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有味是儿时
说起过年,我就想起了豆腐。
豆腐鲜嫩、味美,营养价值丰富,可是做起来却不容易,尤其是在过去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条件下,要想吃到豆腐,需要花好大的气力才能实现。
小时候,生活拮据,一到腊月天,父母就早早张罗着办年食,为的是给孩子们改善生活。豆腐是年食中最主要的。虽然它做起来比较麻烦,但用的材料都是自家产的,不用花钱就能做成,还可以让孩子们解馋。
做豆腐的前几天,妈妈用升子量好黄豆,然后带领哥哥姐姐们到石磨上把豆子磨成碎粒,妈妈再用簸箕把豆皮簸掉。这样处理过的黄豆才能在豆腐磨上加工,否则,豆皮容易塞住磨眼,豆粒太大也不易研细。
磨好豆粒,在做豆腐的前一天晚上,妈妈把豆粒用水按一比二的比例浸泡。爸爸呢也没闲着,他主要负责劈柴,挖点豆腐用的碱土。说起碱土的选择,还真不容易。光是有的地方就不多,还要进行品尝,味道发涩就行。有的地方的碱土味淡不点豆腐,有的地方的点的豆腐不香。经过多次实践,村上的人们大多在距离村子二三里的一个叫'滴水沟"的地方挖碱土。爸爸当然也不例外了。这个地方去的时候容易,是下坡路,行李也是空的;但回来时就不好过了,背着满满的一筐碱土还要爬上山坡,通常累得满身是汗。但为了家,为了孩子们,我从没听见过爸爸干这样的事有怨言。
碱土、柴禾都准备好了,接下来就是在石磨上磨豆腐乳了。早上四五点钟,爸爸妈妈就催着我们起了床,准备好水桶、勺子、盆子,带上泡好的豆粒,牵上小毛驴,浩浩荡荡向安放石磨子的老院子进军了。开始前先要将磨子擦洗干净,然后将泡好的黄豆一勺勺灌进磨眼,然后套上小毛驴围着石磨子无休止的转圈。由于寒冷,开始的一两个小时磨子时不时就会被冻住,这时,奶奶就会忙活着烧一大锅开水,一有冰冻,就提壶用热水灌烫,这样磨子才能正常转动。看磨豆腐使我们最开心的事,牛奶状的豆乳挂满磨沿,一圈一圈,层层叠叠,溢出磨沿的豆乳形似大花瓣,又仿佛裁缝用丝绸制作的帷幔,叶叶下垂,层次不齐,自然美观,简直是巧夺人工,着实可爱。磨豆腐是最能考验人耐心的,每次只能按计量灌添,太少磨子空转,太多容易睹眼,还磨不细。这个技术活通常由比我们年长的姐姐完成。磨好的豆乳一桶一桶由爸爸妈妈轮换着担回家里。二升的黄豆通常要到中午一两点左右才能磨完。
豆乳磨好,接下来的活就是杀沫、过滤了。妈妈心细,有耐心,是过滤豆乳的能手。首先用温水将盛在缸里的豆乳稀释,和容,然后一勺一勺装进妈妈早已准备好的专用过滤袋中,由妈妈按在斜放在锅沿上的木板上进行挤压,豆乳就会从布眼中溢出沿着妈妈的手指缓缓流进热水锅里。每次看着妈妈拧着袋口使劲挤压的样子就觉着好玩,那鼓鼓囊囊的袋子软软的,就像一个大气球。每当这时,我们姊妹都争抢着去挤,妈妈总是笑笑,将袋子交给我们。一试才知道挤压过滤不好做,太费劲。由于布眼太密(布眼太粗过滤的豆腐就不软嫩),有劲哪能试上,一使劲,带内的空气撑着袋子随意滚动。要想顺利挤出,还要讲究方法,先要慢慢翻转,排出袋内积存的大量水分和空气,然后再慢慢使劲,一遍遍挤压,只到袋中溢出的液体蓝汪汪的,才算过滤干净,才能倒出袋内的豆渣。过滤完所有的豆腐乳需要很长时间,直到锅台上的大锅小锅满满当当,日薄西山。
妈妈过滤豆腐,爸爸也没闲。他要么和哥哥姐姐一道帮妈妈添豆乳、倒豆渣,一边还要操心碱水的沉淀,别看爸爸有时候做事粗心,沉淀碱土水时却异常细心,小心翼翼地、一遍又一遍地撇掉水上面的杂质,经过反复操作后的碱土水清澈透明,略带土黄色,浓度相当。
碱水弄好了,妈妈的豆乳也过滤完了,过滤好的豆乳用火烧开后,爸爸就一勺勺倒进准备好的碱土水。说也奇怪,一满锅的豆腐水一遇上这碱水,立刻水乳分开,看着满锅形成的豆花,爸爸心里也乐开了花,他小心翼翼地搭上笊篱舀出清澈的浆水,只到所有的豆花?到一块,点豆腐这个环节才算是全部完成了。每到这个时候,离豆腐做成也只有一步之遥了。看着锅里热气腾腾的豆腐花,等在锅边的我们早就迫不及待了,这个时候最理解我们的还要算爸爸了,看着馋涎欲滴的我们,就用勺子舀出鲜?的豆腐脑,让我们尝鲜。妈妈可不是这样,她老是嚷着让我们少吃,说什么热豆腐吃上头疼,豆腐脑会吃伤人等等。馋极的我们哪管这个,只到自己感觉不好才相信妈妈的话。
点好的烧熟的豆花就会变成一大块一大块,妈妈把它装进筛子里,安放在缸沿上,上面磊上重重的东西,有半个小时的功夫豆腐中的水分就会被全部挤出。忙碌了一天,豆腐做成功了也已经是华灯初上,夜幕降临。饥饿了一天,接下来不用说就是分享果实的时候了。每年豆腐一做成,妈妈就会做豆腐烩菜,每人舀上一碗热气腾腾新做的豆腐。油汪汪、白嫩嫩,再加上自家贮藏的小葱,绿油油的往上面一撒,香喷喷的,看着都让人眼馋,更不用说吃了。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溢满豆香的豆腐是全家人最幸福的时刻,一天的疲劳也随着这白嫩溢香的豆腐消失殆尽。看着爸爸妈妈如释重负的笑容,使我们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候。
豆腐吃了,爸爸还要沿袭他的老传统,用豆浆水烫脚。在爸爸的号召下,我们轮流着去洗。不要说,爸爸的想法真好,累了一天,用这热烫的浆水把脚一泡,浑身舒坦。既没有浪费热水,也让我们利用泡脚的当儿消化消化。爸爸考虑的真周到。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虽然现在不用那么费事天天都能吃到豆腐,但那都是用石膏点的,再也没有当年家乡自己亲手做的那个豆腐味儿了。每当过年,我就会想起家乡的土豆腐,不管天气多么冷,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我怀念家乡的土豆腐。我只能说:豆腐有味是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