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家有馨香

家有馨香

2013-10-24 04:14 作者:开心老师 阅读量:33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土改前夕,倔强耿直的祖父不听亲人的劝阻,买下了一位精明的富人甩卖的“四十亩”土地,随后不久,他“光荣”地成了一名“坷垃地主”。父亲今年68岁,年轻的时候,因生活所迫,他加入了“混东北”的大军,成为辽宁抚顺铝厂的一名单身工人。在过去那个“唯成份论”的年代,尽管父亲为人忠厚,工作勤奋,但终究“空有凌云志,无法展宏图”。1982年,他病退返乡,后来,成了村里让人拥戴的“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至今仍衷情于做那些积德行善的苦差事。

那个特殊的时代,让父亲的心灵接受了过多的磨难,但在我近四十年的记忆里,他始终是一个“立身向善”的人,并很好地影响了膝下以我为首的三个儿子。我们兄弟三人都是在父亲的“鸿书教诲”中长大成人的,作为长子,我接受了父亲更多的期望和重托。

母亲的求学期正逢被“女子无才便是德”统治的年代,所以,她无缘迈进学堂的大门。在过去那段“挣工分吃饭”的日子里,当时的生产队分口粮都是在粮堆上插上父亲的名字,所以,母亲继能辨认父亲“来鸿”上书写的她的名字“苏茂慧”后,又学会了辨认父亲的名字“许兴杰”,后来又学会了辨认“许东振”“许永振”“许方振”。当时,母亲什么苦都能吃,唯一难以驱散的苦恼就是无法阅读父亲的“心语”,书回家里的“心音”,还有那“家里和外头的事,什么都得让人家先知道”的尴尬。母亲这种尴尬的境遇,在我上了小学,学会汉语拼音后,开始得到了扭转。因为,我可以把母亲的话用拼音演绎成“家书”传递给我的父亲了。而当我进入二年级后,母亲的尴尬境遇得到了根本扭转,因为我已能借助字典为母亲阅读父亲的“心声”了。我们的家从此走上了充满自信的路。

现在想来,父亲的一封封来鸿,母亲的一声声唠叨,已变成了我终生的精神财富,变成了我为人做事、杏坛躬耕的力量之源。父亲在来信中说“东振,你将来如果能考上学,咱就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如果考不上,咱的家庭就将在黑暗中继续向前过。”母亲在唠叨中给我传递着这样朴实的道理:“东振,你是咱家里的老大,你要带好头,好好学习,以后能考上学,当大工人,吃国库粮,给你大大(父亲)和我争口气。”

父母的期盼和重托,让我的孩提时代,缺失了些许童趣,比同龄人更多地承担起了与家庭同患难的责任。我非常听话,每天都刻苦地学习,每天都尽量多地帮母亲烧锅、拾柴、挑水,成了一个名誉乡邻的懂事的孩子,也为母亲赢得了“茂慧人好命好,你看人家的孩子多懂事”的荣誉。

背负着家庭的期望和重托,我迈着成长的坚实脚步,挥洒汗水,倾注真情,终有所成。1981年,我终于学有小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山东省新泰师范学校,成了村里屈指可数的“大学生”。父亲又及时对我“书教”:“东振,要继续努力,争取将来能当一辈子明白老师。”父亲的嘱托激励着我,让我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师范生”,让我有幸于1984年7月毕业后,被选拔到宁阳县实验小学工作至今,转眼已步入了教育生涯的第20载。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把“以德立身,以德育人;以学强能,以学教人”作为自己的为师座右铭,始终不敢懈怠,编织出了一个个“淡泊名利擎高洁,精业勤业洒师爱”的动人故事,赢得了桃李满天香。……

“立身向善,济世传家。”是我永远关注人生、关注家庭、关注事业、关注真情的最高准则,我已把它基本到位地传递给了我的儿子。

许东振携子启通走人生

许门旺后育杰俊

东方朝阳正薄喷

振奋精神仰天思

携云无畏壮心魂

子甲父辈当更强

启迪后代备发奋

通达巅峰不余力

走出沼泽向前奔

人贵有志莫徘徊

生命翱翔凌昆仑

相关文章关键词

《家有馨香》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