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的第二个约定
据权威人士称:“男女比列失衡,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可能这便是我们村男光棍儿多的缘故吧!
比如有点傻里傻气的“小生”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其实傻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因为像《阿甘正传》里的阿甘虽然傻但是他却知道努力勤奋。他不仅是运动健将,还是乒乓球高手,最后才是捕虾大王。所以傻并不是谁的错,但是如果你在傻的同时还懒又不思进取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除了小生,还有啊明、狗子等等都是我们村子里的有名光棍。对于这些光棍儿见的多了便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奇就奇在在这些光棍中居然混有一个女光棍。
这在我们村子里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头条新闻。女人们总是耷拉着脑袋耳语:“这男人有不结婚的吧倒是司空见惯的事,可这女人怎么也跟着起哄起来了!难道你们不觉得女人就应该找个男人疼,然后做好妻子儿媳的本分吗?你们说她这女人是不是有毛病?”。
年近50的她最近几年才回到村子里。
当朋友们一听到我说村子里有个女光棍时便都遐想起来。她们说这个女人是不是长的丑陋无比?是不是好吃懒做?是不是疯疯癫癫?
改革开发的浪潮一波胜似一波所以人们想像凤姐这样“长的丑还出来献丑的”应该大有人在。
但是她们的猜想都是错误的。
她那齐耳的短发盖在略显消瘦却带着微笑的脸上;笑脸上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一股清泉能折射出人的影子;薄薄的两片唇瓣点缀在中央。我倒看不出这居然是一个将近50岁的女人。如果朋友看到她后一定会后悔她们所说的话然后补充道“哇靠,简直风韵犹存”。
她不像村子里的其他女人,那些女人总是三五个聚在一起说东家长道西家短。
每天清晨她从那木板屋子里出来给她小花园里的花儿浇水。然后在种着枫树的小道上散散步。有一次我看见她对着飘落的枫叶痴痴的望着,眼里饱含了风霜。
晚上8点左右,我总能看见她的大门紧紧的关着而她却矗立在窗子旁,手里捧着一本书,看了几分钟后她便朝通往县城的大马路上张望。
听邻居们说:“20年前她的父母就随她哥哥搬到县城里居住了,而她却既没有在我们村子里也没有跟随她哥哥住到城里去,她一直在外漂泊,只是在前几年她父母去世时才回到了城里,然后便来到了我们村子里,从此再也没有出去过”。
按照这么说来,她是在张望她的哥哥吗?毕竟他是她现在世上唯一的亲人。
但是我知道一定不是的,因为她哥哥和侄子们也会偶尔来看望她的,至于她到底在张望什么我还是没有半点头绪……
直到有一天,一辆米白色的宝马车停在我旁边,车窗里探出一个莫约50岁左右的男人,额上的皱纹犹如波涛般凹凸有致,银白色的镜框下一双深陷的眼睛。他看我这么盯视着他,最后干脆从车子里走了下来微笑着对我说:“请问你知道米亚小姐住在哪里吗”?于是我看见了他那在秋风里翩翩起舞的黑色风衣。他见我在发呆,然后又补充了句:“请问你知道米亚小姐住在哪里吗?我从别处打听,别人说她就住在这附近”。我回过神来,然后反问道:“你是说米亚阿姨吗”?因为在村子里还从来没有听过别人叫快50岁的人还称呼小姐的。他笑道:“恩是的”。
于是我从心底开始喜欢这个人,喜欢他的笑容,喜欢他的称呼,因为他会叫一个老女人为小姐。此时他在我眼里俨然成了“正派”的化身。我想如果让他叫“小生”他们那样的光棍的话他一定会尊称小生他们为先生的。而村里人都叫小生傻子。这是我极不乐意听到的。
白昼开始沉沦,半个太阳挂在山顶,在斜阳的照射下我把他领到米亚阿姨的房子门口。门半掩着,我推开门,放开嗓子叫了句“米亚阿姨在不在,有人找”?她从左边的房子里出来后,呆呆的望着我身边的老人,他们就那么四目痴痴的看着,仿佛我已经不存在了似地。最后我只好悻悻的出来了。
不一会儿,我看见他们两走出大门,朝房子旁边的枫林走去了。
米亚阿姨脸色有点苍白,但是却又似乎带着淡淡的微笑,我仿佛还看见她微微颤抖的心在扑通扑通的跳动着。而旁边的老人也依然没有刚见我时的那份安然,他双手紧握着,一只手在另一只手上不停的揉戳。如果他再使劲点我觉得我都可以看到他手上的汗水。
我张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看着他们伫立在一颗大的枫树下,米亚阿姨一边捡起一片枫叶一边嘴里在说着什么。最后他们两都笑了起来。
人们都说秋风秋雨秋煞人,但是在这愁人的季节里米亚阿姨却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大约两个小时之后,我看见他们从枫林里走了出来,月亮照在他们的脸上,显得那么晶莹剔透。我想大概这个就是米亚阿姨天天要张望的人吧!想着想着,那个男人已经坐到了车子里了。最后车子缓缓的开走了。米亚阿姨站在原地张望着直到车子消失在尽头!
第二天,太阳伸着懒腰,慢慢的爬上了天空,而我却没有看到米亚阿姨的踪影。
后来“小生”沮丧着对我嚷嚷道“米亚阿姨死了。我冲出房门朝她那奔去,看到很多人挤在门外,一个对着另外一个说:“听说她早就得了癌症,还是晚期,昨天来的那个男人好像是她以前的恋人”。
之前我就听过有关于她的很多故事。
20多年前,米亚从一个叫西里的男孩子那里借了4万块钱。西里从小和她一起长大,也算是青梅竹马了。米亚的爸爸妈妈很喜欢西里。他们对米亚说:“西里人有能力,会处理人际关系,嘴巴也甜,而且他还有车有房”。
这便让米亚想起了契科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书里说‘别里科夫’:“即使在最睛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米亚笑笑,她仿佛看见自己的父母也装在了车子房子的套子里。其实又何止她自己的父母呢!现如今这些套子里的人队伍一直都在膨胀。
这些人看到抽烟喝酒捧场做戏的男人会喝彩;看到袒胸露乳肆无忌惮的女人会欢呼;但是当他们看到一个本分的男人时会说:“这个人啊没啥出息,太老实了”;当看到一个正经的女人时会说:“这个女孩子啊正经的过于单纯”!
他们往往从一个套子里解放出来却又陷入了另一个套子的枷锁。而自己却浑然不知。
米亚继续傻傻的笑着,他把从西里那借来的钱给了母亲。因为母亲和她说“你哥哥要在县里买房子,家里钱不够,你就负责凑4万块吧”。
而对于毕业不久的米亚而言,这当然是一个天文数字。也许在村里人眼里她一个大学生,出来2到3年了至少会有个几万块的存款吧!但是外面的人都知道,每年几百万的毕业生甚至都会为一个清洁工的职位而针锋相对。大学生的文凭已经不再像远近闻名的香水比如Chanel那样飘散着香气。举目望去,一个个都拿着大学的文凭在你眼前晃动,让人眼花缭乱起来。
那时她第一个便想到了波西,那个他们有很多话题而且彼此深深爱恋的人。波西和她以前是同事,第一次见到他时,她便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她是波西的助理。其实按年龄来说他们都是同一年生的,米亚甚至还比他大几个月呢!刚开始米亚会觉得有点别扭,毕竟在一个比自己还小的人手下工作是多么尴尬的一件事情。后来通过慢慢的了解,他们成了好朋友,无话不谈,他们聊电影,聊文学,聊人生,聊未来。再后来慢慢的水到渠成便成了恋人。有空的时候波西喜欢用自行车载着她游遍大街小巷,当他故意转个弯然后急刹车时,米亚便会紧紧的抱着他的腰,而他则会坏坏的一笑。有时也会带她去爬山踏青逛路边摊。
但是突然有一天波西对她说:“我们还是暂时分开吧,但是我们有两个约定”。米亚想这大概是男人惯有的借口吧!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她虽然躲在被子里痛哭了很久很久但最后还是强作欢笑的和波西说了声再见。
米亚想到钱钟书在《围城》里说“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又想到了“三年之痒七年之痛”,最后想到了波西的离去。而且他真的像荆轲一样“一去不复返”。从此杳无音讯。米亚笑笑,纵使自己厚颜无耻的想再找到他,却也是大海捞针。又何必让自己如此狼狈不堪呢!
于是她最后才拿起电话拨了西里的号码。
由于家人的撮合,以及她那摇摇而坠的梦幻,于是西里便成了他的男朋友。过后不久家人便催促他们结婚。但是米亚坚持一定要到28岁以后才结婚,那么的坚决果断。家人扭不过她只好答应。但是母亲撂下一句话“女孩子过了28岁以后就不好找对象了”。
人们也都这么样说的。如果把女孩子身上的肉明码标价的话25岁以前如果是20元一斤,那么到了28岁的话恐怕要降到10元一斤了。
一眨眼米亚28岁生日就到了。那一天她似乎特别的兴奋,她早早的打扮好自己。总是时不时的朝门口张望。但是这一天太阳照样从东边升起然后又悄然的从西边降落。米亚像一个憋了的气球,无精打采的,但是此时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嫁给西里。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时你便就觉得理所当然了。米亚决定从今以后好好的做西里,帕西里的妻子。然后相夫教子过着一种普通的生活。她穿着婚纱时就是这么想的。她们那里结婚有一个习俗:“母亲要在女儿出嫁前进行哭嫁,讲些要女儿以后如何做好妻子的角色,如何侍奉公公婆婆等的道理,然后母女抱在一起,哭作一团”。此时米亚的母亲走了进来,便开始了如上的种种说教。哭过之后,她母亲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起来。然后说:“米亚,我有些事要让你知道,否则我会觉得对不起你。第一:在你生日那天,有一个穿着黑色风衣的男人来找你,我问他找你干什么?他说来履行第一个约定。我看着有点不对劲,然后我故意告诉她你过几天后要结婚的,还说你和西里感情非常好,说你们是两小无猜,后来那个男人突然脸色惨白,最后就掉头走掉了。第二:关于让你借钱的事情其实是假的,那时候我们希望你和西里好,然后西里就出了那么个主意,其实你哥哥买房子根本不缺钱,你拿的那4万块钱,我们立马就还给了西里,只是希望借这个机会让你们要好”。
米亚听完后甩开母亲的双手,蜷缩着倒在床上。她的声音嘶哑了。突然之间她猛的站起来冲出房门,她目光向大厅里搜寻着,迎亲的队伍已经来了,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好不热闹,但是她现在已经完全听不到了这些热闹。她终于看到了西里正在和几个朋友说笑着。米亚走到他的旁边,抬起手狠狠的甩了他一巴掌,然后用犀利的眼睛,嘲弄的话语说:“你卑鄙”。之后便冲出了屋子。大厅里顿时乱作一团。人人都在用询问的眼神互相盯望着,祈求找到答案。西里被甩了一巴掌也在莫名奇妙着。他和米亚尾随而来的母亲一起追了出去。米亚的母亲对西里说:“我把那件事告诉了她”。西里大哄一声“为什么不在今天过后再说”,青筋暴露,眼光泛红。而此时米亚已经坐上了的士,正在他们眼前一点一点的消失。西里跳上车,车子一个倒退,再一个猛冲就“呜呜”的追上去了。丢下米亚泪流满面的母亲和面面相觑的众人。
车子快使进一个十字路口了,仿佛有一窝蜜蜂“嗡嗡”的盘旋在西里的脑际,他愤愤的用右手锤了锤方向盘。用脚猛踩油门。说时迟那时快,在他转弯时他的车子和另一辆车却不期而遇了。两辆车狠狠的相撞在一起,四周一片哗然。
米亚到了好朋友嘉怡那里,嘉怡和她是高中同学,自从米亚家搬到城里后她们比以前更要好了,因为嘉怡家离她家没有几公里。她们有事没事就会唠叨这唠叨那,米亚还和嘉怡讲过自己和波西的故事。那时米亚还特别叮嘱嘉怡不要把她和波西的事情告诉家人还有西里。
但是人往往就如此,在我们信誓旦旦过后,往往又一溜嘴又和别的人说:“我告诉你个秘密,但你不能和任何人说”。而嘉怡也曾经这样告诉过西里。
但是她却忘了,今天是她结婚的日子,好朋友当然去了她的家里啊!下了的士她拨了嘉怡的电话,响了很久后那边才接通,米亚刚准备讲话,那边就说到:“西里出车祸了”。米亚一听到这个消息后,瘫倒在地。
后来米亚到医院见到血肉模糊的西里,看到西里歇斯底里的母亲,她锤打着米亚说就怪她,是她害死了她的儿子。
西里就那么走了。西里的家人从此也不再理睬米亚,有时候在街上碰到,等米亚准备上前去说几句什么,他们便像躲瘟神一样避开她,然后用恶狠狠的眼神望着她。
还有嘉怡,原来她一直喜欢西里,但是米亚却没有发现。米亚每次和西里去吃饭或者约会什么的,她都要拉上嘉怡,而嘉怡每次都会欣然的同意。而且每次她都比米亚更懂得照顾西里。天冷了会让他多穿衣服,会让他少喝酒,有一年甚至还给他织了围脖。其实又何止这些呢!此时的嘉怡已经怀了西里的孩子。那么爱西里的女人现在又怎么可能理米亚呢!
米亚打嘉怡的电话她不接,米亚去她家找她,嘉怡也不出来。
最后还有父亲母亲,还有一向疼爱她的大哥,他们都对米亚不理不睬。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以为米亚害死了多么好的一个人啊。
直到后来,嘉怡怀了西里的孩子的事情暴露后,大家才露出对米亚的几分同情来。但是米亚知道这个事情后并不感觉有多么大的伤害。只是突然间她好像释怀了很多。但是却又摆脱不了间接害死西里的事实。
有时候我们的责任心往往使我们坠入痛苦的深渊。米亚想,如果不是自己,也许嘉怡会和西里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吧!
在自责和悔恨里,她越发憔悴起来。皱纹黑眼圈以及呆滞的眼神时时陪伴着她。最后她选择了离家出走。
她来到和波西曾经一起呆过的地方,重温和他在一起的一幕一幕。
她就这么行尸走肉般,有一天她忽然发现自己的肉正在一天天的掉价,从以前的20元掉到了10元,即而掉到了5元,而现在她仿佛觉得自己已经一文不值了。她突然想去找波西。但是却想到那么一句话:“女人不能做三瓶女人,年轻时花瓶,中年时醋瓶,老年时药瓶”。她想现在已然没有了花瓶的资本,至于醋瓶也和自己没有任何瓜葛了,唯一剩下的就是药瓶了。而她现在就已经是药瓶了。突然之间她觉得现在去找波西,简直是在践踏自己的自尊。
她又想到爱情,别人都说爱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
米亚不禁嘲笑道:多么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啊!
爱情首先从一见钟情者来说,那么你爱的是对方的气场,要么是面容姣好,要么是气质不凡;
再从日久生情来说,那么你爱的是对方的思想,要么是品质优良,要么是烂泥扶不上墙。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以及足球不是护着的而是猛踢的便也都是这么个道理。
时间一点点在流逝,慢慢的米亚也开始释然,她想:“你纵使悔青了肠子,你纵使恨的牙痒痒,又能怎么样呢!毕竟生活还是要继续”。
每到过年她也会回去,刚开始几年她母亲还会给她物色对象,但是到后来便也不再提起,只是米亚会经常看到母亲轻轻地哭泣。每每此时米亚也会黯然伤神。
至于嘉怡后来她生了个女儿。还认了米亚为干妈。毕竟从心里讲嘉怡还是觉得有点愧疚米亚的。过年回去她们还会唠叨些句子,只是破了的罐子终究是破的,你用再好的粘合剂也于事无补。那条缝还是清晰可见。只不过大家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会触碰到那无法愈合的伤口。
嘉怡给女儿取名叫西西,长的很像她父亲。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浓浓的眉毛,宽宽的额头,高高的个子。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的过下去。米亚有一年过年去她哥哥那里时,突然提到要回到离开了很久的村子里生活,那时她的父母也刚离开人世不久。最后她真的就来了。
她来村子里后,嘉怡带着西西偶尔会来看她。有次西西还送给了她一幅画像。米亚把她挂在大厅里。仿佛那可以增加一点人气似地,虽然村子里偶尔有人也会来她这里做客。但是大家都觉得她是一个怪女人,一个女光棍。在他们眼里这是女人最大的可耻。
只是有谁知道,她每晚看完书后都会静静的倾听隔壁传来的天伦之乐的声音呢?有又谁知道她是那么的爱孩子呢?
后来波西来了,开着那辆BMW。人们说它是BEMYWIFE的缩写。米亚心里想真的是吗?看到波西时她很激动,要知道这就是她一直期盼着一直努力着的唯一的目的。为了等这一天,她已经保养皮肤好几年了,她怕他看到一个形容枯槁的女人。她也一直在看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等,米亚觉得学习真的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一件活儿。所以现在的她似乎看起来气色好气质也好。波西在家里坐了一会儿,看到墙上西西的照片,于是问米亚:“这
是你的孩子?长的真好,一定像爸爸”。在米亚心里早已经把西西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再说西西确实长的像西里。所以米亚点了点头。
后来他们走到枫树林里,说了说自己这些年的生活,米亚问波西“你孩子多大了”?波西吞吞吐吐的说“和你的差不多”。米亚的心微微颤了一下,她多么希望波西的回答是:“我还没有结婚呢”。但是她却多多少少还是能猜到这个答案的。波西现在是远近闻名的商人,有关他的报道,有关他的绯闻她已经从网络上看到了很多很多…….以至于有时候她都会觉得到底有没有这第二个约定?
是啊,男人似乎一生总要混账那么几回,特别是在30到40岁之间。他们会像着了魔似地,混账事层出不穷。而女人却往往死心塌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难怪人们常说:“男人是泥巴做的透着污浊;女人是水做的,晶莹纯净”。
但无论如何,女人大抵还是相信爱情的,相信它是一个不老的传说。
但最后波西还是来了,送他离开后,米亚觉得松了很大一口气,在这之前她早就知道自己得了胃癌,要知道她以前总是吃一顿忘一顿的。那时候她都怀疑自己能不能等到那一天呢?现在她终于熬过来了,回到屋里,她对着镜子突然之间觉得脸色惨白,后来她走到窗户旁望着去城里的那条路,望久了感觉有点累了,她便倒到床上,想着波西那时说的:“我现在还给不了你什么,所以我们暂时分开,但是我们有两个约定,第一:你28岁还未嫁,而我未娶,我就会去找你,然后娶你。第二:如果约定一失效,那么在我们快到50岁时…….”。想到这时米亚带着微笑,永久的闭上了眼睛。
此时波西坐在车里想起了自己曾经那么的努力,做过车床,当过搬运工等等,但是他从没有泄气过,因为他永远记得他们的两个约定。但是第一个约定却因为她的婚礼而宣告失效。第二个约定却在自己看到米亚的孩子的照片时也宣告无效。而自己为了骗米亚居然说:“自己的孩子和她的一般大!天晓得,因为自己现在都还没有结婚呢!虽然自己荒唐过,和很多女人有染过,但却非米亚不娶”。
想着想着,波西突然之间觉得心口疼的厉害,他仿佛知道有什么不详的事情发生似地,他突然转了方向盘,调转了车子又朝米亚家的方向开了来。而此地已经离米亚家好远好远。他就这么不顾一切的开来。
一辆BMW又一次停在了我的面前。大家都面面相觑。而我只听到那个男人嘀咕着说:“我和米亚的第二个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