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诗话・煮一壶唐诗(二)
王维五言绝句,往往入禅。以禅入定,物我冥合。“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得意忘言之妙。
崔颢北入河东军幕所作,“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狂生本色,彰显无余。至“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意气激扬,近乎巅狂。
李颀诗色调阴暗,而崔颢诗色调明亮。盖因一为狂生末路,一为豪侠正当。李颀《古从军行》:“胡燕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能一反常态,代而抒发胡人苦战之辛劳,难能可贵。“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郁勃不平之气,流露言外。
高适早年诗作,多言寂寞而不干寂寞。“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急于用世之心,由此可见一斑。其《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愤懑不满,“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又是一番英雄气概。诗中两气相激,愈发沉雄浑厚。“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直言将非其人。气势跌宕纵横,慷慨悲壮。
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常言“怀抱”,如“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骨气端翔,犹闻子昂遗风。
岑参诗多一“奇”字,“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一好奇孩童,急欲描绘眼前所见美景之神奇瑰丽。意奇、语奇、调亦奇。
岑参《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保平安。”以家常话道破千千万万客子胸臆中语,思来想去,令人不胜唏嘘。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色彩浓烈,令人目眩神离。仅此一句,可以流芳百世。
太白诸诗,若论语调明快,则以《峨眉山月歌》为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峡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词句明快,流转如弹丸。
太白作诗只需将胸中之气张口喷出,即为好诗。暴风急雨,骤起骤落。行云流水,一泻千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如行激流险滩,令人胆战心惊。“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中流至此回。”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中医良药,使人舒筋活血,飘飘欲仙。
太白随口而发,诗心闪烁。气、情、神三者俱来。“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且将洞庭馀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神清而骨寒,其清足以仙,其寒亦足以死。古人所谓文字虽小技,与形神同一关捩,文字固不可犯俗亦不可太清。
太白想落天外,下笔处决不饶人,摇五岳而凌沧州。他人作诗锤炼再三,而太白仅凭气力,故太白不可师从。
杜甫心之所向,情之所系,未离黎民百姓。苦辛悲酸,不忍卒读。庄重处令人肃然起敬,俨然一正史。读杜诗宜正襟危坐,若非遭逢丧乱流落者不能解其中之味。如吾等肤浅无知之辈,只得敬而尊之。读至《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沉郁顿挫,荡气回肠,动人心魄,吾已哑然失语。
杜甫为一儒者,故能以中和冲淡怨愤。历经丧乱穷困潦倒,而无凌厉刺世之语。悲痛处几欲难以自制,却终未喷涌爆发。只得呜咽于里巷,号啕于穷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