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在泸州
辛亥革命后朱德同志驻节泸州,长达五年。1916年至1920年,朱德随蔡锷将军的讨袁护国军由滇入川,先后参加了护国战争和护法运动。1916年,朱德亲自指挥了在今泸州市纳溪区的棉花坡战役,重创袁军,取得护国战争的重要胜利。袁世凯极度忧惧,既而崩死,复辟帝制的美梦就此破灭。
当年朱德作战的棉花坡战壕及指挥部旧址仍完存于纳溪区棉花坡乡境内,这次战役遗址已列入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917年,在护法运动中,朱德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他出任靖国军十三旅旅长,驻防泸州,任城防司令和下川南道清乡司令。在泸县、纳溪、合江、江安等地开展剿匪,打击北洋军阀残余势力。他的作战司令部设在今泸州市江阳区况场镇陈家花园内。经七个月激战,荡平匪患,扫灭了北洋军阀残余。
泸州人民深怀感激之情,于1918年树立“除暴安良”、“救民水火”两块功德石碑。它们现今收藏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内。另一“其德乃长”石刻,镌于江阳区方山镇的崖壁上。
这些当年泸州民众歌颂朱德的遗存文物,是朱德伟人品格、洒爱泸州的历史见证,是朱德实践孙中山三民主义理想的实际表现。
作为一名军人,朱德并不仅仅停留于一般军事将领水平。他驻节泸州,除很好履行军人职责外,还十分注重搞好地方文化建设。
1916年秋,在戎马之余,朱德会集泸州名流,把原有的“东华学社”和“颐园诗社”合并组建“东华诗社”。诗社活动场所设在泸州城区水井沟朱家山石园陶开永住宅。
陶为清末举人,泸州文化名流,工诗,朱德与其交往笃厚。东华诗社成立,朱德应请作序章“小引”:“……泄腹中牢骚,忧国忧民;舒心中锦绣,讽人讽事。大力宣传,振兴东亚中华;高声呼吁,打倒西方帝国。惟求良友,无负河山”。
这慷慨激昂的诗序,仿佛朱德当年满腔忧民的切切之心、精忠报国的拳拳之志,是那样的壮怀激烈。在军旅间歇,朱德与诗友们呤诗唱和,抒情感怀。“田野萧萧风雨急,中原黯黯鬼神愁”、“物色风尘谁作主,请看砥柱正中流”、“从此天涯寻正道,他年另换旧旗旌”、“传遍军书雁字斜,誓拼铁血铸中华”。
在《江阳唱和集》中,他写诗十八首,《登五峰岭感怀》有三十首,另外还写了二十多副对联佳楹。
朱德的诗有军人气魄,充满爱国激情。除兴友唱诗外,朱德还眉批《二十四史》,全面了解、深入反省中国历史的过去,也满怀激情阅读当时在思想文化界颇有影响的《新青年》、《新潮》等刊物,在泸州还潜心研究了俄国的十月革命。
在泸州的五年,是他在思想和认识上逐步走向成熟稳定并升华到新高度的关键时期,是朱德一生的转折。
朱德驻节泸州,除暴安良,保得了一方平安,但是,全中国大多数地方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毅然弃置高官厚禄,留学欧洲,寻访救民报国真理。
从此以后,朱德的命运就与新中国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朱德曾对友人说,他在泸州五年的生涯里,最主要的收获是思想上的进步。他与朋友一起经常阅读《新青年》杂志、达尔文《进化论》、卢梭《民约论》及其它一些进步书籍。朱德在泸州战斗、学习、生活、反思、探索的五年,奠定了他成为新中国主要开创者之一的基础。
朱德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极其悲壮而黑暗的年代到了泸州,五年后怆然离去,三十年后却开创了一个新中国,带回了一个新泸州。
朱德给泸州以深刻影响,泸州给朱德以重要奠基。作为历史人物,朱德的人生清晰地演绎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段史诗般的壮丽景象。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犹存英雄楼。如今,朱德在泸洒爱报国宏志的两个地方,已经成为了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的作战司令部,经过修葺,恢复原貌,辟为“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
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是伟人朱德存放在人间的历史胶片!走进陈列馆,那一幕幕纷繁历史画卷尽展眼前,伟人在泸州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就会震人心魄!
况场朱德旧居是一处富有川南民居特色的古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7)。整体建筑为楼台亭阁穿斗木结构,园内陈设有荷花池,水阁楼,过江亭,客厅,寝室等,门有落地罩和月洞式落地罩,窗为花鸟镂空雕刻。园内古树参天,水漪涟涟,回廊楼阁,环境清幽,别致静雅,仿佛一股虹贯日月的英雄豪气仍袅存在楼宇之间。整个建筑气度不凡,浑然一体,川南民居精华尽在其中。
东华诗社旧址,主体建筑为二重堂四合院,穿斗梁架,门窗采用阑干罩。园景以石园为主。园内还建有二层楼硬山式建筑,欧式平开门窗,二米宽的挑式阳台。院内有太湖石,水池,攒尖顶亭阁。园内古榕蔽日,培植了很多朱德当年喜爱的兰花草。兰草幽幽,仿佛在思念昔日的英雄故人。园局整体精致,风范典雅,是又一保存完好的川南民居古建筑代表。
朱德在泸州虽只短短五年,但是朱德最光辉灿烂的人生岁月之一。
“护国军兴事变迁,烽烟交警振阗阗。酒城幸保身无恙,检点机韬又一年。”这是朱德1916年身处泸州,点画时代的急命诗作。
泸州誉称“酒城”,是朱德当年驻节泸州时命名的,是朱德送给泸州最好的永久历史纪念,是朱德留给泸州最大的遗产。
朱德同志作为一个时代的英雄,一个时代的象征,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史上一尊昼夜闪耀光芒的历史雕塑。他的基座是泸州,他的身躯是中华。他英名长留......
(写於四川泸州沱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