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也说养老

也说养老

2013-10-23 22:06 作者:南方 阅读量:29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在这个老龄化日趋严重的时候说起养老的话题,说实在的,我心中是没有底的。因为,我对于养老这个问题心中并没有明确的观点和主见。我只能够谈谈眼下时代与养老相关的一些感受,或许通过这些感受,我能弄清楚自己是怎样看待养老问题的吧。

“百善孝为先。”这应该是从孔子那里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在我的家乡,至今也还流传着“家有老母,儿不远行”的俗语。可是,真实的情况究竟怎样呢?真实的情况是,现在的中国农村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空巢老人。现实的生活需要改变了原来固有的许多东西,而养老问题就是其中一个让人深感困惑而棘手的事情。

在我出生的那个村庄,多数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留下来看护村庄的多数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或许,也有一些难以割舍父母曾经给予自己的关爱而坚守在村庄的成年人,可是,他们的生活却过得很迷惑;他们内心有着对外出挣到钱的人的羡慕,同时又有着对于自己年迈父母的牵挂和担忧。他们之所以没有走出村庄的最关键原因,自然是在骨子里坚守了孔子的“百善孝为先”的信念。通常,他们也会是让人从内心敬佩的人呢。可是,村庄外出打工的另外一部分年轻人,竟然在挣到钱之后,卖掉了村庄的房屋和土地,像是要永远地远离开那个闭塞的村庄了。可是,他们年迈的父母却依然居住在村庄里,在年迈多病的老年时光里,却只能够每月拿到子女从外地寄来的汇款单,除此之外,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老人也只能够在村庄的老屋里度过孤寂的晚年时光;没有了来自子女的问候,更不要说能吃到由子女亲手做出的可口饭菜了。

农村的养老尽管有着来自生活方面的压力和矛盾,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在广大农村生活着的老人,都还延续着家庭养老的传统;虽然,也有一些老人的晚年过的很孤寂,但毕竟是少数,多数的老人在晚年还是能够于病榻之前喝到孝子贤孙端上来的热茶淡饭。

在我看来,与农村的养老相比较而言,城市的养老问题则要复杂和麻烦得多。在城市里,啃老和养老这两个事物首先就尖锐而矛盾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针对啃老一族,我想没有太多好说的,多数人应该都对此持有批判的态度。可是,到了具体的生活中,啃老却又不是仅仅批判就能解决得了的问题。我曾认识一个年过七十的老人,她是一名军队副师级退伍的军医,每个月的工资在六千元以上,她的三个孩子中的其中一个却在改革大潮中被下岗了。于是,她便每月都要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半工资来帮助他的小儿子。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来看,好像她这样爱怜自己的孩子并没有错;甚至,她在说起这个下岗儿子的时候,还总是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很多呢!可是,她的怜爱却让她的小儿子成天无所事事,像是一心只是想着没钱用了就给妈妈打电话,所有问题就能解决啦!面对这样的现实,你能说什么呢?如同这样的孩子,就连自己的生存还要老人担忧呢,他怎么来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呢?在城市的生活中,如同这样的事情,还不算是很严重的呢?还有着诸如子女都不在身边,或者子女都在身边却因为财产分割等等诸多的问题而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事情呢!

有时候,我也会看到一些有关讨论养老的电视节目。在这些有关养老的电视节目中,参加节目的嘉宾总是为了养老的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一些专家认为养老其实很简单,就需要修建一个设备完善服务周到的敬老院就解决所有的问题了,一些学者则认为传统的家庭养老是必须倡导和坚守的;而另外的一些声音则主张要用房产养老,用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血汗钱养老,他们主张父母和子女应该划清界限,就是到了疾病缠身的时候,也不该拖子女的后腿,而应该依靠自己的能力坚强地活着!对于这诸多的声音,我不知道哪一个专家的说法更为有理,也不知道哪一个学者的声音更为妥帖。我所唯一知道的事情是:当我要将远在家乡的妈妈接到身边来一起生活,妈妈却因为不舍她几十年生活的那片热土,最终不能够和我一起来到城市生活的时候,我的内心有着无法释怀的愧疚和伤感。我想,或许我可以回到家乡去赡养年迈的妈妈。虽然,现实的生活并不提倡我这么做,但是,我的内心确实是这么想的。

相关文章关键词

《也说养老》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