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在离我家不到半里的东边高岗上,有两排房子,那就是我们村上的小学。
学校的周围是开阔的庄稼地,西边有一个池塘。学校的作为教室的房子上面盖的是茅草,墙是泥墙。讲台、桌子也是用泥巴砌的。学校里的院子里种了几排白杨树,虽然不大,却也树干挺拔,碧绿苍苍。全村的孩子都在这上。通往乡里有一条土公路。晴天还好,可一到下雨天,道路泥泞,走起来很不方便。由于地方偏僻,条件又差,有文凭的人不肯来这里任教。所以我们的老师都是清一色的“民师”。
五年级的时候,上面调来了一个老师,听人说他是一个大学生,很有学问。可见了面就让人有点泄气。这个老师姓刘。只见他个头不高,五十多岁,花白头发,谢顶,身体微胖发福,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只要他一张嘴笑,就能看到他嘴里镶嵌的一颗金牙。从他的外表看来,真不像有什么学问。很长时间,我的心里感到挺憋闷的。
冬天已经接近尾声,失去了向前的淫威,春天悄悄地来了,天气也渐渐地转暖。
可也奇怪,慢慢的,我喜欢上了这个其貌不扬老师的课。在他的课上,我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大开了我们的眼界。像凿壁偷光啊,头悬梁,椎刺骨啦,他还时不时引用杜甫,李白的诗词讲解给我们听……这些让我们感到特别新鲜。之前我觉得他的那个不太雅观的大肚子,此时我觉得它里面似乎装了倒不完的故事。
可刘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给我们上的音乐课。
有一天,他说他要给我们上音乐课。“音乐课?”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课堂上立即引起了一阵骚乱,大家窃窃私语了一番。就在我们疑惑不解之时,只见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唰唰”写了起来。他写的是一首歌曲,一首我们国家的国歌。
他为什么要把国歌教给我们呢?可能出于他特意为我们从小灌输爱国的意识,将来长大后报效国家的缘故吧?也有可能是不经意的?我不得而知。
看来他要开始教我们唱国歌了。只见他拿起教鞭。在歌词上一点,唱道:“起来”,声音略带沙哑,就像风吹竹林发出的声音一样。
现在该轮到我们了。“起…”,就像刚习武的人才一出手就不知往哪出了,便停在了那里。几十张嘴纷纷停止,就像一个断了线的珍珠落在盘子里一样,发出参差不齐的声音,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起来。
看到我们在笑,刘老师没有怪我们,而跟我们一起笑。他一边鼓励我们说:“不要急,慢慢来!”一边仍然耐心地教。但看得出来他的额头慢慢渗出了汗珠。
……
经过几遍的教唱,我们基本上掌握了这首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教室里响起了嘹亮的国歌声。
这时刘老师面带微笑,看来他对我们的表现很满意,他好像对自己付出了劳动有所收获而感到欣慰。
呀!突然只见刘老师还打起了拍子,真像是乐队的指挥在指挥一个庞大的乐队在表演。
看着刘老师为我们打拍子,那么忘情的样子,我们唱得更整齐,声音更宏亮了。整个教室像欢乐的海洋,刘老师、我、整个班级同学们仿佛都溶化在这歌声里了。这歌声穿过五年级的教室,在校园里回荡着。我仿佛看到了这歌声像是涓涓细流,把长久积压在我们心中的污垢冲刷得干干净净,这歌声又像是温暖的春风,吹开了我们心中久冻深厚的坚冰,这歌声又像是久旱中的甘霖,浇灌着我们埋藏很久于心中渴望美好的种子。
这之后刘老师又教了许多歌曲,这不仅没有耽误我们的学习,而且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了,学习起来更加带劲了。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就到了毕业。
没人要求刘老师教唱歌曲,他完全可以不这么做,像一个普通的老师只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教歌曲。
虽然条件很艰苦,生活很贫困,但刘老师没有发出过一丝的叹息。如果贪图安逸享受,他完全可以呆在城里,不必来到我们这穷乡僻壤。
可他对他的学生又有什么要求呢?没有!绝对没有!他却不求一丝回报,临走时不带走一草一木。
事隔多年,我回家探望父母。在没有到家之前,我想去看一看刘老师。
那天正值隆冬天气,北风呼啸,寒气逼人,北方的沙尘暴正在南下,放眼望去,四周只见灰??的一片,让人喘不过气来。在离母校不远的大路旁,突然我看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一只鹞鹰从高空中扑下,冲向路边的一只母鸡带着一窝正在觅食的小鸡。小鸡们吓坏了,纷纷向母鸡身边躲去。母鸡肯定不是老鹰的对手,可这只母鸡毫无畏惧之意。它竖起脖子上的羽毛,张开两只翅膀,奋力向这只鹰扑击过去。由于这只母鸡的极力保护,小鸡才得以幸免于难。我为这母鸡的举动即吃惊又敬佩。是母爱使它不畏强敌,捍卫了生命的尊严,生命才得以延续。
很可惜,我这次没能见到刘老师,因为几年前他就退休了。
听人说有好几次,刘老师在外面晾晒的衣服被人泼了脏水。刘老师也老是说,深更半夜里在窗户底下能听到鬼哭狼嚎。可刘老师依然我行我素,不改初衷。
临行时,一股香气飘进我的鼻孔,我不自觉地四下里寻觅。原来在那个墙角处,我看到了一颗梅花树,上面布满了梅花。我想起来了,这颗梅花树原来是刘老师从家乡带过来的,已经陪伴刘老师十几个春秋了,现在长高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