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西湖边牧牛(二)

西湖边牧牛(二)

2013-10-23 23:58 作者:乐山 阅读量:23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西湖边牧牛(二)

每天,只要早上的天气是好的,我们就会把牛赶出去放。一些怀孕到即将分娩的母牛也得跟着,因为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能把小牛产下来。因此,每每在放牛的草场上,就有母牛产小牛的事发生。刚产下的小牛,人不去管它它也会被老牛舔干净,自己站起来寻找奶吃的。但每当遇到小牛出生,我们还是会围着忙碌个不停:把小牛四蹄上裹着的一层厚厚的乳白色物质掰掉;用手指头把小牛口里黏乎乎的东西掏弄出来。如果是头公牛,还要给它反复地擀肩头,据说这样可使公牛的肩头长出的包更大、更雄壮,拉车时也会更得劲。这若是在家里,擀小牛肩头还得用槐树条,但放牛场上没有槐树条,我们就把鞋脱下,用鞋底给它象征性的擀几下。忙这些的时候,大家都异常的兴奋,心情也都格外的好。

然而好天气和好心情并不总是眷顾着我们。

有一回,正当我们准备吃午饭时,西南天空忽然涌出一角灰色的雨幕,紧接着就看见闪电,听到了雷声,我们知道这是要走暴。牛群在这儿,我们是不能跑到远处去躲雨的。我们慌忙扯掉帐蓬,把所有的物品都塞进麻袋,找到一个背风的土坎蹲下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见一头有着白脑壳心的母牛,不知啥原因爬上山坡发疯似地向北跑。牛丢了可不得了,我叫他们别动,跳起身就去追,伞也没拿。

大滴的雨点开始东一滴西一滴的往下砸,风摇着地上的灌木丛发出愤怒的呼号。一道金钩闪一晃悠,一声天崩地裂般的炸响。我知道这样跑很危险,但此时也顾不得许多,我拼命朝前追,还好,在一个三叉路口处把牛逮住了。我解下牛缰绳,把牛拴到路旁的一个树桩上。这时雨瓢泼似的从头上浇下来,眼都睁不开。隐约看到前面好象有个棚子,便急忙跑过去,走近才知是一堆柴草。我拉下一捆茅草顶在头上,身子紧靠在柴堆上大口大口地喘气。脚上的草鞋已经坏掉了,这是两天前专门在集市上买的。本来以前都是穿解放鞋,但我认为穿草鞋在水草中行走爽快,没想到一天不到就报销了。暴雨过后,我们拧干衣服,狼吞虎咽地吃掉被雨水打湿的馍,收拾东西准备回家。脚上的草鞋坏了,光着脚走回去是不行的,于是便找了一头高大而又比较温顺的牛骑着。

其实,对于这样的风雨,我们并不是特别地讨厌。虽然它把我们整得很狼狈,但事后又觉得十分刺激,甚至还感到些许乐趣。因为随着日复一日单调重复的增多,已经使我们慢慢感到了乏味和腻烦。

牛在路上行走的时候,永远都是那么慢吞吞的,把跟在后面人磨得精神萎靡,大清早的,一出门,就好像有了瞌睡。在路上谁也不愿意多说话,要想牛快点走,除了鞭子,便是两个字的吆喝:呔嘁。这么吆喝多了吆喝久了,竟不知不觉成了下意识的习惯口语,以致有时和人走在一起嫌别人走得慢也会脱口而出:“呔嘁!”如果是同龄的熟人,人家还会说你在开玩笑;但如果是生人或者是年长的人,就会弄得非常尴尬。倘若我们当时就那么耗下去,真的就把那几年的时光虚耗成空洞、漠然和万念俱灰的日子,幸亏后来我们选择了读书。

选择读书,除消磨时间、填充寂寞外,还有潜藏在心底的那份不甘心。我们读小说,读唐诗,读一切可以找到的书。与他们不同的是,我还专门借来别人以前用过的高中课本。书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充实与快乐。为了防止因读书而导致对牛群管理的不应有的疏忽,我们大致分了每人照看牛的时间段,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没出现什么差错。不过最终还是因为我的过失惹了大麻烦。

那天下午本该是我照看牛群,但我当时正在思考一个什么问题,把自己的职责给忘了。也不知过了多久,等醒过神来一数牛,糟了,差了两头牛。于是,我们都跑出去到处看,就是不见那两头牛的踪影。经过简单的商议之后,决定留下黄新民看牛,我和严开堂出去找。找来找去,最后在北边一个离牛场约一公里的小山村里找到,牛就拴在一户人家门前的树上。有两个人蹲在地上抽烟,我们怯怯地走过去,说明来意。

“不行,牛吃了我们的稻谷,得赔!”其中一个四十岁开外看样子好像生产队长的人气势汹汹地说。

我们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也不知怎样对答,只是一个劲儿的说好话,赔不是。

这时另一个人问我们是哪里人,生产队长叫什么,我们一一作了回答。那个生产队长模样的人又说:“叫你们的队长来!”

叫队长来是绝对不可能的,回去跟队长一说,队长肯定叫我们赔牛。一时僵在那里,我们往地上一坐,低着头也不说话。又过了很长时间,那个队长说:“不叫队长来也行,你们交罚款!”

“要多少?”

“十块。”

天啦,十块,长这么大我就没揣过十块钱的钞票。

“我们没有。”我们说。

又是一阵沉默,蹲在地上的两个人头往一起靠了靠,嘀咕了句什么话,那个像队长的人往起一站说:“至少五块,没有五块别想拉牛。”

我们开始装模作样地搜身上所有的口袋。其实不用搜我都知道,我身上只有一块钱,就放在上衣胸前的口袋里。不知道严开堂带钱没有,只希望他能有多的钱把这个数凑上,回家后再想办法还他。谁知他比我还穷,只有五毛七分钱。我们把这一元五角七分钱托在手里说:“就这些。”

那个队长还想说什么,另一个人站起来把钱接过去递给了队长说:“这些小孩子看来真的没钱,叫他们把牛拉走算了。”又转过头来对我们说:“以后放牛要小心点,别光顾玩,牛跑到人家田里,叫人逮住杀了,你们赔都赔不起。”我们连连说是。解牛绳的时候,手抖个不停,生怕那个队长一反悔,叫我们走不成。

这是件丢人的事,我们约定,回家之后谁也不许跟家里说。谁知过了不久,村里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据说是村里某人有亲戚在那里,这是他们走亲戚带回的消息。但此事一经传播便变了样,说我们放牛时根本就不管牛,牛糟蹋了人家的稻谷,被人逮住了好多次,牛被逮住就被抽打,一饿半天。听到这些话,家里的人都气得不得了,问我们,我们据实相告,但没人相信。我们觉得再继续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便一齐辞去了养牛的工作。

将近两年的风雨路在这一刻上了记号,当我们把饲养室的钥匙交到生产队长手里的时候,听到老柳树下的小黑犍“哞”地叫了一声。这是我们亲自接生并看着长大的牛,我默默地望了它一眼,心里说:再见。(完)

相关文章关键词

《西湖边牧牛(二)》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