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制欲望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有生命的个体都有欲望,包括动物、包括植物。就说植物吧,小草、小树都有欲望。他们的欲望是多吸收阳光雨露,然后开花结果留种子,最原始的繁衍欲望。再说动物,那就比植物有了多一点的欲望了,它们要吃、要穿、要住、要找配偶,然后繁衍后代。
人的欲望就更多了,除了衣食住行之外,还多出了“玩”,更进一步的还有“权利欲”“控制欲”,等等。为了满足这些欲望,人们不断的发明、创造,发明了机器、创造了枪炮、货币。
欲望,一半是天使,另一半却是恶魔,一旦失控,就会把人引向邪恶。欲望推动社会进步,但也滋生邪恶,成为破坏秩序、毁灭文明的灾星。古人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俗语也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平”自古有之,这都是欲望惹得祸。明代朱载育的散曲《十不足》写到:“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一日南面做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看看,散曲所描绘的这个人对欲望无止境的追求是多么的可笑,要不是阎王及时发牌,不知足的人竟要当天上的“玉皇大帝”了。生活中一些人就是这样,这个欲望实现了,另一个欲望又开始出现,如此周而复始,伴随着人的一生。如若一个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一天到晚心如汤煮。试想这样的人生还有何乐趣可言?所以古人云:“祸莫大于多贪,富莫富于知足”。
欲望是人生而俱来的本性,有欲望就有感情冲动。有了感情冲动,就一定要有节制。古人通过修身养性来节制自己的欲望,有感情就必须有节制功能。生活里,应酬多了,就感到不适应了。认识的人多了,要办的事情多了,处理的关系就复杂了。节制,调整生活的姿态,分清“欲也”与“行也”。人很难不犯错,但是应该保持自己头脑的清醒。清醒了,一些错误其实是一种体验,对于生命和生活而言,都是一种获得。
何为节制?在纷繁复杂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把想要的都用能要的标准来衡量,这样生活就会保持原有的轨迹,至少不会失控。现在要做的,也是未来一直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对于生活有效的控制,使自己能够正确的做事情和做正确的事情。
为何要节制?有些人是需要维系的,有些事是需要做的,但绝不“贪之”,就是欲不可纵。进言之,不仅要“欲之”,而且能够“御之”。或许这样的生活比较累,或许这样会失去自我的显现。然而,权宜之计毕竟要让位于长远之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一切所有。人之欲望也一样,泛滥起来猛如洪水,节制平衡,就会促进生命成长。还是《圣经》中的一段话说得好:“上帝给了你的天命,你们不要荒废了它;他给你们建立了法度,你们不要超越它;他禁止你们许多事项,你们不要触犯它;他有意对某些事物保持沉默,你们不要花费精力去探求它。”
如何做到节制?做事进展顺利、为他人排解争端、整理思路与情绪、净化心灵、反复调研找寻关键所在、关注自我需求的同时兼顾他人意愿、勤于节俭、相互协助,等等,都是良方妙药。本分点,守信点,真诚点,热情点,用自己的做事的方式去做事情,去待人。少点非分之想,少点苛求他人,少点无惧之邀,使自己的心性遵从自己的本真。的确,做人是很难的,节制之人,毕竟是有敬畏的人。敬畏社会底线的东西,敬畏人间真善美,敬畏大自然的赐予,使我们不至于悬空自我,脚踏实地,跟在大地,心在天空。
面对欲望,我们不妨学学曾子,每天反省三次,不禁欲,也不纵欲,努力让欲望适得其所。欲望的平衡,是自身生物性欲望和社会性欲望、低级欲望和高级欲望之间的良好平衡。对于物欲、财欲、色欲这些生物欲望一定要摆正其位置,要和自身的生存环境相协调,同时,睿智理性地受社会环境的制约。早在几年前,老子就说过“见欲而止为德”。
再具体地说,在人际交往方面,要心有灵犀一点通,纯真有节制地交往。在工作学业方面,要直觉敏锐,要有稳定的工作状态和出众的记忆力。在财富方面,能够在流动的资金中获得收益。与朋友结交毫不做作,对朋友关怀体贴入微。在健康生活方面,善于自我调节身体机能,保持健康的生活和规律。
再具体些,生活里,耳朵好听各种声音,眼睛好看各种颜色,鼻子想闻各种香味,嘴巴喜欢吃各种美味佳肴。声音、色彩、美味提高了人的欲望,不论什么样的人感觉都是一样的,但是在声色、美味面前各人的表现方式又不一样,这就是节制。
节制是一个很好的生活状态,不仅仅在工作、生活、学习上,还是吃上玩上,做任何事情都一样。许多事情都和节制脱不了关系,节制就是不要沉迷玩耍堕落,不要炫耀自己,不要由着性子乱说一气,不要乱发脾气。节制是一种美德,经过自我抉择,选定要做或者不能做的事情。能够节制的人,就能在工作生活乃至一切的活动中做到“有行有止”。一句话,时刻有节制也就是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