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春江水暖》赏析

《春江水暖》赏析

2013-10-23 14:34 作者:尕黑 阅读量:36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王晓华,笔名阿华,女,生于山东威海。诗歌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山花》《飞天》《诗选刊》《诗林》《绿风》《诗歌月刊》等刊物,有作品入选《中国年度诗歌》《中国诗歌精选》,著有诗集《往事温柔》,《我们的美人时代》(与徐颖田暖合出)。参加诗刊社第二十五届青春诗会.1968年8月1日出生于山东省威海市一个叫望岛的小村子。1986年高中二年级时,在《威海报》发表一篇国庆征文,这是我的文学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1988年高中毕业后,被一个同学拉去参加一个“诺贝尔诗歌联谊会”的诗歌组织,从此,走上诗歌写作道路,并结识了我一生的诗人朋友裴俊岚,裴俊彪,陈露。1989年—1997年在《淮风》《长城文艺》《威海文艺》《威海日报》《胶东文学》相继发表诗歌小说,其间结识诗人编辑张洪浩,结识诗评家唐燎原,他们都给我的诗歌写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1998年12月,诗集《往事温柔》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与威海诗人兆良、强子、冰岩、苏军的诗合集《发现》由远方出版社出版。2001年在《青春诗歌》第8期发表诗歌2002年在《星星》第5期发表诗歌《阿莲))。2004年在《星星》

《春江水暖》

知道江水是怎样暖的

是水里的鸭子

这些具有职业操守的潜水艇

很容易就触及到了

石头的城堡,流水的心脏

还有桃子丢落的小胸衣

——一朵,两朵

桃子正沿着江水飘落

知道江水是怎样暖的

还有水里的游鱼

这些流水的宾客

有无数可能的

婚床和幸福晚宴

隔着多年的风雨和身体里的偏执

它们很容易就把坡地绵绣的黄花

看成是太阳的黄色箭镞

春天了,大地开始流光溢彩

我分不出此时的喧哗

是鱼儿在叫,还是草的枯荣

但我相信,大地上的细小事物

有着一样的盛大和威仪

名作赏析

这诗收录于《中国诗歌》第7卷。它取材于苏东坡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诗句是苏东坡题写在惠祟和尚的《春江晚景》画上。全诗由翠竹、桃花、鸭子几个物象构建了一幅《鸭戏图》。写出了“鸭子们敏捷地感觉出春水由寒变暖的知觉;更写出了群鸭畅于春水;戏于春水;恋于春水的神态”(摘自张涤云编著的《中国古代诗词名篇评析》中惠崇《春江晚景》一文),而阿华在选取这句诗时减少了几个物象,又增加了几个物象。如去除了竹子,增加了城堡、心脏、游鱼、婚床、晚宴、黄花等众多意象,而且赋予了新的含义。

全诗分为三节。第一节首句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命题。江水是怎样暖的?而诗人也作了回答。是因为“水里的鸭子触及到石头的城堡,流水的心脏”以及还有水里漂浮的桃花。把水中的鸭子比作潜水艇很形象,一会儿上浮,一会儿下潜。“石头的城保,流水的心脏”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一般来说人的内心世界外人是无法捉摸的。这种内心世界的焦躁感是对时间无法把握的流失感,以及冬去春来自然现象变化的无奈感。而小小的鸭子却能最先触及到这种季节变化,而且“很容易触及到了”。有时人的感知是慢于动物的感知。另外桃花的凋零象征了青春的流失。诗人把桃子下面的桃花比作“小胸衣”是一种极妙的创意,由一朵二朵花季少女,渐渐地随着流水似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诗的第二小节重复提出江水是如何暖的,起着一种强调的作用。就像水中的鸭子一样,水中的鱼儿也比人先感知江水的冷暖。游鱼的去处的不固定的,一会儿可能在这个水域,一会去了其它水域,它像一群匆匆的过客居无定处。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充满着流浪,在不断的迁徙中,可能经历着幸福的快乐,也可能遇到错误的判断,成为一个匆匆的过客。经历着多年的风雨,认为凭自己的内心偏执判断力,不会将黄花看作太阳的光芒。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人的经验和固执往往会迷失人的判断力,把山坡上的葵花当作太阳的金色利箭,加以珍惜呵护。

诗的第三小节,是对全诗的一个小结。鸭子、桃花、鱼儿已感知了春的到来,而人类呢,虽在看到“春天了,大地开始溢光流彩”但人还是分不清春的热闹是“鱼儿在叫,还是草的枯荣”。但诗人感知到了并提醒着人们,鱼儿的欢叫,草木的枯荣这些细小的事物,我们不能忽视,因为它具有“同样的盛大和威仪”。

诗人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任何一件细小的事物变化可能包含着一种规律。如时间的流逝;青春的流失往往是人们不知觉的时候一去不返。人的幸福也一样,总以为抓住了却往往不经意地丢失了。所以懂得珍惜大自然的美好时光,懂得珍惜身边的幸福生活,才是我们应该首先感知的。

相关文章关键词

《《春江水暖》赏析》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