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恰逢龙年说叶公

恰逢龙年说叶公

2013-10-24 06:48 作者:翔之 阅读量:23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龙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是种灵异神物,乃万兽之首。传说虎须鬣尾,身长若蛇,有鳞若鱼,有角仿鹿,有爪似鹰,能走,亦能飞,能倒水,能大能小,能隐能现,能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

龙的有无,就我的认知水平,不敢妄下定语。而对龙的崇拜,却是人所共属。龙的神通太大,变化多端,擅飞能遁,行云唤雨,无所不能,无上尊贵,所以国人说“龙的传人”;所以帝王称“真龙天子”;所以《易》中有“龙战于野”“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之象;所以有“辰龙”之属相;所以有“青龙”之吉位;所以人们饰龙纹,造龙舟,舞龙灯,拜龙而祈雨;所以有“生龙活虎”“车水马龙”“望子成龙”“蛟龙得水”“群龙无首”“龙吟虎啸”“龙争虎斗”“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凤呈祥”“龙潭虎穴”“龙蟠虎踞”“龙行虎步”“龙骧虎步”“龙腾虎跃”“攀龙附凤”等众多成语;所以有“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落难而自负之阿Q精神。

而林林总总的现象中,唯独“叶公好龙”之叶公,做了自命怀才不遇者子张之流用以编排的冤大头。其故事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爱才纳贤,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然后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说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从此,“叶公好龙”的故事便流传写来,被借以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借用“龙”呢,不过是人们对龙的崇拜。故事谬在没弄清叶公的“好龙”,不是通常的“喜好”,而是“崇拜”。

其实,大凡崇拜的事物是要敬而远之的,不宜过于亲近。崇拜神鬼,而最怕神鬼缠身;崇拜君王,要顾忌“伴君如伴虎”。中国历代君王,自封为“真龙天子”,着龙袍,建龙柱,到处饰以龙纹龙样,不过是借以显示威严尊贵;老百姓依附威猛的“龙”,不过是期盼得到护佑;我们自诩“龙的传人”,不过是崇拜龙的神通和攀附“贵族”。

“龙”这个动物,自古就被人们演化成牛头、鹿角、蛇身、凤爪,一派威严凶猛之相,哪有半点和善温良的样子?况且,但凡龙行必伴着风雨雷电,绝无风和阳艳的景象。试想,如果真的有条龙张牙舞爪到访,被吓得魂飞魄散的又何止是叶公呢?

相关文章关键词

《恰逢龙年说叶公》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