来把本钱还给妈妈,这时妈妈问我:“感觉怎样?”我说:“我不去卖了,太难为情了,走过的大人都在看我,就我一个小孩子在卖香烟”。妈妈对我笑了笑。
(二)那时有一帮比我大4-5岁的孩子,他们常去上海市的廊下,吕巷镇玩,一天他们说去那里买棒冰来贩卖,因在新仓没有生产的厂,棒冰要从平湖运来,而且只有每天的中午轮客上带来,来了也只有一木箱,由于没有冷藏的器具,遇到天热,你买到的棒冰边吃边会往下掉。
由于他们约我去,我也高兴的去了,到了廊下镇,我先买了五盒火柴,用去一角钱,当时上海市火柴不凭票,但每次只可买五盒(火柴当时浙江每人每月只分配两盒)我又买了两个铁的香烟盒子,用去四角六分,和我一起去的几个人他们也买了这两样东西。
之后我们来到了吕巷镇,其中有三人,他们每人买了一纸箱的棒冰,并用带来的棉衣紧紧的包好后,开始往回赶路,那可要跑18里路呀,因怕棒冰融化,他们跑的也真快,虽然他们那时也都16岁以上了,但也毕竟还是孩子。
我由于没参加他们的棒冰行动,故我没像他们这样跑,等我到新仓时,他们已把棒冰卖完了,H告诉我,买来四分钱一根的棒冰,到新仓卖八分一根,到后来的几根,由于融化的太厉害只能买六分一根,后来我想,贩卖棒冰可真是件拼命的事。
那天我马上去了茶馆,把买来两分一盒的火柴,以五分一盒的卖掉,两只铁的烟盒我每只也卖了四角钱,后来我一算,这次行动我共赚了四角九分钱。
现在我每想起,我刚到南方的那些趣事,想起现在社会的物资繁荣,想起现在孩子的生活,真是感慨万千。(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