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击鼓传花

击鼓传花

2013-10-23 16:55 作者:一叶舟 阅读量:23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今天,微博上给出一个“童年最喜欢的游戏”的话题。提到童年,思绪不住地翻滚,那尘封已久的记忆,又浮现在脑海。小的时候,农村小学的条件差,祠堂就是我们的教室,屋前的晒谷场,顺便成了我们的体育场,一至三年级的复式班,所有课程,语文、算术、音乐、体育,就一个老师,上了三年级上二年级,上完二年级再教一年级,循环往复,从早到晚,一包到底。所谓的体育课,也就是到晒谷场上做做游戏,什么老鹰抓小鸡啦、坐翘翘板啦、击鼓传花啦等等,而在诸多的游戏当中,最让我喜欢的,就要数击鼓传花了。

谈到击鼓传花,相信在那个年代的孩子,大多是玩过的,就是将全班的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圈后蹲下,选出一个鼓手坐在圆心,蒙上眼睛,准备好一朵红花,握在一个同学手上,老师一喊开始,鼓手开始击鼓,鼓声一响,红花就开始传递,鼓声一停,红花落到谁的手上,谁就得表演节目。其实节目也很简单,唱一首歌,讲一个小故事,背几条语录,甚至喊几句山歌、翻几个鹞子、扮几个鬼脸都行,节目表演得好的还会有奖励。说是奖励,其实只不过就是老师肯定的笑脸和鼓励的掌声而已!开初大家很是害怕,生怕那倒霉的红花会落到自己手中。记得第一次中彩后,窘得差点要哭了,在老师的鼓励下,结结巴巴的,总算讲完了一个小故事,讲完之后,老师拼命的鼓掌,于是,同学们也跟着拍手,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心里又开始得意了起来。后来,慢慢发现,老师很人性化,只要你积极参与表演,他都会给予奖励。于是人人都渴望幸运能够降临,渴望那红花能落到自己手里。当然,同学们对于红花的渴求,显然不是为了红花本身,而是为了有个表现机会。老师似乎明白了我们的心思,从那一刻起对规则又稍稍作了些改动,规定红花如果落在了已经表演过节目的同学手中时,则向下顺延,算是落在了下一位没有表演过节目的同学头上。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创意,使得人人都有了机会。从此,每每上体育课的头一天晚上,我就会精心准备好几个小故事,希望能够露脸……

就是这么一种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游戏,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比的快乐。

参加工作后的一年春节期间,儿时的几个同学,相邀去拜望教会我们写自己名字的这位老师。老人已经退休,正坐在“体育场”晒太阳,一阵嘘寒问暖之后,很自然的谈起了童年的趣事,不免又讲起了击鼓传花。我问老师,当时为什么会那么热衷这种小游戏时,老师顿了顿说,一方面是条件限制,那时蓝球、排球看都没有看过,更不用说玩了,因陋就简只能做那些小游戏;另一方面的缘由是因为孩子们的天份不同,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跳舞、有的喜欢运动,还有一些和你一样喜欢故事;而这种小游戏恰恰最能释放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体现每一个孩子的天份,进而培养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其实,老师能教你们多少,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老师,尤其是一个小学老师,首先是要爱孩子、懂孩子,释放孩子的天性,发现孩子的天份,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没有什么是学不成的,所谓因材施教,其真义大概就在这里吧!

老师的一番话,使我恍然大悟。对啊,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小游戏,再加上一个懂孩子的好老师,让我儿时伙伴的天份,得到了尽情的发挥。那个喜欢唱歌的成了小有名气的歌星,那个喜欢背语录的成了一个什么长,那个喜欢翻鹞子的成了体育老师,还有……。对了,忘了交待一下我自己,我嘛,也没怎么变,还是喜欢收集和编些小故事。

写到这里,关于游戏的话题本该结束了,但一想到当下的教育,一听到那些为当前教育开脱的比如办学条件、教师待遇、教师地位等理由时,我不想在这里提起那些教授与叫兽、专家与砖家的怪谈,可是,又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我的老师。社会需要好老师啊!但愿他那种师风师德能象击鼓传花中的红花一样,一手一手传承下来,给我们的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一个阳光灿烂的明天,直到永远。

相关文章关键词

《击鼓传花》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