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丰山,你何时才能云雾缭绕
杨丰山,处于仙居县朱溪镇境内,是括苍山脉的绵延之地。
知道杨丰山,缘于那里有个优质稻米基地。也就是在那个海拔400多米高的后塘村,2008年,在市、县农业局的帮助下,成立了稻米专业合作社,按照绿色标准组织生产,注重水稻的统防统治,并且对本村社员生产的优质稻谷进行深度开发成优质大米,并注册了“杨丰山”品牌。由于实行绿色种植,强化“五统一”管理,重视品牌建设,后塘村的优质大米在市场上的销售一路看好,为此,我多次去后塘村了解那里的农业生产情况,也与该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负责人林继奶结下了不解之缘。
虽然杨丰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并且经常云雾缭绕,其生产的生态稻米深受消费者欢迎。可是,每次去杨丰山,我都没爬到处于后塘村背面的杨丰山顶峰下塘村。最近几天,看过网上许多网友发的杨丰山风光图片,不禁萌发了去一趟杨丰山顶峰,还想在那里住一晚的念头。
那是一个连续暴雨后天气异常晴朗的日子,我与老王印象、新林联社、山头舟、顾此等好友相约,在仙居朋友s的带领下,带着一睹杨丰山的美好风光的愿望,沿着曲折陡峭的盘山公路,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绕道经后山登上了杨丰山顶。并且在处于最佳摄影点位置的林玉仙家住下。
爬上主人家3楼的阳台,杨丰山全景一览无余。眺望远处的崇山峻岭,俯瞰山下层层叠叠的梯田、腰带似的水泥马路、被风吹拂得摇曳着的晚稻秧苗,还有葱茏的山间植被,炊烟袅袅的村落、裸露着黄砖的新瓦房,我们心潮澎湃。感受宜人凉爽的空气,主人的好客相待,丰富的土菜样式,原汁原味的农家口味,就着我们从山下带去的土酒,我们始终沉浸在好奇和欢笑中……
记得单之蔷在其《钙华、梯田,中国的两种珍稀景观》一文中写道:“我去过广西龙胜梯田,山很高,仰头望去,梯田层层叠叠,直与天接。与旱田不同是,龙胜和哈尼的梯田,都是水田,水平似镜,镜映天光;镜从天落,碎成无数;万千明镜,镶嵌大地;田虽多,形不同;绝不整齐划一,却是曲折有致;没有对称重复,但见均衡韵律。虽是随心所造,但梯田每一层都在同一等高线上,眼前的梯田宛如测绘专家画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那杨丰山的梯田,其形其景致,也是如此。这里新植了晚稻,且已经灌水,透过那一丛丛秧苗,足见明晃晃的水波在荡漾。我没有考证,那梯田也许是上世纪70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的产物。那用乱石累叠,棱角间镶嵌有致的石头墙面田坎,早已被植被和青苔覆盖;那大小不等、形状不同、周边依山势自然圈定、平躺着的的田坂,仿佛是能工巧匠操作台前,累叠着精心雕刻成的画板。这就是人造的梯田,堪比大自然浑然天成的杰作!它,凝聚着杨丰山人民的勤劳、俭朴和智慧,渲泄着人类文明的恢弘和瑰丽!我们仿佛看到了杨丰山人一幅幅因梯田演绎的“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因丰收带来无比喜悦的真切画面!
昨晚的杨丰山,是清静的。天空无比高远,被繁星点缀。几个散落的村庄里,几乎看不到灯光。除了蛙鸣,偶尔可以听见山下村庄中的几声狗叫。
今晨的杨丰山,仍然是宁静的。黎明时分,依然碧空如洗,一轮皎洁的月光洒落在窗前的水泥地板上,留下一片金黄;眺望远山,那高高的括苍山顶峰上的风电机清晰可见;面对山下,难以找到一丝我们期盼的云雾,只有那雄鸡正在引吭高歌……
从杨丰山归来,我们并没有感到惋惜。因为我们看到了杨丰山的美景,做了一回杨丰山人,我们也感激主人夫妇的热情好客,感慨邻居的蛮横无理,感叹山上的孩子可爱和幼稚,感动老王印象等同伴的敬业和执着精神……并且,我们还同台州摄影家协会孙主席和仙居籍著名摄影家徐小凤一行不期而遇!
杨丰山,我们期待着,有我们再去的那么一天,你正好被云雾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