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历史的记忆补充篇(关不上的记忆之门二十八)

历史的记忆补充篇(关不上的记忆之门二十八)

2013-10-27 05:34 作者:北吹 阅读量:34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上个月我偷闲去了一趟嘉兴,主要是受文革期间还是学生的几位朋友之邀去的,虽然大家都是六十左右的人了,但一说起文革中的事大家都会滔滔不绝,因在那个年代给我们留下的记忆真是,太深!太深了!!!

五六十年代,那时的平均文化水平是很低的,在我这年龄段的单位工人,能有小学毕业的已很不错了,但单位的领导也都在三十几岁,他们多数都是解放前学徒出身的老工人,基本都没文化,靠解放后速成学的一些文化课。

故在文革期间闹出了许多的笑话,对于现代人听了可能感到不可思议,但那确实是千真万确的。

毛主席亲自领导的这场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先是在文化界的,逐步发展成革走资派的命,随着单位领导的一个个被打倒,单位到底有谁来继续领导的问题产生了争论,故一些单位出现了比谁在解放前最苦,谁就来当头头的笑话。

当时有个单位比苦出身比出了L和D两人,他们两人都不识字,但在谁当正领导,谁当副的问题上两人展开了争论,D说:“大家知道我曾在台上诉过苦,我从小就死了爹娘”,L说:“我养出来后就没见过爹娘长的什么样”,D说:“我六岁领着妹妹去讨饭,遇到日本人追杀,只能背着妹妹游过青漾湾,(平湖境内一条河)大家看我苦不苦?”。

大家表面上都说真苦,因没人能比过他俩苦了,但心里却想“一个六岁的孩子能背一个三岁的妹妹游过,一条五六十米的河,简直是在瞎说”。

这时L大喊着说:“你那算什么,我自生下来就没吃过奶,全是吃糠长大的”L一想后马上加了句“解放后我才开始吃饭,解放前一直吃慷的”。就这样L当了造反派的队长,D当了单位派工作的负责人。

1967年7.20事件时,L和我们一起逃到了南京,在住在华东水利学院的几天里,他常想和我们一起外出玩,但都被我们拒绝了,因他太丢人显眼了,他每天洗的短裤怕被人偷去,常用一根竹竿挑起裤子扛在肩上,要么把裤子顶在头上外出,路过的人见了都暗暗发笑。

当我回到新仓,被造反派的治安大队叫去询问时,发现L已站在门口为造反派站岗了,后来我得知L被造反派叫去,只打了两个巴掌他马上就“投降”了。虽然我常在街上见到他,包括现在也偶儿碰到他,但我从不和他打招呼,因我始终看不起他。

更可笑的是有一次镇上开大会,当时毛主席发表了最高指示,其中有一句话叫“纲举目张”。成语解译纲是:“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但一位领导在台上发表演说后,又对毛主席运用的这句成语进行了激情发挥说:“纲就是渔网,目张就是当渔网拉起时,大家要把眼睛睁大,看清楚网里是不是有鱼,千万不能让鱼跑掉”。当时我们听后差点大笑出来,但还是强忍住了。

确实在那个年代发生了许许多多的笑话,关键是那时的文化平均水平太低了,在老百姓的眼里,能在台上发表讲话的都是高水平的人,明知他们讲的是错的,也不敢去说他,因你说他就是对党不满,就是反革命。

正因为在那个年代,明知错而又不敢言的思想蔓延,故才会发生让现代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待续)

相关文章关键词

《历史的记忆补充篇(关不上的记忆之门二十八)》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