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街道
今天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应该都有着一个非常深切的体会,那就是,当你走出家门,在都市里穿行时,你会看到都市里的街道变得越来越宽阔了;甚至,宽阔的街道也延伸到了二三线的州县城市。似乎,在更多人的眼里,宽阔的街道不但是漂亮的,而且还象征着一个城市的繁荣和崛起!我想,更多的人在看到他们居住城市的宽阔街道时,都该会从内心产生出舒服的自豪感来的吧!?可是,每当我在看到那些宽阔的街道时,内心却有着很不一样的体会。
我曾在中央十套的电视节目中,听到一个节目主持人谈起过她对纽约街道的体会,她说:“在我没有去纽约之前,心里想着纽约的街道一定都是非常宽阔的……你想想,那么大一个国际大都市,如果没有宽阔的街道,不是会很拥挤吗?……可是,当我踏上纽约的街道时,我惊呆了,原来纽约的街道并不是很宽阔,都是只有二十来米宽度的街道!”然后,说出这话的主持人,又和两位嘉宾聊起了一些有关街道的感受。大体意思是说,其实纽约也曾想要建设宽阔的马路,可是当时的一位记者,却坚决阻止政府建设宽阔的马路;甚至,这个站在一个社会公民的立场上来看待街道的记者,还因为阻止政府在纽约建设宽阔的马路而被捕入狱,可是最终纽约还是没能建设出宽阔的马路来。参加节目的嘉宾则从人对街道的心理感受方面阐释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其实人在心理普遍觉得二十来米的街道是最美的;而且还进一步阐述了太过宽阔的马路对于儿童心理的影响。专家认为,一个儿童如果在一个街道太过宽阔的城市成长的话,成长起来的儿童就会在心里缺乏安全感,同时对于外在事物也会有着不信任感。最后,主持人又说,我忽然想起刚刚工作的时候,每天我都骑着自行车在一条不算宽阔的街道上前行,街道两边的当铺和杂货店一间挨着一间,那时候的街道给人的感觉真的是很温馨很美好的,可是现在,我却无法从北京宽阔的马路上感觉到那样的温馨和美好。
我对于有关建筑方面的美学知识一无所知,可是,当我每一次踏上那些新建的宽阔街道时,却总是能够在心中体味到那些宽阔街道的苍白,似乎,那些宽阔的街道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美女一般,就那么裸露地站立在大地之上!我无法得知,这些宽阔的街道是在怎样的考量中诞生的,而且现在依然还在不断地增加着。偶尔听到在县城里生活的一个朋友说:“县城现在已经变得非常漂亮了,又在原先种植玉米的土地上,开拓出一条宽阔的街道来啦!”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悲哀感便无法抑制地从我的内心升起。我无法体会,良田变成宽阔的街道怎么就让县城变得漂亮了呢?也还有另外的声音微弱地在某个角落里响起,他说:“啊!那条宽阔的街道啊,就是那个领导的形象工程嘛!”。我想,除去少数如同冯骥才一般的怀旧之人,很少有人会关注民间文化和民间建筑的不断消失的现象。在凡事都喜欢“大”的中国人眼里,宽阔的街道总是美丽的。
忽然想到了一个外国记者对于中国国民性所讲过的话语,他说,在多数中国人的思想里,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地主情结”,因此,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总是首先就要购置房产,而且他们还总是喜欢很大的房子。他们购买巨大的房子并不是为了适用,却是为了炫耀和虚荣心得到满足。因此,你会看到,中国人购买轿车和奢侈品,比任何国家的人都疯狂,因为他们有着的“地主情结”让他们总是与其他国家的人不一样。既然我们的骨子里就有着这样的特性,我们会不断地建设出宽阔的街道来,那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可是,我怀着无比无奈的心情在想:除了如同长安街那种有着特殊象征意义的宽阔街道之外,更多都市里的宽阔街道,其实是并不美丽的。要是一个县城的领导,竟然在县城里修建起宽阔的街道来了,那么,我认为,这样的领导在他所建设起来的宽阔街道里,不但不应该捞取政绩,而且因为街道吞噬了太多的良田而该是一个历史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