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这股运动潮
一日,一位同事跟我说:“你不会装*。”
其实,他这话说得不完全对。过去的我,也挺会装*的。当然,我指的“过去”,并不是现在的最近。而是我的中学时代,尤其我初中的那三年。
那时,我一直是所有老师眼里所谓的“好学生”。虽然成绩不是班里的佼佼者吧,但确实也是个安分型的好孩子。
班里的“不法分子”在校里搞搞帮派,打打驾,谈个恋爱什么的,都是些家常便饭的事。惟独我对此类没多大兴趣。
至于学习嘛,我更厌烦至极。但厌烦归厌烦,你总不能表现出厌烦的样子吧。那样不好!
我这个人吧,那时又有这么个病态的心理:别人只要斤予我一个与“好”挂钩的头衔,我就自认为真的best了。
结果,我就有了这么一个愚蠢地想法:既然我是老师与同学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学生,那我可不能在他们面前丢脸吧。
因此,我就努力把自己在老师同学们心目中塑造得更“好”。
从此,我不光一如既往地远离那些老师们心中的“不法份子”,不仅不早恋,就连一个女孩子主动跟我说句话,我都不敢冒然搭理。
至于那些枯燥无味的课,我根本就懒得听。但自从老师隆重地给我加了顶“好学生”的冠冕,就不行了。
你想啊,我总不能自毁这个“好学生”的殊荣吧?
于是,我就狠狠地下定一个决心:将自己这个不正当的厌烦情绪扼杀掉。
就这样,我努力憋住那份厌烦情绪,装作一本正经,开始“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
老师要求我们记笔记,我的笔记比谁记得都认真,详细。老师要求我们课间努力复习,我下课连上个厕所尿个尿都不敢,慎怕有一丁点松懈。
不过,倘若你立马问我老师课堂上讲了哪些内容,我也只有瞠目结舌的份了。
但往往他们不会用此类愚蠢地提问方式将我“不好”这个本质给戳穿。也许他们是惧怕没戳穿我的同时倒自?了一耳光。那,不是自讨没趣?
其实,也不然!在那段岁月,对于“装*”此物,都还没有什么系统的概念。
周围人也都挺老实的,不是坏得彻底,就是好得至极。正如班主任当年所说,“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啊”。
当然,我是个特例!
但不管“好学生”还是“坏学生”,都是一个内外一致的体现。不像我,表面上做得天衣无缝,思想却早已云游九霄云外去了。
现回想一下,我倒明白了一个真理:人是一种万万不能给他殊荣的动物。因为一旦给了,他就会无可自拔地陷入
某种自恋般地疯狂。
装B是一项群体性的运动。想要永葆持久性的新鲜感,就必须得彼此间相互取悦,因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虐待式的至高快感!
后来日子久了,我也觉得无趣,干脆就不装了。因为只有我一人装B,也没啥意思。
这就是我越来越放弃此项运动的原因了。只能怪我生不逢时,缺少一个装*的环境。以至现在,忘了该如何装*了。
没想到的是,时至今日做这项运动的人开始越来越多,以至快形成一种全国性的民间“艺术潮流”。我都有些望尘莫及了。用现在流行的网络词汇,叫“out了”。
看来,潮流这东西,我是永远也赶不上了。
甚至可以说,我这人目光一向很短浅,总把握不住潮流的态势,以致成为一般人眼中的“异类”。
一位朋友跟我说,“装装更健康”。我也试着努力装了几把。但心里面总像有啥东西搁那儿一般,老感觉浑身不自在。既然心里都感觉不舒服,我就想不通了,何来“更健康”的结论?
反正我倒是觉得,健不健康先不谈,至少心里得感觉到自然吧?
本来“装B”与“不装*”之间界限很明显的。就像竞速赛场上的车手,各按其道。出乎我意料的是,此项运动已然演为一种肆意性的化学分子结合。
不装B的人心里倒恐惧得慌,他们就怕别人指责自己“不装B”。
倘若有人夸赞他“会装*”,甚至“装B的水平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会感到飘飘欲仙,如履仙境。此时的他心里获得了极大的荣誉感,满足感。当然,他也就真能体会我那位朋友所说的“装装更健康”的感觉了。
王小波有一篇文章叫《弗洛伊德和受虐狂》,里面谈到“弗洛伊德对受虐狂的成因”是这样说的:“人若落入一种无法摆脱的痛苦之中,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就会把这种痛苦看作是幸福,用这种方式来寻求解脱——这样一来,他的价值观就被逆转过来。”我觉得这一解释,放在装*者身上能够释放出异曲同工之妙般的光辉。
而我嘛,现在也实际多了,更害怕赶潮流了。
“潮流是靠等的,不是靠赶的”,有位诗人对“潮流”此物的本质看得甚是透彻。
好吧!索性,我就等等看吧!也许,有朝一日,不装*的岁月还真给我等来了。呵呵……
于2012、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