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长城
到京城旅游,被誉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无疑应是首选。
8月的天气对北京而言,虽然不是最好的时令,但无论如何日光都比南方温和,只要走进荫庇的地方,一股凉气沁人心脾。
这天我们早早地起了床,看看时针不过5点;窗外天已大亮,城市开始沸腾,一个崭新的日子拉开了序幕。表弟家里的两辆轿车已经停候在酒店的门口,整装待发,好像要去朝拜心中的圣地。我们用了早餐,匆匆上路,一行人激动,高兴,喜形于色,快乐溢于言表。
表弟已在京城安了家。十年前他不过也只是千万打工仔中的一员,他吃苦耐劳,潜心学习建筑技术,渐渐积累了资本,从工人变成了“包工头”。现在他说他掌管着三个工地,几百工人在他的指挥下,将一幢一幢的高楼拔地而起。今天他的母亲以及妻子、女儿,还有兄弟媳妇和侄儿,与我们一道去看长城。
一路上看得出来表弟很忙活,他一边开车一边不停地接电话,坐在副驾驶上的我多了许多担心。表弟一个电话解决一个问题,从他镇定自若的表情中,我对他产生一种敬意。无论文凭还是学识,他不能与我相比,但是他独当一面的气质和应对生活的能力,让我汗颜。表弟高中毕业因家境困难离乡背井外出打拼,如今他有了几千万资产的企业,在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扎根、开花和结果。
表弟到京城的时间十年有余,从一个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到现在,他的青春献给了这座城市。表弟是从家乡的穷山僻壤里走出来的佼佼者,但他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他的父亲在工地上负责施工,母亲在工地经营一家小卖部,妻子照顾女儿读书,他的两个兄弟分别管理着一些项目,同村的许多乡亲在他的公司里面工作,表弟不但带动了一家人,还带动了他们家乡的父老乡亲,他是一道挑起大山的脊梁,在燕山山脉里逶迤、腾挪和迭宕。
来北京这么多年,表弟没有去过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他觉得自愧弗如一个北京人。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轻松洒脱(其实不轻松,也不洒脱),撇下紧张繁忙的工作陪同我们参观旅游。我知道,时间对他而言就是生命,他和他的同伴夜以继日地为这座城市添砖加瓦,筑起一道道新的长城。
表弟为人客气,很早就邀请我们利用假期到北京来走走,实现多年向往长城的梦幻。他和他的妻子一人驾着一辆车,在首都的“五环路”上徘徊,好不容易出了昌平道路才变得通畅。车到八达岭停车场已是上午11时,这里距离真正的长城还有2公里路程。停车场周边除了卖旅游产品的摊子外,更多的是经营“农家饭”的餐馆,服务员拿着菜谱挡着进山的小车,狡黠地吹嘘只要愿意在他那里用餐,保证车子一路畅通无阻,可以直接抵达长城脚下。
我们没有听信餐馆的吹捧,按规矩将车就地停放,然后一路步行走向长城的入口。这是一个极好的天气,阳光灿烂,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散发出青春的气息,大自然把这座举世闻名的工程装点得更加妩媚和壮观。表弟在停车场给大家买了饮用的水,几个男士还每人一顶草帽,那草帽两边高翘,别具一格,戴在头上很像美国的西部牛仔。一行人有说有笑,向着心仪已久的万里长城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