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一代医圣张仲景 (长篇小说十)

一代医圣张仲景 (长篇小说十)

2013-10-24 04:09 作者:沪上人家 阅读量:46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第二十章 张仲景继续演说讲解《洛水河图》,建安才子王桀忌医讳疾一命呜呼归天。

第二天白天学生们忙着帮助张仲景的儿子,出去走街串巷给病人看病和利用空余时间温习看书,或者请教张仲景的儿子张鹊儿。张仲景要忙着处理衙门里的公务不得脱身,一到晚上心里急着想听课的学生们早早的吃过饭,等候这听老师的讲课。张仲景把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张鹊儿是因为自己对扁鹊怀有非常敬佩佩服的意思,也希望自己的儿子医技超过自己就像扁鹊那样医技超人,思想品格高尚。

学生们一见到老师张仲景吃好了饭,就急忙嚷着异口同声地说:

“老师,昨天的《洛水河图》还没分析完呢?请老师继续给我们讲解吧!”张仲景见到学生们对《洛水河图》和中医学的医理关系挺有兴趣,便笑着说:

“好吧,那我们今天继续分析这《洛水河图》和人的生理阴阳气血平衡之间的数理关系,以及同外界自然关系的情况,这个《洛水河图》更能直观反映出人体内,阴阳气血平衡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理气候等发生盛衰消长变化的。你们看,这《洛水河图》中奇数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分别代表着四季的气温变化关系。左边3为春季;顶上面9为夏季;右边7为秋季;最底下为1表示冬季,中间奇数5为长夏。大家都学过在学习古文的时候,学过五行。下面请杜度来说一下季节和五脏之间的对应关系!”听到老师张仲景喊自己起来解释,季节和五脏的对应关系就立刻站了起来说道:

“3为春季,春对应的脏腑为肝脏,属木,有生发、舒展的特性,因此肝有疏泄的功能,喜条达而恶抑郁,色青;9为夏季为心脏,属火,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此心阳有温煦的功能;色赤红;中间的5为长夏(湿热),对应脏器为脾脏,属土,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因此脾脏有运化水谷精微,营养全身的功能,色黄;7为秋季,秋对应的脏腑是肺脏,属金,金有萧杀,清净的特性,因此肺有喜清肃,肺气有肃降为顺的功能特点,色白;数字1为冬季,冬对应的脏腑是肾脏,属水,水有滋润、下行、闭藏的特性,所以肾脏有藏精、主水的功能,色黑。老师我说的对吗?”说完后杜度急忙问老师自己说的是否对。张仲景听了杜度的解说又笑着说;

“很好!说的很对!这周围的奇数四个数字表示了天气气温的高低,秋季用7这个数值也表示了秋老虎的高温意思。”接着张仲景又指着墙上的《洛水河图》解释道:

“你们再看看,图中的偶数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又表示了一天之中光照强度的变化差异:你们看,左上的数字4表示清晨,左下的8表示上午,右下的6表示傍晚,右上的数字2表示半夜。这都是先人们经过无数次在实践观察中得出来的数字模型,有些蕴含于其中的自然谜,还有待于我们后生们去研究发现呢?”张仲景说到这里朝着学生们赋予了殷切的期望。接着他又指着《洛水河图》说:

“咱们在回过头来看看这《洛水河图》十分奇特的组成方式:它根据阳数1和阴数2,阴阳相合成为3。老子曾经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3和2分别自乘和相乘得出下一个方位数。譬如,2自乘得4,4再乘以2得出下一方位数8,8乘以2得到16,取个位余数6作为下一个方位数,也是按照顺时照方向推导出来的。奇数却是按照逆方向计算推导出来的。你们看左边的数字3自乘得出下一方位数字9,9再乘以3得出27这个数字取其个位余数7,作为下一方位数字。再拿7这个数字乘以3,得出21这个数字,也同样取出个位数的余数1作为下一个方位数字。最后把剩下的5填入中间,就完成了这张《洛水河图》的魔方数理模型,这里其中蕴含自然之理奥妙无穷,在古典医籍中的《灵枢经》中的《九宫八风篇》就是根据这个《洛水河图》演绎列出了来自自然界里的八个方位风,南方的大弱风;西南方的谋风;西方的刚风;西北方的折风;北方的大刚风;东北方的凶风;东方的婴儿风;东南方的弱风,这八种风伤人后所引起的患病部位和症状都不同。这揭示了气候和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之间的密切关系,简直太神奇了!气候和流行病瘟疫大有联系,气候过之为病,不足也为病。五运六气的推究也和这图有关联呢,这讲解起来很复杂,现在我们就暂时说到这里,还是以后学生们自己去慢慢地研究理解吧。”听了张仲景老师的一番话学生们意犹未尽的,纷纷表示以后慢慢再去研究探讨。

张仲景接着说:“昨天在读《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中说的天癸,指的是什么大家明白吗?”

杜度急忙回答说:“老师我知道,天癸,在这里指的是人的精气。”

张仲景望着杜度点了点头说:“杜度解释的很对,这里的确指的是人的精气。人的生长发育都靠这精气。《黄帝内经》说,“不治已病,治未病。”接下来我们就要先讲讲四诊合参用来预防疾病,有病早治疗的重要性。有道是古话说的好,‘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就是着了道理。再讲这之前我先来讲个故事吧!”接着张仲景给学生们讲起以往自己在荆州时那个给建安七子之一的王桀建议吃药预防疾病的故事。

当年张仲景在荆州和刘表经常往来,所以交接上不少云集在刘表身边的文人雅士。他们有时经常在一起见面交流思想和对当前国家的形势时事、读书的一些看法,张仲景当时已是很有名气的医生郎中了,所以前来和他拜访学习交流的很多。当时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桀,年轻气盛,在当时的文坛上也很有名气。尤其是他的一篇《登楼赋》和一首《七哀诗》写得很出色。

这天王桀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儿不舒服,就来张仲景找张仲景看看。找到张仲景和他羞于面子,开始对着张仲景高谈阔论,谈古论今滔滔不绝。正在谈兴正浓的话头上,一下子也就没把自己找张仲景看病的事放在心上。张仲景想这王桀志气正高,声名大振一般不会轻易和我这样的人前来夸夸其谈的,是否有事要找我,于是张仲景拨转话头急忙提醒起王桀来;

“先生,近来身体可好呀?”

当时年龄只有二十多岁的王桀,听到张仲景提醒自己问起自己的身体情况,心里猛地一震,心里嘀咕道,这张仲景先生倒是火眼金睛,能料到自己的心事真是不简单呢。本来自己确实是来找张仲景看病的,结果自己和张仲景一番轻松的谈话,倒把自己原来找他看病的事撂倒了九霄云外去了,这一番谈话把自己本来不舒服的身子,说的倒是舒畅起来了,于是他望了望比自己年龄张一倍的名医郎中就笑着回答道:

“本来我觉得身体有些不舒服想找您瞧一下,谁知和您一交谈甚是投机,所以把刚才来时想找您看病的事给忘了,现在和您一谈话就觉得身体好了,咱们正在谈心兴正浓,还是接着谈事吧!”

张仲景善于知人爱人,知道那些年轻气盛的文人好胜心理顾及面子,不必较真。但是王桀的刚才一番话语提醒了张仲景,他凭着医生的职业敏锐眼光,仔仔细细地对王桀的面容气色进行了认真的观察,王桀脸面气血白皙中透露出一种不易察觉到的灰暗的气血,这预示着他的体内隐藏潜伏着一种罕见的病毒。这种病毒会在人体内潜伏很长的时间,等到将来身体衰弱时极易发作,发作时会全身溃烂,嘴唇、鼻子可能烂掉,头发掉光,当时对这种疾病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同时得了这种病毁坏了容貌很没面子。张仲景凭着医生对病人负责的态度便对王桀说道:

“阁下,我刚才仔细观察了你的气色,我通过望诊得出你的身上现在潜伏着一种邪气,现在你年青血气方刚,等将来身体衰弱时发作起来那就麻烦啦,还是趁早现在赶紧除去病邪吧!”

王桀听了张仲景的话后非常扫兴,心想现在自己明明还好嘛,硬说现在自己有病,只好故意搪塞敷衍一下张仲景,王桀说道:

“先生果然高见,但是我不知道先生是这样预测我的病情的。既不诊脉,又不问病情,这让人费猜呀?”

张仲景笑着反问道:“你难道没有听到过扁鹊诊断齐桓公的事情吗?我是从你的脸色气血上看出来的!”

王桀听了张仲景的话有些不太高兴,心想这个张仲景也故意拿当年扁鹊给齐桓公面诊的故事来吓唬我,因此反驳道:

“我的气色不是也和正常人一样呀?我并不觉得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王桀坚持自己的认为。张仲景为了病人着想当仁不让地回答说:

“你不是医家,自然看不出自己的气色和别人的不同,现在你年轻感觉不大,暂时病理还没有明显的显示!”

王桀听了张仲景的一再辩解便,“哈哈哈”地笑了起来说道:

“先生差也,我的同族张叔和,也是个响当当的名医,我天天和他在一起见面,他从来没说我有这个病的征兆,是否您老眼昏花,走了神看错了吧!”

听了王桀的话张仲景任然坚持自己的意见,毫不让步地劝解道:

“我不会看错的,你日后就会知道的!”王桀见张仲景一再坚持自己的意见,怕和张仲景的关系闹僵了,就急忙转过弯来说道:

“感谢先生对我的关爱关心,我想请您帮我切一下脉搏看看究竟是这么回事。”说着王桀把自己的手伸向了张仲景。其实张仲景不用切脉已经看出了他的病情,看到王桀已经把胳膊伸向了自己碍于情面难却,张仲景只得用切脉的垫子放到了王桀的手腕下,就在这时一个人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张仲景和王桀一看“哟!”怎么说到曹操,曹操就到呀。原来风风火火的跑进来的人并不是其他人,正是王桀家的同族张叔和。王桀见到张叔和急忙把张仲景刚才根据自己的气色,诊断自己的病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叔和,张叔和听了王桀的述说脸色严肃了起来和张仲景寒暄应酬了一下,急忙拱起双手向张仲景施礼道:

“吾弟兄年青不懂事理,多有冲撞先生,还请先生多加包涵!请先生赶紧给我兄弟抓药开方子吧,免得误事!”于是三人重新坐下。张仲景见外面天色已晚,于是张仲景急忙给王桀开出药方子来,张叔和只见张仲景开的是一帖五石汤。张仲景把药方送到了王桀的手里,语重心长的说:

“你现在年轻,趁此机会赶紧去抓药喝药,这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否则到了四十岁后就会掉眉毛,到时再想治疗那就来不及了!”

王叔和听了张仲景的一番话顿时明白了王桀的病情赶紧劝说王桀去接过处方,劝他抓紧时间去抓药服药。王桀当着兄长的面接过张仲景递来的药方连连朝着张仲景拱手致谢。就和王叔和一起回去了。

王桀的族兄王叔和可是个东汉末年的名医,他是山东巨野人,和王桀是本家兄弟关系,王桀和刘表是同乡、师门亲戚关系,王桀就在刘表手下干事,所以和张仲景自然熟悉,也经常找张仲景看病,从山东避乱来荆州的王叔和通过王桀和同行的张仲景也就熟悉了。王叔和久闻张仲景的医术,自然对张仲景十分敬仰,所以听到张仲景对自己的族弟的诊断,觉得有道理,自己的诊治医术当时根本就不如仲景,所以劝说王桀听从张仲景的吩咐服药。哪知着王桀根本没听信张仲景的话,只是敷衍他们而已。过了些日子张仲景在刘表那里遇见王桀,急忙问王桀:

“你喝过了五石汤没有?”王桀听到张仲景的问话急忙点头说:

“先生,我喝过您的药了!”王桀敷衍张仲景道。

张仲景仔细地看了一下王桀的脸色气色后又诚恳地对王桀说:

“我看你的气色,不像是服过药的样子。你没有在欺骗我吧?”张仲景看到沉默不则声的王桀叹了口气说道:

“你呀,为什么这样年轻就不知道爱惜自己的生命呢?我为你感到可惜!”

王桀听了张仲景叹息的话语也很吃了一惊,但是他任然没有醒悟张仲景的警示话语,依然我行我素。

可是事情就象张仲景预料的那样,过了二十年后王桀的眉毛果然掉落,嘴唇鼻子也开始腐烂。这是他才明白张仲景当初的预料和劝说,现在就医已经为时过晚,已经是病入膏肓来不及了。王叔和见此情景就责怪起王桀当初不听张仲景的话,遭此灾难。在王桀的苦苦哀求下王叔和虽然也开具几贴药方给王桀喝药,可是哪儿管用。在王桀眉毛脱落后的187日之后,年仅40岁左右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桀,命归西天,呜呼哀哉了。王叔和因此就把这件事作为教训记了下来,以供今后警示作用。这件事也让王叔和对张仲景的医术更加佩服和重视。后来王叔和他醒悟意识到张仲景的医术的价值和对未来中医学的贡献,他,独具慧眼此时张仲景已经过世有些时候,他后悔自己当时没有意识到张仲景对临床医学的贡献,赶紧仔细地收集找来有关流落在民间散失的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不完全的书稿,进行重新编撰整理。他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现存的书稿一分为二,整理编撰出版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一书主要是对六经辨证的三阳三阴病症进行仔细地排列辩证地论述;《金匮要略》主要是记载临床辨证论治的药方方剂。王叔和对病理的脉象很有研究,再结合学习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思想后,自己写出了很有临床学术价值的四诊中的切诊的理论医书《脉经》来,为后世的中医学理论作出了贡献,这两部书和《黄帝内经》、《温病学》成为中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尤其是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部中医学临床书目成为今后历代官医医家的必考书目,一直引用考试到现在,成为现在中医本科的必考课程,这是后话。

张仲景对学生们讲完王桀忌讳医治的故事来说明有病早治的意义和,《黄帝内经》中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重要性,等到疾病严重在治疗那已经晚了。学生们听了张仲景讲述的王桀忌医讳疾的沉痛教训,都情不自禁地感叹起来,为文采横溢的王桀,早年英逝扼腕叹息不已。欲知以后事请下会分解。

发稿於2012年1月13日星期五,上海西郊龙柏家中。

相关文章关键词

《一代医圣张仲景 (长篇小说十)》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