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飞翔
北风袭地雪满天,寒气凝水晶如镜。
冰面健儿一行飞,疑是春燕群早归。
在北方冬季,滑冰作为户外运动,很普及。从事它能强身健体、增加免役,也能锻炼人的意志,备受豪爽的北方人钟爱。每到飘雪时节,男女老少齐上冰,都要争相做一回“小燕子”(银幕上的速滑运动员)在冰面飞。
健儿们在冰面上,本无翅膀,但借助冰刀的帮助,可以自由起滑、任意驰骋,找到翱翔般的感觉。
回想儿时,能有一副冰刀来滑冰,那是一件多么荣幸和值得骄傲的事,所以,第一次上冰的经历,我终生难忘。
一九八三年的冬季,天气寒冷,我小学四年级寒假,时逢国家普及冰上课,母校第一次浇冰场,作为护校生的我有幸参加了那次劳动。眼见着,一桶桶水、一层层冰逐渐形成了光滑的镜面,值班体育老师当即做出犒劳、奖励我们的决定:提前给我们开冰上课。我们才有机会见识冰刀,里三层、外三层油纸的包裹下是乌黑、闪亮的两块小铁片(冰刀是由铁片做的,油漆+油能起到防锈作用)。参加劳动的学生,3人分为一组,每组配备一副冰刀。老师首先指导我们怎样“绑”刀,因为当时的简易刀上面是没有鞋的,只好找来尼龙绳直接捆绑到我们自己穿的棉鞋上,其实这样,也足够让我们因兴奋而欢呼了。老师带领各个小组,开始一个人滑,两人搀扶着,轮番上冰了。
对于初学者而言,冰是绝对无情的,光溜溜的冰面上,即使不穿冰刀也很难站立,更何况是踩在两个小铁片片上。在老师的一些基本要领指导及简单动作的示范下,我们开始了艰难的尝试,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雪水、汗水和泪水交织在一起,就这样反复坚持、反复磨炼,我终于能在冰面上站立了。三天以后,我开始在冰上挪步了,挪一步,停一下,一小圈下来,足足用了半小时,晚上回家才发现,膝盖是青的,脚脖子上全是血泡。一周后,我开始能滑了,尽管姿势还不标准。因为珍惜冰刀的来之不易,整个假期我都没有停滑。
直到上中学,我的冰刀由简易刀换成了冰鞋,滑冰姿势也得到了很多指点。除学习外,我冬季大部分空闲时间还是在冰场上渡过的。多年的坚持和磨炼,我的滑冰速度有了很大提高,身体也逐渐强壮起来。这项运动不仅为我的生活带来了无限欢乐,也为北方的冬季增添了新的生机。
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生活的繁忙,我每年上冰的时间越来越短,但是,我只要到冰场滑上几分钟,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马上都会随风而去。
我喜爱滑冰,终生不渝。即使我的速滑水平不高,即使北方的冬天寒冷,即使北方的冬季更短暂,也许打我从冰上站起来那一刻“这”就注定了。
上冰前:1、先磨刀,正反刀刃都要磨出一样的锋,因为刀的外刃在弯道时也是用得到的,公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2、热身运动,束紧衣带后,活动筋骨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定要做好腰、腿和脚的充分活动,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受伤。3、系刀,刚穿上的冰刀鞋带系法也是有讲究的,系太松易崴脚,太紧滑起来脚是要疼的。
上冰后:深吸一口气,接着是弯腰、曲膝、稳住重心,然后目视前方,双脚平行地站立在冰面上。起滑时,把重心放在单只左脚的刀上,保持住身体的平衡后,利用右脚的内刀刃蹬出一脚,刀刃蹬冰的反作用力瞬间产生了向前的冲力,这时迅速收回右脚,身体继续保持平衡,重心则转到右脚上,再蹬出另一脚,几脚交替滑开,开始起速,速度和惯性很快就产生了加速度,一悠起来,再加力,会感觉很轻盈、很飘逸。这时,可以单足滑,转着滑,倒着滑,各种姿势、各种花样,很是惬意。几圈下来,体温渐渐升高,继续滑,会感到更温暖、更自由、更欢畅。
细品味,其实人生何尝不亦如此:求学择业,宛攻坚冰;涉世之初,,如履薄冰;生活磨砺,犹若融冰;走好这三步,人生就会一帆风顺、游刃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