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岗上,一座新坟茔
题记:我的同乡张轲1990年夏天参加高考失利。这是他第三次落榜。由于复课要拿很多钱,但家里贫穷,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去亲戚家借钱,又没有借到。残酷的现实摆在了张轲的面前,他彻底失望了,觉得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在炎炎夏季的一个晚上,他失踪了,家人到处打听、寻找他的下落,却没有一点线索。第二天早晨才在村中的大水塘里发现了他的尸体,在水面上半浮着。后发现是先喝了农药又跳水塘死的。他只有二十二岁。我的心灵感受到巨大地震动,我不能自抑,写下下面的文字。
张轲,我的同乡,我的同龄人。你为啥这么糊涂,你为啥这样作贱自己的青春?对生活,你就没有一丝留恋吗?你就这样去了吗?
张轲,我和你是同乡同村,小学时也曾在一个学校上过学。那时的你可是老师眼中的得意门生,同学中羡慕的对象啊!
记得你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校长让你和四年级的同学在一块考试,做的是一样的题目,用的是一样的时间,你竟得了个第一名。这事立刻轰动了全校,也轰动了全村。你的父母和家人谁不为你感到光荣自豪。左邻右舍见了你,谁不夸奖你,都说你父母后半辈子有福享了。你的两个哥哥都是普普通通的庄稼人,没给父母带来多少荣耀,一家人的希望全寄托在你的身上。依你的聪明,这些都是你很明白的啊。你很懂事,学习也分外用功,成绩一直在班里遥遥领先。你要求自己:只要成功,不要失败。也许,因此你没有学会承受失败。如今看来,这可能是你走向毁灭的原因之一吧。
小学毕业后,你考上了一处比较好的初中,你对未来踌躇满志,在家人的期盼中似乎正一步步走向成功。
然而,生活不是水平如镜的湖水,而是充满激流暗滩的长河,是波涛汹涌的大海。生活是喜悦与痛苦,成功与失败的交织。我们必须接受生活的考验,必须直面命运的挑战。坚持,坚持,再坚持!只有这样,才能有希望到达胜利的彼岸。退一步说,就是我们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要我们努力了,奋斗过了,也应无怨无悔,怎能自暴自弃,往绝路上走呢!
听你的同学讲,不知什么原因,初一时你的成绩还行,初二时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学习开始感到吃力,学习兴趣、学习劲头也大为减少了。你也做过努力,尽力扭转局面,但收效甚微,到初三仍是如此。初中毕业时,你考入了县里的一处普通高中。但你没有失望,父母和家人的希望在你身上,你知道。
生活的不如意打乱了你前进的步伐,在失败面前你惶恐不安。只觉得自己是天下最不幸的人,你没有心思去作冷静的思考。曾有这样的念头在脑海里闪过:退学,干别的吧。但这一念头也只是一闪便消失了。因为你认为,就象有人说的那样,凭自己一米五几的个头,普通的相貌,贫寒的家庭,如果考不上学,以后连媳妇也找不到。只有考上学,有个象样的工作,才是唯一的出路。
只要上着学,对父母、对自己,就还有一份希望在。
但上天却不开眼,任凭你怎样的努力,成绩却没有明显的进步。接连两次高考,你都名落孙山,大学的校门一直没有向你打开。你越来越不愿和人交流,不愿出门见人了。一有时间就把自己关在屋里看书。家里人的血汗钱,凑足了你的复读费,你又走进学校的教室。但现实是残酷的,第三次高考你又失败了。你本来是要去再复读的,你下决心,作最后的一搏。你向家里要800元的复读费,家里实在拿不出,便找亲戚去借,但也没有借到。当你看到家里人都为你作难,上学无望时,你心底的防线彻底地崩溃了。才酿成这样的悲剧。
张轲,你为什么要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呢?你就不挂念生你养你的父母吗?你就不想念多年来供养你的家人吗?
也许你是恼恨父母家人凑不够你的学费,但这能埋怨他们吗?800元,对于一个贫苦之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也是没有办法啊,这么多年他们为你付出的还少吗?你就这样报答父母家人吗?你就是考不上学,不是还有其他方式报答他们吗?世界上境况不如你的人不是多的是吗?你这样离去,明智吗,值得吗?
你去了,怀着巨大的悲痛,你的父亲母亲哭干了眼泪,你的哥哥抬着你,走向荒岗。按农村的习俗,你还没成家,不能入祖坟。他们只能让你孤独地与荒岗、野草为伴了。你要的就是这样的归宿吗?
悲哉!我的同乡人!也许我要说一声:“愿你在地下安息!但你能安息吗?如果有来世,我想你一定换一个活法。你听到了吗?”
秋风萧萧,枯叶乱飞,我在寻找你的回答……
199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