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安于贫穷
我对那些相安于贫穷的人深深地鞠上一躬……向他们致敬。
在这样一个越来越混沌的社会,物欲膨胀的年代,我向那些把尊严看的比生命还重要的人致敬。这世上还有多少人视道德为生命的全部?这世上还有多少人愿意恪守着传统,把礼,义,廉,耻看做是头等大事?
在谎言面前,心,还会感到羞愧吗?每天我们这个世界都在眼花缭乱的疯狂地举行着无数号称“盛宴”的活动,用以吸引我们的眼球和心灵。我们的心越来越焦躁,越来越不安闲。浮躁,轻狂的有些可笑,但已经化成烟雾融进空气里,在呼吸间进入我们的身体安家。
我开始怀念古人描述的属于他们的日子……我的心里充满了对宁静,平安的渴望,我会向往一处依山傍水的小屋,我会向往回归到最自然的环境。
曾经什么没有,多想什么都有,等什么都拥有之后,才发觉两手空空……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失落感,在追求物欲满足后的某个时间。其实富裕带给自己的如果只是肉体的享受,那这种享受会让苍白的心加倍的感受到折磨,因为人是靠精神活着的,养活肉体简单到只需要一箪饭,一瓢水足矣!
没有思想的活着,没有信仰的活着,只是为了追求物欲满足的活着,那不就是行尸走肉吗?生命失去了活着的价值和全部的意义。
“这世界上还会有不为五斗米折腰人吗?”我问燕儿姐。
“有!我们的父辈很多人都是如此。我家老爷子就是……”燕儿姐说。
“我父亲也是。老牌的知识分子,清贫对于他们很享受,不过,能享受这份清贫也挺让我敬重的。”
以前中国的知识分子身上都有着浓郁的书生义气,这份气息除了一份读书人的纯朴之外,还有一份做学问人的豪气,他们思想的高度使他们在气质上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清高,但清高是一种品格,如松,如竹,淡然如菊……他们守护着自己灵魂的清净,他们把自己的心安置在属于高洁的去处,他们抱持着一份坦荡,他们心怀着一份坚忍,他们崇尚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操守,他们享受着安于贫穷。
迎面吹来从几百年,几千年的遥远的中国,属于历史的中国的一种气息,我大口大口的呼吸着,这一切才可以让我的生命鲜活,我会怀念,也会向往那样的一种生活。
那样的环境里我们才会像极了内心的自己。男人像男人,女人像个女人,那些中规中矩的日子里我们中规中矩的安然生活。相安于贫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让我从心里尊敬,那份怡然自得,洒脱的相安,那份超然脱俗,淡定的相安,贫穷不过是绫罗绸缎换成了布衫,雕梁画栋换成了一间草房,同样的挡风御寒,不是吗?只要心里是真实的,只要把自己的尊严视若生命,那贫穷的人生一样重于泰山。
现代人太爱“断章取义”,佛讲“珍惜当下”,珍惜当下不是醉生梦死,珍惜当下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佛说珍惜当下是要人精进,佛说要人牺牲自己成就他人,佛要施大爱与人世间,发愿度众生成佛!现代人太多的曲解了佛和经典,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人云亦云的以讹传讹。
我在冰心老人家里做客,环顾这个文坛上的巨匠的家里,清贫如洗,而就我所知以冰心的著书所得就应该不是眼前这样的陈设,老人走后,现任职于中国民族大学的女儿吴青和女婿陈恕教授依然秉持着这样清淡如水的生活,把自己积攒的财富尽可能的捐助给社会和弱势人群,在他们身上你很容易的找到,诸如前辈朱自清的那种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米的知识分子的气节!
真正的做学问的人,真正的艺术家,真正的政治家都是活着很清贫,身后富贵的,富贵是留给后人的。毛泽东是个伟人,他拥有的是一个国家,但是他心怀的是整个天下!心怀天下的人肯定是把人民的疾苦放在第一位的,他一生生活都极俭朴,因为他要和他的人民同甘共苦。
相安于贫穷的人在平实中透露着令人敬重的风骨,我愿常常倾听着他们的心声,保持着内心的一份剔透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