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彭栋其人
2009年6月13日下午两点半,我准时到达了党校办公大楼三层的会议室,来参加平遥县文联举办的活动。显然我是来早了,会议室里人迹萧条。此后陆陆续续有人到来,继而开始办理一些杂务:登记、发书、发矿泉水……等到大会开始已近四点,在等待期间我喝光了两瓶康师傅茉莉清茶,据说此饮料设有再来一瓶的奖励,而且中奖率高达17%,而我得到的只是瓶盖里“谢谢惠顾”的体贴安慰。说实话,我为此足足沮丧了一分钟。后又在翻看《平遥文学》期刊时,被做工精良,以至于锋利如刀的纸页划破了手上肌肤,有血渗出,不甚疼痛。
总算等到姗姗来迟者登上讲台,今天的主讲是一个本名叫彭栋笔名叫刘标的人。据文联主席介绍,此人是省级作家协会重点培养的青年才俊,在此之前也听文联的秘书长介绍过他,说他小说功力了得。我从来对这样先入为主的介绍不感兴趣,放眼中华大地,沽名钓誉之徒层出不穷,人名前面的定语越长就越能显示其腐朽程度,所以今天也是如此,我不想有过高的期望值!
终于得见彭栋其人,还好,确实不是什么未老先衰的迂腐学究,也不是什么标新立异的新新人类;只是一位留着小平头、戴着近视镜、身着休闲服的寻常男子。他开始讲话了,地道的乡音透过话筒传来,虽有余音却并不袅袅,如此回声不绝,实在影响收听效果,以至于他在谈到诗歌吟诵《早春》一诗时,我竖起了耳朵,屏息凝神静听之下也只是捕捉到了只言片语,实为憾事啊!
彭栋老师讲了将近一个半小时,讲了很多。我本以为他会很官方的发表言论;会大谈特谈文学的魅力;会力求鼓舞更多的年轻人走上文学之路;会居高临下、语出惊人地扮演指引者的角色……令我欣喜的是他没有放纵自己的虚荣心,没有把自己化妆成导师,而是以一个常态的人站在真诚的角度发表了一场真挚的讲话!
他说文学只是一种思考方式,而非一种职业。这是用理智驾驭情感之后才能得出的结论。那些妄图通过文学来攀富折贵的人也许等到的只是虚梦一场。文学讲求的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可作为芸芸众生的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现实关怀。那些饥寒露宿、家徒四壁的人写出的文字大抵也是尖酸刻薄、潦倒小气的吧!文学并不能用来安身立命,要想诗意地栖居于地球,恐怕还是得讲求仕途经济的。因此过分地执着于文学、依赖于文学的人,恰恰会被文学的刀锋所伤。正如彭老师所讲:文学在残酷的生活面前是苍白无力的。
他还主张文学创作的自由随意、真情流露。自由随意的主张暗自契合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自然境界。在若狂若忘若游戏的自由之中,整个宇宙都会不断地滋养我们的心灵。我们才能纵横天地;我们也终将觅得心灵的天籁所在。我们在赋予天地万物以生命、灵气和美的过程中,努力接近真与善的光辉终点;我们在掀开生命本质的过程中超越绝望、跨越人性的沼泽。就这样道法自然地去阅读、去体验,就这样顺其自然地去表达、去书写;想想实在是快哉!至于说到真情流露,也许在这个假人泛滥的时代,做个真人尤其难能可贵。文学是需要肝胆相照、赤诚相见的。当我们敞开胸怀、毫无保留地与文学相互往返、相互感应时;当我们与文学意气相投、互不孱假、互不掩饰地相互碰撞时,我们的文字才能摒弃虚伪、做作,达到浑然天成、水乳交融的和谐境界!
彭栋老师最后推荐我们读鲁迅、张爱玲、钱钟书的作品。恰巧我最近就在读鲁迅,肤浅多年之后终于有勇气亲近深刻,恍惚之中惊觉鲁迅的文字永远不会过时,它还在以它独有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启迪着我们!
今天真是不虚此行,因为彭栋老师这番没有丝毫作秀痕迹的返璞归真的表述;因为彭栋老师以心灵皱纹诉说的文学沧桑。我想文学之于我来讲,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喜欢阅读,为的是让在世俗中熬煎的灵魂有个安顿寄放之处;我喜欢写作,是为了把忧伤苦痛沉淀给文字,而把从容和果敢传递给心灵。从这个角度讲,文学已经以不经意的方式回馈给我很多很多,此回报不关乎物质,只关乎心灵,为了永葆这心灵世界的澄澈清凉,我也会一息尚存、从吾所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