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漫话新课改

漫话新课改

2013-10-23 19:11 作者:开心老师 阅读量:28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孩提时代,出身农村的笔者与更多的伙伴们,都有幸光荣地加入了“街孩子队伍”。在这支队伍里,我们这些“队员”在“孩子王”的统领下,每天都聚集在一起,快乐地做游戏、捉迷藏、捡柴禾、拾粪、割草,乃至变着法子、非常顽皮地胡乱捣蛋、搞恶作剧、偷生产队或邻村的瓜果……那份舒服、那份惬意、那份无忧无虑,至今难以忘怀。尽管我们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时常会遭到“孩子王”的训斥、辱骂甚至体罚,但因为害怕自己被“孩子王”从“街孩子队伍”里开除,所以,总是隐去委屈、恐惧,很有诚意地向“孩子王”保证,今后一定“一切行动听指挥”。“孩子王”因为受到“队员”的绝对尊重,则报之以对“队员”的全面保护,他不会让自己的“队员”遭受“外来队伍”的欺负、伤害,更不允许他“势力范围”内的“队员”之间“打架斗殴”。可以这样说,在我们这些“队员”的心目中,“孩子王”既有“家长”的威严,又有“师者”的睿智、“朋友”的义气,更有“领导”的权威。

我们的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往往自称或被他称为“孩子王”,思想和语气里总在为此夹杂着诸多惆怅、无奈甚至忧伤。但是,值得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教师在埋怨自己“命运不及,当了这烦死人的‘孩子王’”的同时,又有多少人能反思自己的“师者言行”,认为自己在苦恼中已经拥有了笔者上述“孩子王”的“情感魅力”呢?我们在学生面前,有“家长”的威严吗?有“师者”的睿智吗?有“朋友”的义气吗?有“领导”的权威吗?如果有,那我们就应该能非常幸运地成为合格的教师;我们的学生就应该能非常快乐地成为合格的学生;我们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就应该能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新课改的实质是什么?笔者认为,新课改倡导的应该是“‘活’起来的教育”、“‘动’起来的教育”、“‘亲’起来的教育”、“‘乐’起来的教育”、“‘趣’起来的教育”,归根结底是“‘智’起来的教育”、“‘实’起来的教育”、“‘美’起来的教育”、“‘好’起来的教育”、“‘强’起来的教育”。新课程理念不是在这样启迪我们吗?新教材设计不是在这样突出重围吗?新课程改革不是在这样探索创新吗?如果我们的新课改不能让教育“活”起来、“动”起来、“亲”起来、“乐”起来、“趣”起来,确保让教育“智”起来、“实”起来、“美”起来、“好”起来、“强”起来,那么,我们的新课改又有什么“新意”可言呢?

实施新课改的一个前提因素,应该是对“师生关系”进行“彻底革命”。要弱化“孩子王”的“家长威严”和“领导权威”,强化“孩子王”的“师者艺术”和“朋友义气”,在师生之间真正建立起“平等、互利、合作、共进”的“一起成长”关系。

实施新课改的一个关键因素,应该是我们这些“孩子王”要能“主动图之”。从思想上欢迎新课改,从心底接纳新课改,从行动上推进新课改。要用新课改的理念武装大脑,用新课改的途径完善施教,用新课改的成果提升素质。

实施新课改的一个根本保障,应该是寄托于“孩子王”们的“专业成长”。“孩子王”们的“顶头上司”们,要善于、勤于、勇于为“孩子王”们全方位搭建专业化成长的“立体互动平台”,把“校本培训”、“局域培训”、“高级培训”落到实处。“孩子王”们更要善于、勤于、勇于凭借得天独厚的“成长实践”,自搭“成长平台”,自谋“成长出路”,自提“成长动力”,自强“成长素养”,自产“成长甘果”,进而统领孩子们一起“亲历成长”、“携手快进”,让思想放光,让行动坚实,让生命飞翔。

实施新课改的一个重要保障,应该是学生家长对新课改要有“明确认识”,并给予“充分关注”。学校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明白纸”、进行“家访”、邀请“校访”、启动“合作育人论坛”等途径,引导家长从认为“只要孩子‘分’高,将来就能有出息”的思维怪圈里走出来,与学校一道,帮助孩子固好做人的根基,掌握求学的技能,拥有健康的身心,具备尚美的情趣,为孩子的终生幸福和发展,全面做好充要准备。

如何让新课改推动“‘活’起来的教育”?要做到思想“活”、内容“活”、形式“活”、管理“活”、评价“活”、反馈“活”。一句话,要做到师生、亲子一起促成“活”。

如何让新课改推动“‘动’起来的教育”?要做到大脑“动”、双手“动”、眼睛“动”、嘴巴“动”、时间“动”、空间“动”。一句话,要做到师生、亲子一起参与“动”。

如何让新课改推动“‘亲’起来的教育”?要做到教材“亲”、发问“亲”、讨论“亲”、争鸣“亲”、作业“亲”、考试“亲”。一句话,要做到师生、亲子一起营建“亲”。

如何让新课改推动“‘乐’起来的教育”?要做到课上“乐”、课下“乐”、活动“乐”、校内“乐”、家里“乐”、到处“乐”。一句话,要做到师生、亲子一起享受“乐”。

如何让新课改推动“‘趣’起来的教育”?要做到导有“趣”、学有“趣”、疑有“趣”、探有“趣”、对有“趣”、错有“趣”。一句话,要做到师生、亲子一起体验“趣”。

惟其如此,新课改才能带动我们的教育真正“‘智’起来”、“‘实’起来”、“‘美’起来”、“‘好’起来”,最终才能“‘强’起来”;我们的教育才能把切实践履好“三个面向”的治教准则,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真正转化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资源保障和发展依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强劲无穷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相关文章关键词

《漫话新课改》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