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芝麻荡(6)

芝麻荡(6)

2013-10-25 06:57 作者:雪影霁扬 阅读量:293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芝麻荡(6)

记得我们家刚搬来不久,母亲在山上劳动时,头部被一树梢打伤。当时很严重,被送往县医院就治,最后诊断是重度脑震荡。

当时,家中我和弟妹全在读书,一家三个读书,烦重家务全落在母亲身上,母亲是家中顶梁柱。母亲一伤,我们这个家就散架了,特别是弟弟,平时就是母亲心肝,这下可好,我和妹都去下戴读书,他在场内子弟学校读书。几天下来,他是鼻不鼻眼不是眼,身上是泥巴一塌糊涂。母亲她那有心思住在医院哦!我可怜的母亲,惦记着芝麻荡家中儿女,她急急拐着棍子敢回。不懂事我还以为母亲没有大问题,认为母亲没有受到什么地方破伤。唉!年幼的我那知啊!母亲受的是内伤。多年之后,母亲晚年的病因,正是那次没有根治好、和休息好留下的后遗症啊!

在当时,按照常规母亲因公受伤是要得到一定医疗费,和营养费的。只因我的父亲是一位老革命,老党员,他是场长,他要处处以身作则,带头做模范的领头人。

那里场里常有省、市、县给的招工、内招当工人指标名额,都是经过职工大会选举,那家符合条件,那家最困难。在我记忆中最少也有三到四次机会,母亲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林场工人的。可每次母亲的名额,在最后向上报批时,父亲总将母亲名额删下来。总是听父亲说:“她娘,(安庆话指母亲)人家还有几个娃,没有读书,这次让人家吧!以后有机会再考虑!”这样话语,听的太多太多,乃至三十多年后想起这样话,竟然像昨日听在耳旁一样。

最深印象,一次父亲考察东北回来,带回一麻袋松子。开始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后来知道是吃得,我和弟妹们心里好不乐呵!这一大袋啊!心里美滋滋的。父亲解开袋头,抓了一大把出来,后又把袋头牢牢扎起来,生怕我们几个偷着打开似。我和弟妹仨个一字站在父亲面前,盯着父亲手里松籽,生怕分到自己就没了,我是最大,当然最后才能分到。父亲一面说,这叫什么,长在那里,又说这籽的营养,滔滔不绝。一面将手里松籽从小弟开始分,最后分到我手里。我心里就想:别分到我没有了哦!果真这次也不例外,分到我手里时,才几粒。我眼巴巴看着弟妹手中盛不下松籽,放进口袋内。父亲把我拉进怀里说:“二丫,你大些,要关心弟弟、妹妹,要学会慊让弟弟妹妹。”像这样父亲分给我们仨吃的或那怕给及小的礼物,父亲都要把我拉进怀里语重心长地说上一番,象是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而不是那么简单多少的问题。然后用他粗操的、有力的大手,理一理,我那满额头上的黄毛卷发。没有想到,待我们隔日放学回家,那袋松子“飞”了,偷偷在那不到三十平米,挡眼就能看到房间里搜了好几便,也没有结果。后来在母亲的嘴里听到有关松子的下落。原来父亲全拿去分给场里职工了。

一次父亲去邵山瞻仰毛主席故乡,带回的是“邵山纪念”为人民服务的书包,心想这下我们可有新书包背了,没想到几十只书包,分到全场有读书家庭后,最后只剩一只。那次我偷偷的哭了,心想这一只我又没份了,恢溜溜,像被霜打过的一样。可不知为什么这次父亲一改以往从小到大分配的作法。而是直接将书包给了我这个二丫头。心里暗暗发誓着好好努力学习,不能辜负父亲的希望。只可惜我再怎么的努力,我那数学红灯就是摘不下来。那只书包一只跟随我读完高中,虽然最后洗的泛白,但依旧看得清楚“为人民服务”几个红色大字。

多年后很我欣慰说起当年,虽然,我成绩红灯高挂,担我努力了,我不后悔。因为,我亲身经历了那过特殊年代,并在父辈的精神熏陶下,传承一种美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人而后己。

这种美德在我成年后的职业生涯中,深深映入了我的骨随中!(续)

2011年12月2915.29毕于桌前

雪影霁扬

相关文章关键词

《芝麻荡(6)》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