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送菜途中 (一)

送菜途中 (一)

2013-10-24 02:06 作者:乐山 阅读量:30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送菜途中(一)

文革开始那年我初中毕业。从学校回到家还没多少日子,就碰到这个差事:给温峡工地送菜。

以往工地上是不需要家里另派人送菜的,都是工地上的人自己回来取。他们两人一班的轮流,这样既解决了后方的供应问题,也解决了大家长年在外不能回家的矛盾。这回不知工地上有啥紧急状况,要后方派人往工地送。这时的男壮劳力基本上都在工地,家里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派谁去似乎都不合适。当然更不可能派女人去送,女人出门不方便不说,谁家里不是老人孩子猪子鸡子的一大摊子事,离得开吗?队长无奈,只得找到我们这一老一小。老的叫黄光富,已五十多岁了,按辈份我得叫他三爷。找到我时,我觉得百把里路程,一去一来也不过两三天的时间,又听说路也好走,小毛驴拉着车又不是很重,再就是我也想去那里看看,因此就爽快地答应了。

三爷虽然也没去过工地,但他听别人说过沿途的情况。他说如果当天直接从家里出发,肯定赶不到工地,因为过河要耽误不少时间。所说的河就是汉江。汉江西岸都是硬地,比较好走是没话说的。而东岸则不同,那里从水边到老岸还要穿过一大片沙地,由于河水的涨落,渡船的停靠点又不怎么确定。河里水多了,船就靠得离老岸近一些;河里水少了,船就停得离老岸远一些。如果这次船停得离老岸远了,我们又是重车,那就会非常麻烦。他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一天下午把菜运过河并赶到丰乐过夜,第二天就可以轻轻松松到达。

我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我们吃过午饭便砍菜装车。菜是从公家菜地里砍的一种叫做腊菜的菜。这种菜直接在锅里炒着吃不行,得切碎后先用开水焯一下除水,再用清水浸泡起来。吃的时候,把菜从水里捞起并挤干,可以加油、盐、蒜汁等佐料凉拌,也可以加干辣椒和其他佐料在锅里翻炒出香。当然也可以腌制,不过这需要较长的时间。别看这种菜不怎么样,大工地集体生活可是难得的下饭的好菜。我们用稻草拧成绳把菜结结实实捆好。每捆约二十多斤,共计十五、六捆,车子前后码了个严实。又备好牲口草料和我们自己在路上的干粮。驾上毛驴,鞭子一抽,“得儿,驾!”便欢快地上了路。

车到河边,上船时因有乘船的人帮忙,倒是没费多大的劲,但船过河后的停靠,却是预想不到的糟糕:下船处离老岸上的正车道还有将近一公里的路程。菜车在沙上别说行走,就是停住不动,车轮也陷进去半尺深。事已如此,还能怎么办?——扛呗。我们把菜卸下来,赶着毛驴先把空车拉到老岸的正路上,然后再一趟一趟把菜扛上去。正是农历八月天气,天本来就有点热,再这样一趟趟搬菜,汗把衣服湿了个透。沙子沾到脸上、脖子上和汗蒸发后结成的盐磨得皮肉火辣辣的痛。等菜搬完了,天也快黑了。原来还晴朗朗的天,这时却打了阴。西北天际涌出的大团乌云,很快把太阳遮没了。当地谚语:早看东南,晚看西北,现在西北方已起了乌云,必定是下雨的征照。我们顾不得坐下歇会儿喘口气,便急急忙忙把车装好,紧赶慢赶,天黑时赶到了丰乐。

丰乐是个小镇,这时已是店铺打烊、点灯消夜的时候了。原是准备就在街头路边随便将就一夜算了的,为此我们还备了一条棉布被单。可现在看天要下雨的样子,就不得不重新考虑我们的安身之处了。住旅社是不可能的——没钱。想来想去,最后想到我们队里有个人在镇上农中念书,他叫杜德茂。我们把车赶到学校门口,通过打听,终于找到了他。他帮我们先安排了车和毛驴,又和同学商量给我们腾了一张床,打水让我们简单地洗了洗。因为时间太晚,食堂已关了门,饭菜是没有了,他给我们弄了瓶开水和一点咸菜,让我们就着咸菜吃我们自己带的馒头。还真是累了饿了,干干的馒头也吃得津津有味。吃完饭,疲倦的身子往床上一躺,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夜里,风雨大作。第二天又是一天。第三天还是一天。

我们已无心做别的事,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眼看着驴的草料快吃完了,车上的菜似乎在慢慢变黄,菜心里的苔也在抽长变老。我们那个急呀,真是想求天告地:快点儿晴吧,快点儿晴吧。第四天,嘿!天果然晴了。一大早我们就起来备车,想着终于可以顺利到达了,连日的忧闷便一扫而空。告别杜德茂和他的同学们,迎着东升的旭日,听着路旁枝头小鸟的鸣叫,我也禁不住小声哼唱起来。毛驴也似乎特别的高兴,尥着蹶子一溜小跑。要是我们知道这个时候的通途顺畅只是个假象,前面还有更大的艰难在等着我们,我们还开心得起来么?(待续)

相关文章关键词

《送菜途中 (一)》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