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
第一次听Karen Carpenter的《Yesterday Once More》是在船上。它优美的歌词、舒缓而略带忧伤的旋律以及卡伦·卡朋特温婉纯朴的嗓音一下子吸引了我,从那以后这首歌便成了我常听的曲目之一。
小时候
我常听广播
静心等待心爱的歌曲
当它播放时
合着它的旋律
我独自吟唱
我会心微笑
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光
这一切并不遥远
我却不知道它们去往何方
可是它们又回来了
就像久无音信的朋友
…………
这是我翻译的歌词,与曲子的节奏不尽一致,只适合吟诵。喜欢这首歌不仅仅因为它舒缓的旋律和KarenCarpenter纯美的音色,还在于它所提供的那种意境是那样的熟悉。在电视还没有走进寻常百姓家里的时候,对于住在农村的人来说,听广播是最主要的娱乐形式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因此,对于三十五岁以上的人来说听广播是难忘的记忆。杨家将、岳飞传、小喇叭、星星火炬、阅读与欣赏、午间半小时、每周一歌以及许许多多的广播剧……这些我都是从广播中听来的。上学的时候,谁要是有一块小收音机,那是相当值得夸耀的事,身边会不自觉地跟着好几个人。谁家娶媳妇,收音机是很上档次的“大件”,娶亲的路上,会让它高声响个不停。那时的广播真可谓风光无限。
电视普及之后,人们把大部分的闲暇时间分给了电视,广播被结结实实地冷落了一阵子。但最近这些年,却发现广播又慢慢地热了起来。通讯的飞速发展,使得广播的互动性越来越强,也使得广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另外,节目的主持风格也越来越灵活与亲切;在不方便看电视、或是不愿意看电视的场合,许多人又开始听起了广播,我就算其中之一。当年四海漂泊时,收音机是行囊中必备的物品之一;就是现在,每天听广播的时间,也肯定超过看电视的时间。
广播的这种“复兴”虽比不上曾经的风光,但还是让人为之一振的。娱乐形式太匮乏的年代,它的热闹是畸型的;只有广播,你就只能听广播,由不得你来选择。在娱乐多样化后,作为信息的传播途径,广播、电视、网络以及其它媒体都各有各的特点,很难说清是谁好谁坏的问题,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进行选择,于是广播便恢复了它的常态。
这就是竞争的好处。