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期盼倾听与倾诉

期盼倾听与倾诉

2013-10-23 18:19 作者:一仓 阅读量:37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沟通是人们在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倾听与倾诉密不可分。两者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手段。无论通过文字,还是言语,或者音乐,等等渠道,都可以建立沟通的通道,让人们彼此心心相连。乐于倾听,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确实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和修养。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倾听,倾听你的爱人,分享其快乐,用体贴化解其烦恼;倾听你的孩子,以朋友的姿态感知那颗心灵,给予他们前行的信心;倾听你的双亲,让他们感受到儿女的那份孝敬之情,排解他们内心的孤独;倾听你的同事和朋友,真诚地为其进步高兴,为其成功喝彩,成为他们雨中的一把伞,路上的一盏灯。人要乐于倾听,学会倾听,善于倾听,这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和修养。倾听,最难得的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甚至反面意见。

人不但要学会倾听,而且要学会倾诉,学会倾诉自己的烦恼,实际上没有倾诉就没有倾听,没有倾听也就不会存在倾诉。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不要自己生闷气,把不良心境压抑在内心,而应当学会倾诉。

倾诉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功能,从群居社会到当今社会都有存在的必要。人们的生活,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最主要的情感联系就是沟通。通过沟通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志,从而与他人达成某种协议,以实现共同利益。倾诉,是沟通的一种,是人类对于自己或他人行为思想的一种表达和评价。这种欲望同性欲一样是人类本能。

当我们对某种事物或某个人产生新的认识和观点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倾诉欲,无论是赞扬还是贬低,都是欲望的原动力。

人从懂事起就有了倾诉欲望,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内心困惑能告诉某个人,有时候是想获得某种帮助,有时候仅仅是宣泄而已。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总是找母亲倾诉。当母亲认真听了孩子的倾诉并做出一定回应的时候,孩子的委屈感就相应降低,在感官上满足了一种需求。孩子遇到了困难,一般都会找父亲倾诉,当父亲提供了帮助和理解的时候,孩子的焦虑感就会降低。如果孩子受到表扬,或是考了一个好成绩,那么这个倾诉的范围就会扩大到邻居或是其他亲戚。当听到别人的赞赏时,孩子心中的快乐感就会放大。

反之,当这些倾诉得不到回应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会通过发脾气、哭闹的方式来强行让倾听者做出反应。倘若孩子的倾诉长时间无人理会的时候,他们除了哭闹甚至会出现自闭的心理倾向。成人的倾诉在长时间得不到回应后,可能会导致歇斯底里症的发生。

其实,人的内心都很脆弱。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倾诉需求不减反增。换句话说,我们的内心承受压力的能力依旧不够用,这跟经历的痛苦成正比。正是由于经历的痛苦在不断增加,而倾诉的需求自然也在增加,倾诉的渠道也不再单纯是亲人,还会延伸到更加广泛的社交圈子。在精神出轨的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更多时候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倾诉对象,他们每天所做的也大多是向对方倾诉而已。

不管是什么人,都会有倾诉的欲望。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往往要告诉父母;在工作中遇到的烦恼往往会告诉朋友或其他亲近的人,尽管有时并不能从这种倾诉中获得帮助。需要倾诉的人并非在情感上有所缺陷,恰恰相反,这是情感完整的一个体现。因此,我们不需要因为自己在同伴面前的喋喋不休而感到羞愧。当然,倾诉是需要环境的,譬如倾听者今天有足够的时间或耐心,而且这种倾诉不会令倾听者感到不快。有的时候,你对倾诉者的专著、微笑、点头都可以填补他们的情感寂寞。

身处在社会生活中,本身有很多事情就是说不得做不得,这也许与人的原始欲望相背离。于是,大多在社会中生活的人多多少少都有情感上的苦闷。这种苦闷会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当然,人也不会总是处于苦闷的情绪中。人生充满了惊喜和挑战,当获得成功之后,感官就处于兴奋状态。苦闷也好,愉悦也罢,都会激发人的倾诉欲望。特别是在夫妻之间,倾诉痛苦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倾诉喜悦可以加深成功的自信。如果许夫人能够扮演一个很出色的倾听者,那么许一嘉肉体出轨或精神出轨的几率都会大大降低。

然而,倾诉这种欲望的遏制并不仅仅是倾听者的不专心或是不耐烦所带来的。在这个社会里,还有很多没有步入婚姻的人在强行遏制自己的倾诉欲。他们原本都有过不错的倾诉对象,但是第二天却发现自己倾诉的内容成了众人把玩的笑话,抑或是成了别人用来排挤和诋毁自己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自尊心严重受挫的倾诉者们不再相信自己的伙伴,从而选择了沉默。被同伴出卖的阴影在他们心里挥之不去,导致在生活中对他人的不信任。一段时间后,这种情绪得不到舒展,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像精神衰弱或是抑郁症。

事实上,朋友是个很好的倾诉对象,他与你在利益上互补,意志上互容,情感上相互依赖。他总是能让你找到自己需要的情感寄托,总是能够耐心听你说话然后站在你的立场上帮你排忧解难。如果是异性的话,就会发展为情感依赖,希望能与对方长久生活在一起,以获得利益上的互补和意志上的互容。陈惠就是许一嘉找到的符合条件的亲密朋友,他们分享彼此的快乐,分担彼此的痛苦。但是,他们并不能算真正的爱人。这种精神出轨,很多时候都是需要一个情感垃圾桶,并不希望影响各自的生活。而爱人则不同,他们珍视对方、牵挂对方、关爱对方。

在法制意识强烈的今天,人人都在讲究隐私。是的,隐私,这个词就像是一堵墙立在了渴望倾诉的人面前。隐私包括两部分,想说的和不想说的。想说的那部分需要有人来分担,但是,随着隐私观念的强化,想说的、能说的也渐渐变成了不想说和不敢说。人们对于他人的隐私总是充满了好奇,谁也不敢保证这一秒的倾吐会不会在下一秒变成众人皆知的八卦新闻。这种危险让倾诉者变得犹豫,残渣剩饭在垃圾桶里呆久了都会发霉变质,何况是情感。倘若在这个时候有个值得信任的朋友肯倾听,那么这种情绪上的挣扎和痛苦就会缓解。

人们一生都活在感情里,孜孜以求得到感情不就是为了能对着某一个人放心地诉说自己的主观愿望,并希望对方和自己一样珍惜这个愿望吗?然而,社会的发展有着阴暗的一面:一些夫妻之间同床异梦,抱着爱人口里却叫着别人的名字;一些朋友之间相互利用,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惜出卖友情;一些亲人之间也同样不是亲密无间,随时随地可能为了那几分薄地、几平米房产而撕破脸皮。正是有着那些人,那些事,让人与人之间无法放开怀抱,总是忐忐忑忑。

于是,聪明而无奈的人们发明了很多种安全的倾诉方法,文字、音乐、网络、电话。随之兴起的是博客、网络聊天、情感热线……这些渠道的出现,基本上以一种陌生感获胜。人们可以在这些渠道里海选能对自己的倾诉做出回应的人,也不必担心自己的真实世界会受到干扰。

倾诉确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不过不要光顾着自己高兴了而忽略了倾听者,至少不要将其变成他人的负担。不管是倾诉者,还是倾听者,都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正如之前所说,无论是夫妻、朋友还是亲人,都需要拿出一部分时间来倾听彼此,精神交流是维系关系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章关键词

《期盼倾听与倾诉》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