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默默走过2011

默默走过2011

2013-10-22 13:50 作者:岁寒三友 阅读量:28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默默的走过了2011年。回首望望脚后的踪迹,有时候还有点佩服自己,虽没得到什么,但一颗健康向上的心还是支撑着渐行渐远的脚步,与己为伴,与爱相随,从贤者们的智慧中得到指点,不断的调整老气横秋的心境,在平淡的坚守中茂盛着生活的炊烟,收获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蔚蓝。

平淡的日子总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一念执着自心间生起,一曲相思缘定书缘,字里行间几多豪迈几多闲愁。朝露夜雨,日出日落,喜欢爬格子的嗜好难以改变“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的心境,用心语抒写人性灵魂最触动的语言,让思绪在字里行间有所感悟。终于,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这份快乐真的如同醉酒的感觉。《甘肃地矿史话》一书中约我撰写的八篇稿件横陈纸上,散文诗集《感情的牧歌》、散文集《思想深处的乡土》得以出版。尤其是女儿刘丹工作之余为这两本书在策划、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让我在收获之余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那一段时间她一篇一篇研读我的习作,为我写了序,“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读父亲的散文,就是和一颗至纯至美的心灵在晤谈。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若干篇文辞优美、思想深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可以净化自己的思想,荡涤自己的心灵,以此静观社会,审视人生,检视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使自己的人生臻于完美。”是啊,在生活中,亲情是什么,就是最真诚的感情与无私中让心灵感动,让灵魂得以在春风秋雨里自然地体味大自然所赋予的一切。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2011年,我们迎来了建党90年的辉煌时刻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作为喜欢舞文弄墨、信手涂鸦的我自然在写作中把这些题材当做一种任务来完成。于是,就有三五篇习作又获得了若干征文奖。我觉得,这种写作方式很有一些益处,那就是在享受写作的这种过程中,一方面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山先生“中国尚未统一,同志仍需努力”等内容有了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感悟,也让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伟大而又震撼人心的事件在心中清晰了许多。“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出师表》的的教益嘹亮在耳,而“活到老,学到老”这句古训让我更加懂得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知识迅速更新,学校里的学习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终身学习仍然显得重要的道理。圣贤经典,叫人感悟良多,不敢懈怠。

由于工作需要,在舟曲特大泥石流一周年前夕,我和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的几位同行,一同去舟曲采访,在短短几天的的行程里,让我充分感受到了舟曲一年来的变化。采访是艰辛的,但当看到“8.8”一周年时的舟曲,火热的建设工地,繁忙的农贸市场,川流不息的人流,让我感到了一个崭新家园的诗情画意时,心中的那种兴奋是难以言语的。三眼峪,这个曾让舟曲人民最为痛心的地方,在2010年的8月8日,从这里奔涌出的182万立方米泥石流,削平了三眼村,摧毁了月圆村,瞬间夺走了1501名舟曲儿女的生命。而今年的三眼峪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已全面告捷。这项工程,是国内目前投资最多、工程量最大的地灾治理工程之一。与此同时,在舟曲建设的罗家峪沟泥石流防治工程,龙江新村、南桥滑坡防治工程,寨子沟泥石流治理工程,白龙江治理工程等都已基本竣工。到今天,舟曲在青山绿水的拥抱里,在全国人民大爱里,一片无私的阳光让汗水与真爱得到的充分体现。因此,我撰写的报告文学《三眼峪,历史不会忘记》在几个报上得以刊发,为舟曲的新生添上了美丽的一笔。

这一年我还实现了一个的梦,那就是领着妻子乘飞机去了南方旅游,圆了她遨游万里蓝天的向往;在网上开了微博,时髦了一次心中的激情;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父母亲都不再年轻,年近耄耋的老人已需要儿女们的照顾。于是,思维的方式已由原来的奔放热烈渐渐转变为平静沉思,好像山岗上成熟的庄稼,在秋的怀抱里自由地摇曳着,不再为争春而绞尽脑汁,不再为辉煌而汗流浃背,不再为头顶虚幻的光环而倾其所能……“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平和无为地和父母亲呆在一起,唠叨着儿时的往事,静静享受大自然赋予的亲情。于我,为父母亲泡一杯热茶,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打一次洗脚的热水,然后问问冷不冷,累不累,一些生活中温暖的细节在平淡中悄然度过,让自己感受幸福的全部含意……

盘点2011年,日子是充实的、记忆是充实的。一切美好的、快乐的、伤感的、期待的,都像初升的太阳照亮了每一个平凡而又平凡的日子。“奉劝诸贤及早修,光阴似箭去难留,寒来暑往催人老,不觉青年白了头”。珍惜光阴,努力向上,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因为,2012年又在向我们招手……

相关文章关键词

《默默走过2011》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