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生气我不气
朋友,生活中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的不幸,我们的付出,我们的无奈,我们的伤痛,我们的这些反反复复,都是一种经历,都是一种磨练,都是一种不能轻易得到的“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经过磨练而获得新生命的我们,意志更坚强,智慧更聪睿,经验更丰富,谋略更高远,待人更大度。我们的不幸与磨练,帮助我们大度容人、大度容事,帮助我们成才成事、成大才成大事。朋友,你说对吧?
回首往事,我们不仅衷心感谢帮助过我们的人,也深深感谢给我们曾经带来过不幸的人,甚至极为感谢给我们曾经带来很大不幸的人。为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幸更育人。那种制造不幸的人不明白这一点,遭遇不幸的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同样不明白这一点。其实,不幸育人这个问题早就有古训。那就让我们重温司马迁的至理明言好了:“文王枸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所举“不幸育人”之事,是有感而发的。他不仅有切肤之感,更有流血之痛,他自己就是在受到“宫刑”之后才成大才成大事的。
还有,人生在世,难免生气,但气大能伤身,生气是拿着别人的缺点来惩罚自己,这个道理每个人都知道。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不生气,这不仅是干好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必然需要。为什么有些人遇事心烦?很大程度上是虚荣心太强,把成败得失看得过重。我觉得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为只有具备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去干和干好你想干的事,你的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这样才能活得潇洒自在,才叫没有白活一回。
学会不生气,除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关、幸福观外,还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容人的气度。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不怕别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能委曲求全,容忍别人对自己的误解甚至讥讽。《治家格言》道:“大丈夫成家容易,士君子立志不难;退一步自然幽雅,让三分何等清闲;忍几句无忧自在,耐一时快乐神仙。”还有一首《人生诗》:“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看,多么大气、多么大度。若是经常默读、吟诵、品味,得益多多,也会感悟多多。
这里,不禁想起《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说一位理发师给一位宰相理发,不慎将宰相的眉毛剃掉。他惊恐万状,放下刀,细看宰相的肚子。宰相问:“你不理发,看我肚子干什么?”理发师说:“人们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你这肚子好大啊!”宰相笑曰:“啊,这就对了,宰相肚子大,说明有涵养、度量大,遇事不生气”。是的,人生难免遇到不顺心乃至不真不善不美不公平不讲理的事情,于是便会生怒气、生闷气、生闲气、生怨气,殊不知,生气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使本来不如意的事情更加不如意。更严重的是,生气极其有害于身心健康,可以说是自己摧残自己,宰相面对剃掉眉毛的做法堪称楷模。
美国一位生理学家为研究生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一次实验,他把一支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结果发现,即使是同一个人,心平气和时所呼出的气成水后,澄清透明,而生气时呼出的气成水后则有紫色沉淀。他又把人生气时的“汽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只过了几分钟,大白鼠就死了。这位生理学家进而分析得出,一个人生气十分钟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了一次3000米的赛跑,且人生气时会分泌毒性的分泌物,经常生气的人自然难以健康长寿。
现实表明,生气既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就应当学会控制自己,万一碰上生气的事,要自己给自己“消气”,使不良情绪得到疏导,不能“气”出病来。有人认为,“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以为脾气不好似乎是无法改变的,这种观点不符合实际,也十分有害。一个人性情急躁,易于动怒,固然与气质上的特点有关,但主要还是一个思想修养的问题,这就需要性格上的自我陶冶与调适。
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头脑冷静,即使遇到令人恼火的事也要理智对待,热问题冷处理。常言道:智者以理智控制情绪,愚者以情绪控制理智。要善于控制和理顺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不要做情绪的奴隶。要胸怀宽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然,如果有时候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发了火,但是最好不要超过三分钟。当事情过去后,不要再去追究,以免引起心情的不快。
改善自己的心态,积极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从生理学的观点看,人的低落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发泄。但是,这种发泄应该是积极的、无损的,而不是消极和破坏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让人生气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无力改变环境和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对于自己来说,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名利虽然重要,但和身体来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要学会少生气、不生气,在生气的时候,深深地吸一口气,告诫自己:不要生气,生气就是对不起自己,自己的健康最重要。
可以多学些知识,加强性格方面的修养。不生气也是知识和修养的外在体现,在许多时候,生气萌生在无知的土壤里。所以古今许多有学问、有见识的人,都把忍耐和制怒列为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所谓达观、乐观是和懂道理分不开的。人生处世最要紧的还是要懂得道理。”我国清末注明政治家林则徐,曾亲书“制怒”二字悬于卧室,以警诫自己不要以冲动的感情代替理智。我党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同志也以“遇事莫恼”为个人修养之道。著名曲艺家骆玉笙则为自己制定三条修养原则:“遇事不冲动;心脑务必宽大;尽量找乐趣。”这对事业成功无疑也是重要的因素。
万一遇上不讲道理的人怎么办?很好办!那就是退一步海阔地大天空。生活工作中,难免会与各种人接触与交往,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讲道理的人。面对不讲道理的人,保持起码的诚实、正直和自自尊,不要让不讲道理的人牵着鼻子走,牢记“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什么事情也就好办了。
肚大能容。当你对他人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大度,多一点容忍,多一点体贴,多一点谅解时,你自己也会少一些忧愁,少一些烦恼,少一些郁闷,少一些闷闷不乐,少一些不快;既降低了耗气伤神的砝码,又增加了健康快乐的基数。言外之意,善待他人益于己,即便是你不唱高调,不说空话大话,全当是为你个人的长远利益着想,宽容大度一点儿吧!永远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