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在召唤
心灵是最诚实的、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心灵所召唤和吸引的往往是我们最喜欢,最想得到的东西。这里面蕴藏着我们的兴趣、天赋和激情。
成长中并不是缺少美与硕果,只要我们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听取心灵的召唤,就会有新的感受与发现。我们内心的祥和与宁静,是一种幸福的心性,是一种静静躺在大海中的释然。但是,总会有某一个地方,某一个人,某件事情,会朝我们召唤,让我们的心灵日夜不安。非要实现,才觉得心满意足,没有遗憾。但是,我们真的会听从心灵的渴望,听从它的召唤吗?
也许很多人会说,我会的。但是当我们真的要面临选择的时候,却未必会听从心灵的召唤。因为没有人是完全自由的,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会被固定的社会观念“洗脑”,只有屈从于世俗的眼光,屈从于众人对金钱、地位、名利和虚荣心的极度崇拜,我们才能感觉到安全和自尊。仅此一条,就足以让我们选择错位,违背初衷。
选择并不复杂,从心即可。但是选择背后的利益和代价却直接导致了复杂。并且越是到了后期想反悔就越加困难。因为一旦选择了某条人生道路,就存在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并不断自我强化的惯性。
选择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够不够坚定,够不够勇敢。有一件事是不可否定的:越早听从心灵的召唤,反悔的成本就越少一些。长期心不甘情不愿地做着不喜欢的工作,说实在的,是对自己的一种折磨。它就像结婚,如果另一半是喜欢的人,那么即使以后再苦再难也会觉得可以忍受,会有幸福的感觉;如果不是喜欢的人,即使在外人看起来很完美,自己也会觉得遗憾。
于丹《论语心得》里的一则故事:有群小青蛙,有天偶见一尊高耸入云的铁塔,都认为高不可攀,便提出谁先爬上塔尖,谁是他们中的英雄。众青蛙开始行动起来,可是爬了不久,就有青蛙质疑:“我们这样做啥不啥,这是谁的主意?”有的还自嘲地说:“这想法多愚蠢,多不切实际,那么高的铁塔,说什么也爬不到塔尖啊!”于是,众青蛙一个跟着一个停下来,只有一只小青蛙拼命的往上爬,在成长中终于以缓慢的速度爬到塔尖。众青蛙敬佩的不得了,惊问原因,才发现小青蛙是聋子,它没有听到同伴们那泄气的议论。这说明,当你倾听心灵之窗不再关闭,放飞思想时,成功的翅膀就能永远在生活的无垠蓝天上自由翱翔。成长,一定要要倾听自己内心内心的召唤。
是的,成长,一定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召唤。别去想那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不知道为自己该做什么的情景,也别计较“苹果树玫瑰”的责怪。你悲伤,是心在低吟;你微笑,是心在唱歌;你反思,是成功在召唤。别人指手划脚时你岿然不动是一种榜样,别人的非议与指责只会更好地映衬你的勇气与度量。只要倾听自己内心,你成长的脚步便走得稳当。
是的,成长,一定要听从心之召唤。别去想那些把无数庸者掩埋的蜚短流长,也别计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积毁销骨”的力量。你悲伤,是心在低吟;你微笑,是心在歌唱。别人指手画脚时你岿然不动是一种榜样,别人的非议与指责只会更好地映衬出你的勇气与度量。只要问心无愧,你的脚步便走得稳当。位高权重时选择他人的劝诫还是无休止的褒奖?荣誉加身时选择他人善意的勉励还是谄媚的颂扬?欲壑难填时选择无休止的自我膨胀还是一句箴言“无欲则刚”?只要坚守心灵之灯对真善美的期望,它终将为你指引最正确的方向。
路,还是要靠自己我们自己走下去。外力的支持会使自己丧失了动力,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为了活得更幸福,我们还是要从人潮中走出,一定要听从心之召唤,去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岁人不能做得最好,但我们个人要做得更好。我们不想掩饰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呐喊。虽然自己的努力对别人来说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我们不能止步不前,或许在强人面前我们会感到自卑,但我们不会低头,人皆有之,如果因错过月亮而哭泣,那么也会错过月亮。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让我们不断前进,内心的召唤督促我们追求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总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让我们不会感到迷惘。
结论就是,一个人在面对社会、面对生活、面对自己作出重大选择之时,最终的决定就看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即心灵的召唤,这是心灵深处的的一种意识,又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更是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心灵的召唤不是个人欲望的不断膨胀和无穷尽,不是外面世界诱惑下的意志的脆弱,不是无奈环境中的自我放弃与无条件投降,而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不屈的意志,一种个人精神境界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